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友梅:以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

[ 作者:李友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0 錄入:王惠敏 ]

  社區治理創新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點和難點,超大型開放城市的社區治理創新更是一個亟待解答的重大現實課題。在這方面,上海以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實踐探索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早在本世紀初,上海就開始了以基層黨的建設促進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的社會治理創新探索。2015年,在前期探索的基礎上開始了“推進區域化黨建,提高社區共治水平”的社區治理創新實踐。這一創新實踐,立足黨的群眾工作優良傳統,將“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作為重要方向,以精準高效服務群眾為著力點,以黨建聯建為基本方法,以價值引領、人才引領、專業引領和項目引領為主要內容,推動形成了適應多元社會、推動跨界資源整合的超大型城市社區治理新格局,使上海的社區治理逐步實現從行政主導向多元共治轉變、從局部改革向整體優化轉變、從注重硬指標向關注人民群眾獲得感轉變、從以投入促發展向精準發力轉變的“四個轉變”。其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完善黨建網絡體系,破解社區治理創新的核心難題。健全體系、整合資源、增強能力,這是社區治理創新中需要著力破解的核心難題。如何在傳統治理網絡難以覆蓋的新興領域形成有效的自治與共治聯動機制,更是社區治理創新面臨的首要問題。上海以強化街道黨工委職能作用為突破口,將管理和服務力量向街道社區傾斜,在提高“兩級政府、三級管理”效能的同時,構建了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共治新格局。建立了區委、街道黨工委、居民區黨組織“三級聯動”的工作體系,在推動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黨建協作互補、社區黨組織工作向新興領域拓展過程中,通過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完善了黨建網絡體系。依托黨建網絡體系,在基層社區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居委會為主導、居民為主體,業委會、物業公司、駐區單位、群眾團體、社會組織、群眾活動團隊等共同參與的基層治理架構,不僅促進了縱向聯動與橫向協作,而且有效解決了傳統治理網絡存在盲區的問題。

  以黨建帶群建,統籌治理資源,不斷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和基層治理能力。黨的基層組織中蘊藏著強大能量。以黨建帶群建,把社區黨建、駐區單位黨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統攬起來,就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價值引領、組織動員、支持服務、統籌協調和凝聚骨干方面的作用,匯聚治理資源,協調治理行為,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和基層治理能力。

  從企業、高校、社區吸收優秀骨干力量,組建有良好作風的基層干部隊伍和社區黨支部書記隊伍。社區治理創新成效如何,基層干部是決定性因素。上海在體制、身份、待遇、出路等問題上不斷創新思路,從源頭上解決社區骨干隊伍選人難、留不住的問題。這些基層干部和社區黨支部書記來自群眾、理解群眾,具備服務群眾的能力與熱忱,在群眾中有較高威信和良好口碑。這為有效開展社區治理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層組織基礎。

  上海以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實踐帶給我們如下啟示:

  社區治理創新不是簡單的維護社會秩序。它的一個基本要義是把黨的領導植根于基層、植根于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組織群眾依法管理基層社會事務,實現黨領導社區治理、依靠群眾加強社區治理。實踐證明,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好了,才能為加強和完善社區治理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社區治理創新就是要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讓百姓安居樂業、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是社區治理的根本目的。上海的實踐表明,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社區治理體制和方式,既要讓人民群眾得到實際利益,又要尊重群眾、了解并回應人民群眾的期待,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把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逐步變成現實。

  社區治理創新要著眼于“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不斷探索新形勢下保障社區安定團結的新機制。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社區治理不僅要在務實中謀劃創新,而且要對各種風險和問題作出預判,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作者為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長、上海大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 2017年07月0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宅男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纯爱 | 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精品V | 在线观看一级大片婷婷 | 亚洲成a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