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關于特色小鎮的討論可謂炙手可熱,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專家學者,都對特色小鎮建設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各種觀點層出不窮,各式方案也頻頻涌現。盡管目前大家的看法還有許多不同,但對特色小鎮應該以“產業”為核心已經達成高度共識。在大家看來,特色小鎮很好地解決了工業化前期“產、人”分離造成的環境惡化問題,通過“產、城、人、文”一體化發展破解空間資源約束,優化生產力布局,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樣板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路徑。最近有機會到浙江杭州考察學習,自然十分期待去看看特色小鎮究竟長啥模樣。當我迎著和煦的春風踏進“夢想小鎮”那一刻,就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干凈整潔的街道,恬靜優雅的環境自不必說,“海龜國際創業中心”、“百創匯”、“樸器工坊”、“聯想星云”、“七維空間”、“太炎眾創空間”等等名號里透出的濃濃創業氛圍令我十分贊嘆;來到“天使村”,看到眾多的創業基金進駐,更是有一種來到創業者夢想天堂的感覺,難怪眾多的創業者云集在這里享受“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的樂趣!夢想小鎮真正做到“讓創業變得簡單,讓創業不再孤單”,因為按小鎮設計者的說法,這里有人負責“陽光雨露”,而創業者只要負責“茁壯成長”。“夢想小鎮”2014年開始創建,如今已是高端產業聚集,人文氣息濃郁,生活環境優雅,生活設施完善,創業環境寬松,成為吸引草根創業的好去處,并正在成為大眾創業的天堂,成就著許多草根的創業夢想!我在想,幫助草根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或許正是“夢想小鎮”的真正內涵吧!
我是一個從事三農研究的學者,看到夢想小鎮就自然想到農村特色小鎮建設。在2016年12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特色小鎮,使農村特色小鎮建設得以提上議事日程。因此,在人們熱烈討論特色小鎮建設時,關心農村的學者們自然也就將話題集中在如何建設農村特色小鎮上。論及培育農村特色小鎮,大家的思路仍然是聚焦在產業上,“以文化為精髓,以農業為特色,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抓手,讓農村成為集農業、休閑、生態、旅游、消費等一體的產業集群”或許是學者們為農村特色小鎮描繪的一幅美好藍圖,并提出了“莊園經濟”、“田園綜合體經濟”等新的農村產業發展方向。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創新思維能夠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一片新天地!不過,我更為關心的問題是,農村特色小鎮建設如何才能惠及到更多的農民?畢竟,人的發展是一切產業發展的最終歸宿。如果農村特色小鎮最終不能惠及到廣大農民,甚至出現“圈地運動”中“羊吃人”的景象,這顯然不是我們的初衷!
在農村特色小鎮建設中,最為擔心的一種傾向就是打著特色小鎮建設的幌子搞房地產。有調查發現,某些地方政府把打造特色小鎮它看作是房地產商制造新庫存的新手段,使特色小鎮建設出現明顯的房地產化傾向;有的房地產企業試圖以建設“農業小鎮”為名,在大城市周邊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設計1平方公里的建筑區。這樣做的結果必然導致特色小鎮最后演變成房地產業一業獨大,難以催生別的產業!我們知道,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一旦農民的土地以特色小鎮建設的名義被拿走,導致農民與土地相分離,就等于剝奪了農民的生產資料,這種分離的結果對農民來說就是一種災難,不管這種分離最終是否會帶來財富的增長!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不是一回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能夠創造出比之前所有時代的總和還要多還要大的社會財富,但由于價值分配的不合理,使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的資本家手中,從而造成社會的兩極分化。而且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資本主義社會在歷史上的這種兩極分化,正是從“對農村居民土地的剝奪”開始的,馬克思說:“掠奪教會地產,欺騙性地出讓國有土地,盜竊公有地,用剝奪方法、用殘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財產和克蘭財產變為現代私有財產——這就是原始積累的各種田園詩的方法。這些方法為資本主義農業奪得了地盤,使土地與資本合并,為城市工業造成了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階級的必要供給”(《資本論》第一卷801頁)。如今我們建設特色小鎮,推進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保護廣大農民社會福祉,應該成為特色小鎮建設的最終目標。