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中將“特色小鎮”作為噱頭,各種發展訴求都冠以此名義,造出許多徒有其名的“概念小鎮”,對此必須堅決制止、規范制度、合理引導,使特色小鎮健康有序發展,真正實現“特而強、聚而合、小而美、新而活”的建設初衷。
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淘汰錯用概念的行政建制鎮、濫用概念的虛假小鎮、缺失投資主體的虛擬小鎮。
我國特色小鎮建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探索新發展模式和塑造新發展業態的重要實踐。在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涌現了“余杭藝尚小鎮”“南湖基金小鎮”“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等一批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典型案例,同時也存在政府過分追求政績,企業急于爭取政策、土地等沖動現象,造成“假小鎮真地產”“新瓶裝舊酒”“全靠湊”等亂象。許多徒有其名的“概念小鎮”的出現,反映了各地一些深層次問題。
政策精神領會不到位,將特色小鎮建設當作招商引資“風口”和下派指標。首先,地方政府和企業對政策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且越往基層越嚴重。認識偏頗導致行動走樣,在現實中將特色小鎮當成個筐,在招商引資中將“特色小鎮”作為噱頭,各種發展訴求都冠以此名義。例如有些地方將特色小鎮概念無限擴大,將新規劃的農業、教育、工業、生態保護項目等都以特色小鎮的名義推出,有些地方則借助特色小鎮的概念來爭取款項改造舊城區。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計劃經濟思維,將建設任務簡單地逐級下派。例如,有些地方要求各市、區、縣均要選擇出各自的特色小鎮培育試點,打造所謂“省、市、縣分級創建的特色小鎮格局”。這完全背離了國家要求集中力量重點培育基礎條件較好的特色小鎮的初衷。
市場主體定位不準確,將特色小鎮當作政府主導的項目或企業“拿地拿錢”的招牌。首先,某些地方政府對投資主體的地位、作用認識不到位。有些地方制定高規格規劃,開發建設成本過高,大規模快進式的建設往往伴隨著推倒式重建;有些地方習慣投資驅動思維,仍以地方國企和政府投資平臺為主體,潛藏著巨額政府債務風險;有些地方將“穩賺不賠”的生意尤其是壟斷性收費項目留給政府做,而將難度大、賺錢少、周期長的項目或應由政府承擔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責任推給民營企業。其次,投資主體對自身定位存在偏差,存在借助“特色小鎮”概念“拿錢拿地”傾向。尤其是一些房地產企業,誘導政府合作建設特色小鎮,其真實目的可能是要套取土地和政府貼息貸款,這就容易導致“有地產無產業”的不可持續發展。
自身資源挖掘不深入,對特色小鎮建設盲目跟風或“拔苗助長”。首先,部分地區對特色小鎮建設盲目跟風,缺乏對自身特色產業、資源稟賦、文化遺存等優勢的正確認識和深入挖掘,不顧自身發展階段、經濟水平和特色小鎮生成與發展的基本規律,照搬照抄、盲目上馬,“一鎮一品”多外力植入式或拔苗助長式,產業選擇上多小題大做,甚至無中生有,希望通過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用地傾斜等優惠政策來維持小鎮運轉。其次,多數特色小鎮存在重生產、輕生活現象,或側重產業發展,或偏重鎮區建設,沒有從頂層將“產城人文”統籌兼顧,沒能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融合,使特色小鎮發揮不出應有的總體效應。
特色小鎮建設對于優化經濟結構、激發增長活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針對“虛假小鎮”“虛擬小鎮”等問題,必須端正觀念、規范制度、合理引導,真正打造“特而強、聚而合、小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鎮。
準確把握中央政策精神,打造“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美麗小鎮。要充分挖掘當地具有內在根植性、發展潛力大、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采取“聚焦”策略,不追求面面俱到的全產業體系,而是追求異軍突起、聚焦某個優勢產業,如模具小鎮、玩具小鎮、香菇小鎮等,確保某一產業在小鎮中獨特的主導地位,圍繞該產業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同時,打造詩意宜居的棲息地。“以人為本”是特色小鎮的價值追求,良好而富有魅力的人居環境能夠提升愉悅感和舒適度,有利于集聚創新要素、營造創業氛圍,使整個城鎮空間富有活力和吸引力。
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主體的關系,建立長期良性互動的體制機制。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總體思路,明晰政府與市場主體職責。政府側重產業規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社會治理等全局統籌工作;企業則側重產業植入、資本引入、管理導入等運營維護方面。遵循“專家規劃、專業設計、市場選址、企業選業、投資者選項目”的理念,推動多元化主體同心同向、共建共享。同時,根據不同建設階段,政府和企業關系應動態調整,按照“前期政府主導、中期政府引導、后期政府退出”的步驟,在小鎮建設初期,由政府牽頭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在小鎮建設的中后期階段,積極引入專業運營商和產業運營機構,及時補充、提升小鎮的生產功能和生活服務功能,逐漸實現市場化獨立運營。
正確看待房企投資特色小鎮行為,嚴肅糾正房地產化傾向。藍城公司的春風長樂小鎮、嵊州農業小鎮,萬科公司的良渚文化小鎮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應該承認,特色小鎮建設為房企轉型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房企自發轉型建設的特色小鎮,若規劃建設運營得當,完全可以實現特色小鎮的全部價值,不宜將房地產企業“妖魔化”。因此,應鼓勵房企貫徹新發展理念,對標一流、精準到位,以新思維建設房地產項目,支持其積極開發可以實現“產城融合”的特色小鎮。同時,要嚴格防范和控制部分房企將特色小鎮“房地產化”的風險。要綜合考慮特色小鎮吸納就業和常住人口的規模,對產業地產和住宅地產的交易期限進行嚴格控制,突出防范“假小鎮真地產”項目。
作者系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辦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眾日報》2019年4月1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