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南出臺了《關于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海南普惠金融的發展指明方向,《意見》明確了未來五年海南普惠金融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確定了落實以金融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實現城鄉基礎金融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實施近一年來,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還存在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便利性偏低等問題亟待解決。
當前農村普惠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
農村金融機構類型單一,缺乏有效競爭。農村地區因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與社交狀況復雜、農業生產的高風險及低產值等因素,難以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產生吸引力,沒有形成金融機構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有效競爭格局。加上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在鄉鎮機構網點收縮,當前服務農村的主要金融機構為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等。
農村金融發展不均衡,信貸可得性偏低。因為農村小微企業和農戶信用信息建檔不完善,使得小微企業單筆最高貸款數額不超過350萬元,農戶單筆最高貸款數額不超過50萬元,導致供需不均衡現象明顯,致使農村地區信貸可得性偏低。據調查,全省各市縣鄉鎮貸款占縣域貸款比例偏低,大部分存貸比不足15%。
農村金融服務便利性差,創新不足。據調查,各市縣九成鄉鎮網上銀行開通率不足30%,七成鄉鎮手機銀行開通率不足20%,銀行卡發放率雖有所提高,但使用率徘徊不前。與此同時,集小額取現、跨行轉賬、便民繳費和消費為一體的農村金融服務站建設步伐緩慢,多數農村消費者沒有享受到現代金融方便快捷的服務。
農村金融服務滿意度偏低,維權教育任重道遠。目前,農村普遍存在維權宣傳普及力度不足的問題,有關部門僅局限于消費者保障服務資料的發放,缺乏消保投訴案例的宣傳引導。其中針對農村金融消費者增強維權意識的宣傳更是少之又少,且金融機構主觀上存在回避矛盾和問題的傾向,致使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遭受侵害時維權意識不強。
推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意見建議
建立多元化組織體系,提升普惠金融競爭力。強化國有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服務“三農”的責任意識,督促其資源向農村傾斜。引導郵政儲蓄銀行穩步發展小額涉農貸款業務,逐步擴大涉農業務范圍;鼓勵股份制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扎根基層、服務社區,拓展自助交易等便民服務;強化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功能定位,加大對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力度;支持縣級法人農信聯社繼續做好“一小通”小額貸款模式推廣,增強村鎮銀行服務縣域和“三農”的能力。發揮各類新型金融組織的重要補充作用,拓寬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融資渠道,努力提升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水平。同時,鼓勵網絡支付機構服務農村電商發展,為農村地區提供安全、可靠的網上支付、手機支付服務,拓展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提高信貸投入可得性。扎實補齊縣域信貸投放短板。各金融機構對設立在縣域、存貸比較低的銀行業機構,明確責任和貸款承諾,引導資金回流縣域和農村,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推動試點市縣加快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著手建立“兩權”抵押登記制度。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參與,實現農村商業銀行(含縣級農信聯社)“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域全覆蓋。
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支持金融機構在鄉村布放POS機、自動柜員機等各類機具,延伸銀行卡鄉村受理網絡。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體系,加快建立多層級的小微企業和農民信用檔案平臺,實現企業主個人、農戶家庭等多維度信用數據可用。開展動產質押貸款業務,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抵質押登記平臺。以正向激勵為導向,引導金融機構將信貸資源更多地投向普惠金融薄弱群體和領域。
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力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力度,建立金融知識教育發展長效機制,推動部分大中小學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培養公眾守信意識和風險意識,注重培養社會公眾的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促進公眾強化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觀念,引導金融消費者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金融產品風險特征理性投資與消費。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及時查處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維護金融市場有序運行。暢通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監管部門、仲裁、訴訟等金融消費爭議解決渠道。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瓊海市支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海網 2017-07-1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