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常劍:創新推動物聯網與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 作者:常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9-27 錄入:王惠敏 ]

隨著四化同步發展和“互聯網+”的提出,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按照中央及北京市的要求,近年來,市農委、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市農委信息中心)不斷探索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積極推進項目建設,以北京221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為抓手,促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推動農業產業穩步發展和轉型升級,為北京都市農業的品牌發展構筑創新體系。

一、做法與經驗

(一)開展試點示范建設,探索農業物聯網發展路徑

2011年,市農委、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市農委信息中心)以北京“221信息平臺”現有數據和相關功能為依托,開展“現代農業物聯網應用”試點示范建設,試點建設本著以點帶面、重點推進的原則,選取8個區縣11個示范基地55棟農產品溫室大棚,安裝物聯網無線傳感器設備,并以實時采集大棚內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6項環境數據和可視化監控數據為基礎,搭建“221物聯網監控平臺”。以“221物聯網監控平臺”為代表的農業物聯網應用系統促使農業向著科學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方向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管理水平。2013年1月該平臺獲首屆中國移動杯“智慧北京”大賽優秀示范應用獎。

(二)需求引領,實現農業物聯網由監控到應用的提升

隨著物聯網技術在北京農業領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對農業物聯網的需求日益增長,面對新形勢、新需求,2014年以來,北京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對原有的“北京221物聯網監控平臺”優化完善,引入“智慧農場云”管理模式,從食品安全和為農服務兩方面將系統重新集成,豐富和擴展了系統平臺的使用、展示與服務方式。為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供農業物聯網應用支撐,提供了從生產安排、農事管理、智能控制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全產業鏈服務,促進物聯網從單純的監控向應用服務的延伸。以“北京221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為依托,在政府支持和企業自身需求的驅動下,物聯網技術在“菜籃子”工程、大田節水灌溉、水產良種繁育、畜禽養殖環境監控、畜禽身份識別、綠色履歷、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有效應用。

(三)實施應用推廣,探索物聯網多元化建設新模式

隨著農業物聯網應用與服務不斷深化,在總結物聯網應用經驗,并結合應用需求的基礎上,2016年,市農委、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創新農業物聯網建設推廣應用模式,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以市場為主導,提出“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工程,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信息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業物聯網建設,采用“多方投入、自愿建設”的模式,通過市、區兩級農委、生產基地和農業物聯網服務商(即采取2∶2:3∶3的比例)共同投資建設,在生產基地安裝物聯網設備,并接入“北京221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開展推廣應用。目前,共完成7個郊區18家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951個大棚的設備安裝,其中三合一數據采集器120個,四合一數據采集器831個,視頻監控攝像頭148個。項目建設引起了多方關注,為農業物聯網發展探索了一條“多元共建”的道路,為都市型現代農業“調結構、轉方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延伸服務,推動與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2016年,以“北京221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為依托,探索農業物聯網的應用價值,選擇15家具備一定技術基礎和應用需求的典型示范基地,將物聯網技術與生產經營服務相結合,進行了“農業物聯網+農場服務+渠道對接”新嘗試,探索物聯網與產前、產中、產后相結合的新型全產業鏈信息服務模式。通過推介群、品鑒會、市集活動、采摘一卡通、買手網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元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產銷對接,提升農產品品牌與農場營銷能力。在每月開展一次的品鑒會上,參會農企以北京為重點,面向全國,與各生鮮電商面對面,進行農產品交流與推薦,通過渠道對接為農企提供了一個更為直觀的溝通渠道,為生鮮電商、買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貨源,也為開拓農產品銷售渠道、樹立產品品牌形象打造了展示平臺,促進了優質優價。