所以,如果農村特色小鎮建設出現剝奪農民土地,使農民的土地與資本合并進而侵吞農民勞動成果的情形,必然形成大量的農村無產階級供給,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傾向。那么,農村特色小鎮建設如何才能惠及到更多的農民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1.農村特色小鎮的產業選擇不能離開農業。這是因為,一方面在農村發展工業或者跟農業無關聯的服務業,沒有產業基礎,硬靠強力植入產業打造特色小鎮,是難以成功的。這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幾十年來的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的實踐中已經得到很好的證明,所謂產業鏈招商就是在經過無數失敗之后提出來的。農村特色小鎮里的產業跟承接產業轉移培植優勢產業一樣,不是靠打造出來的,而是靠培育出來的,而培育就需要一定的基礎;另一方面,在農村地區發展跟農業沒有關聯的產業,會導致當地農民無法參與其中,從而出現對農民生產資料的剝奪,形成新式“圈地運動”,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以農業為基礎,通過衍生產業鏈節點,形成網絡狀產業鏈,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是農村特色小鎮產業選擇的正確方向。可是,如今就有一些西部縣域地方政府想憑空打造農村特色小鎮,硬要在一個連鐵路和高速公路都沒有的地方打造“基金小鎮”,這種既不講投資基礎,又不顧產業基礎,完全靠勇氣來打造農村特色小鎮的做法,就不得不令人憂慮了。農村特色小鎮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農業特色小鎮,是以農業休閑、高附加值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為基礎的集農業、休閑、生態、養生、旅游于一體的產業聚集地。
2.農村特色小鎮的建設不能離開農民參與。特色小鎮是一個產業高度聚集的空間,應該有許多經營主體參與其中,形成相互競爭合作的關系。我們在浙江杭州的“夢想小鎮”看到,這是一個草根創業的天堂,里面聚集著無數的各類創業者,他們在一個相對緊湊的空間當中交流思想,創建企業,提供產品與服務,實現價值增值和財富增長。正是這種自由進出的機制,讓企業在競爭合作關系中不斷進化,既有舊的企業被淘汰,也有新的企業參與進來,從而推動著小鎮里企業創新不斷累積,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農村的特色小鎮也需要許多這樣的草根參與者,在農村特色小鎮的狹小空間中,最合適和最必要參與其中的,自然是當地農民了。一方面是由于這些農民只有參與其中,才能繼續實現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結合,農民的生產生活得以正常延續,使農民得以留在農村,避免鄉村凋敝;另一方面是由于農村特色小鎮的產業與農業相關聯,農民具有天然的優勢,他們對農業非常熟悉,通過農業的發展為其它產業在農業基礎上衍生提供良好基礎。比如,在江西贛南有一個鄉村休閑農業小鎮稱為“虔心小鎮”,就是以茶、竹、土雞、油茶等生態農業產業為核心基礎,利用虔山及虔山寺透出的中國文化底蘊,深化“虔”文化主題,培育出來的集自然風光、田園風光、客家民俗、虔茶文化為一體的家庭休閑體驗基地。在這里如果沒有從事茶、竹種植的農民參與,沒有客家居民傳承的客家活文化,就不可能一年吸引近40萬人前來消費。所以,在許多地方打造農村特色小鎮過程中,通過所謂工商資本下鄉,靠單一企業買地注資方式,圈起地來打造農村特色小鎮,是很難成功的,也是不利于農村農民發展的。
3.農村特色小鎮建設的利益分配不能偏廢農民。從某種意義上說,農村特色小鎮發展之所以要選擇農業相關聯的產業,之所以強調農民的參與,就是要讓農民能夠參與其中的利益分配。增加農民收入也是農村特色小鎮建設的最終目標。我們既要關注農村社會財富的蛋糕如何做大,也要關注這個蛋糕的分配如何惠及農民。“夢想小鎮”之所以值得學習,也是因為它的發展使許許多多的草根們得到實惠,既展示了他們創業的才華從而為社會創造了財富,也實現了草根們從屌絲變為企業家的夢想,通過收入分配打通底層群眾向上躍遷的通道,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表現。農村特色小鎮建設也應該如此,通過小鎮建設,要能夠改善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與生活質量,增進農村居民的社會福祉。我們不反對社會資本、技術等各種要素流入農村支持農村特色小鎮發展,但在利益分配上不能形成簡單的資本雇傭勞動的關系。作為農村居民,可以有多種方式參與利益分配:作為小鎮的建設者,可以獲得勞動的報酬;作為土地要素承包權的所有者,可以獲得土地租金或者土地資產入股分紅;作為小鎮產業發展的經營主體,可以獲得經營收入。農民參與小鎮建設的身份多元化必然形成農民收入來源的多元化,這樣才能保持農民對小鎮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農民的支持,農村特色小鎮才能在和諧的環境中健康發展。
總之,農村特色小鎮要通過選擇適合農民參與的產業,拓展農業功能,保護農村生態,促進產業融合聯動,讓農民參與其中分享利益成果,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新路徑,這樣的農村特色小鎮才能健康持續!
作者系江蘇大學教授 博導,廣西特聘專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農莊園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