二、應用成效

(一)促進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

通過實時傳感器的采集和歷史數據的存儲,摸索出植物生長對溫、濕、光照、土壤的需求規律,提供精準的生產數據,果形、糖度、成熟期等指標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證了農產品的品質,提高了產品質量;通過智能分析與聯動控制,及時精確地滿足植物生長對環境各項指標的要求,達到大幅度增產的目的,減少了人工勞動力,不僅增產而且提高了勞動效率。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經營與管理方式。提高了現代農業園區管理精準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轉變思維方式,提升農業園區發展理念,提高土地利用率、資源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措施。截至2016年底,平臺已有用戶545家,覆蓋面積41.3萬畝,設施總數17085個,安裝傳感器1189個、攝像頭507個,活躍用戶占比增長15個百分點。據園區應用效果追蹤,產量增加15%~30%、病蟲害降低50%~70%、化肥等投入品使用減少30%,人員投入減少70%,管理費用降低30%。

(二)實現融合發展,帶動產業提質增效

通過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激發了新型經營主體對信息化建設的內生需求,從最初的“物聯網+生產”延伸到了物聯網與產前、產中、產后相結合的全產業鏈信息服務,引導農場從“以產定銷”轉為“以銷定產”,通過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擴展銷售渠道,塑造品牌效應,帶動區域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2016年平臺模型庫收錄234個品種作物類型,包括病害模型、成熟度模型和生長環境模型等;通過手機APP解答種植生產、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問題335條,涉及萵筍、油菜等73個品種;為各生產基地提供了94棟(次)棚室的物聯網數據解讀服務;有針對性地開展草莓生產、西甜瓜種植、食用菌高效栽培、藥用植物景觀,以及農產品營銷宣傳等實地觀摩和培訓活動。舉辦6次品鑒會,參加的市場渠道商81家、本市生產基地73家,其中20家基地和40個渠道商達成合作意向。如,順義區北郎中花木中心蝴蝶蘭反季節培育成功率提高到95%,每季度都有鮮花上市。北郎中村的“京甜紫花糯2號”玉米通過對接銷售了一萬多根,懷柔區的板栗、紅肖梨、酥梨,延慶區有機蔬果,昌平區草莓,房山區、平谷區的食用菊花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良好的宣傳展示作用

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園區重點區域網上實時視頻,增強了與消費者的互動體驗,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如,密云區金澤方舟、房山區慧田農場從手機直接調用物聯網“農場云”上草莓、特菜、食用花卉生產的即時數據圖像,方便了生產管控、宣傳與營銷洽談。懷柔區杏福生態園接入物聯網視頻直播系統后,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業務覆蓋湖南、四川、湖北蘄春等地,一些養殖農莊主紛紛來尋求合作。消費者隨時觀看園區油雞飼養過程,過去一直愁賣的油雞和雞蛋,如今身價大增。雞蛋最高每個賣到6元,飼養的油雞每公斤賣到100元。園區的栗樹蘑、杏等產品銷售量也隨之增加。過去園區常常虧損或略微盈利,現在每年銷售額達500多萬元,實現利潤200萬元,解決就業30余人。

三、下一步工作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深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在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應用,依托“北京221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通過“農場云”應用,深化物聯網在農業領域和基層的廣泛應用,培育多樣化的農業互聯網管理服務模式,逐步形成區域示范效應,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管理和農產品全程可追溯,為農業全產業鏈提供數據支撐和服務,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

一是建設一批智慧農園。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原則,緊密結合全方位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有效促進農業節本增效為目標,繼續實施農業物聯網示范推廣工程,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

二是強化農業物聯網公共平臺服務能力。以“北京221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為基礎,針對北京地區常見農作物品種,豐富生長模型、閾值和專家知識庫;開展優質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服務;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需求出發,增強對“全產業鏈、全過程、全要素”的信息化支撐力度,提高在線化、數字化比例,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三是促進形成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發揮互聯網集聚資源的作用,實現農業生產主體與農技、農資、農機、金融等服務機構的有效對接,提高農業生產性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和精準化水平。

作者單位:北京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信息服務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農村經濟》2017第四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一卡二卡三卡免费 |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九库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亚洲午夜成年在线网站 |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一级免费在线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