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奕捷等:引導社會資本建設農村基礎設施

[ 作者:陳奕捷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20 錄入:王惠敏 ]

農村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供暖現狀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面,北京市自2003年以來開始重視投入。圍繞水源地保護、新農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生態清潔小流域、城鎮污水治理打捆、美麗鄉村污水治理試點等建設項目,探索采用了分散處理、集中處理和接入市政管網三種模式解決農村污水問題。

目前存在三大突出問題:

一是村級污水治理增長緩慢。目前村級污水排放量占農村總量的近一半,但83%的村莊還是設施空白地帶,現有場站近半數建于10年前的“新農村建設時期”,近年每年僅新增幾十座,治理率年均提高不足5%。

二是已建成設施閑置浪費嚴重。1045座村級污水處理站設計處理能力為17.75萬噸/日,但僅有68%處于運行狀態,且供水量遠遠達不到設計處理能力。

三是管網易堵易漏,治理效果差。目前有28%的污水處理設施由村委會自管,設施的維護及更新難以按設備性能要求實施,管道經常發生堵、漏,且很難得到及時維修。

生活供暖方面,分散燃燒供暖,是農村居民較為多用的供暖方式。因數量大、燃燒效率低,對環境影響嚴重,農居的此類供暖方式急需進行改造。北京冬季取暖用煤,70%以上集中在郊區。京郊冬季采暖用煤約430萬噸/年,供暖季約4-5個月,涉及約143萬戶,平均每戶采暖用煤3噸/季。

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基礎設施的模式

在城鄉統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京津冀一體化大背景下,我們以淺層地能和生活污水治理為樣板,探索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村基礎設施領域的機制體制,實現社會資本與農村需求的深度融合,拉動提升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農民幸福指數,建設美麗北京。

(一)淺層地能引入社會資本的模式

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對于以一定規模的新興建筑小區或新興開發區等為單元的淺層地能項目,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僅可減少鍋爐熱力站的建設,也能形成一定的規模,有利于項目的后期運營,節約管理運行成本,解決業主資金困難以及管理技術缺乏的問題。

2、分布式熱力經營模式

對于以政府為主導推動且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性淺層地能開發利用項目,通常所需資金數額巨大,可由政府主導吸引金融機構、社會閑散資金等第三方資金的積極參與,解決資金問題,同時也可申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獲取國際援助,宜采用分布式熱力經營模式。

3、政府購買服務模式

創新建設農村地區無燃燒自采暖基礎設施,將企業向政府申請補貼賣設備,調整為向政府出售公共服務。既可以讓百姓得實惠(個人費用不比燒煤貴),提高生活品質;政府又不多支出(空氣能熱泵初始投入平均每戶補1.2萬元以上,燃煤每噸補600~700元),實現供暖可持續(系統日常有維修,設備報廢更新有保證)和區域生態環境和諧的目標。

按照每戶150m2基本配置4間房的地能熱寶來估算,企業投資4萬元,可以保證每戶供熱14 kW(每平米配備93至117W/ m2),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費首付1.5萬元,其后12年內每年支付服務費用4000元。

企業不僅保證12年內設備良性運轉,還要設立大修基金,用于設備維修和免費更新,大修基金在政府監督下使用。若12年后政府繼續采購該項服務,只需要每年繼續支付服務費用即可。

以海淀區26個保留村11576戶為例,規模化使用“地能熱寶”自采暖技術,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需首付1.74億元,其后12年內每年支付相應服務費用,年均不高于4630萬元,年替煤量8萬噸以上。

(二)生活污水處理引入社會資本的模式

1、相較傳統財政投資,PPP模式可解決鄉鎮積極性問題

在現有財政支出模式下,鄉鎮村財政壓力巨大。以前農村污水建設模式多為政府投資或BT代建(建設-移交),即由工程企業墊資施工,各級政府以工程款加資金回報的形式在完工后支付給企業。不少基層干部認為“本屆班子要承擔未來數十年的投資”,喪失了積極性。

而PPP模式則緩解了短期財政壓力。一是管網,BT模式目前不受財政部的支持,因此在部分地區,農村污水管網逐步開始采用BTO(建設-移交-委托運營)的模式,政府以運營維護費的形式分期付款,將財政支付周期拉長至8~10年;二是場站,可采用的主流PPP形式是BOT(建設-特許經營-移交)和BOO(建設-擁有-特許經營)兩種,即引入社會資本方即企業承擔設計、投資、采購、施工、運營全鏈條服務,政府則將企業投資、運營成本加一定合理回報分攤至30年左右的較長年限內,以保底水費的名義支付給企業。

2、多管齊下減輕財政壓力的創新模式探討

(1)借鑒鐵路交通部門經驗,以建設用地指標替代財政出資

2013年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國發[2013]33號)提出,支持鐵路車站及線路用地綜合開發,授權中國鐵路總公司依法盤活利用其原鐵路生產經營性劃撥土地用于補償鐵路建設的高額前期投入及低運營效益。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鐵路建設實施土地綜合開發的意見》(國辦發[2014]37號)進一步明確了“土地補償投資”政策。

西方國家和香港地區通行的TOD模式(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新型城鎮發展模式)一直是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探索方向,可借鑒用于農村污水設施建設與管護,即將農村富余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盤活,準許投資運營農村污水基礎設施的社會資本方獲取一定土地指標,用于補充本應全部由財政投入的出資義務,所供土地可鼓勵用于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和鄉村現代旅游。

(2)設立村級治理產業基金,改變民間資本被動參與的困境

可以通過“眾籌眾投”,政府出小比例的引導資金,組織包括國企、民企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共同設立專門針對村級污水治理的產業投資基金。充分利用現代金融手段,發揮政府的政策導向作用,發揮國企的信用保障作用,發揮民企的技術靈活優勢,破除社會資金進入農村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社會資金統籌幫扶農村公用事業投入和產業發展的有效組織形式。

政府作為服務購買方做出長期預算,在較長年限內支付水費;基金作為市場主體獲取較低但穩定的長期回報,基金投資所形成的資產可以采取ABS(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手段在資本市場上獲取融資或實現退出。

(3)逐步探索農村污水治理向居民收費,推進水資源價格改革

中國是水資源急缺的國家,以水為代表的資源價格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國內城鎮居民給排水收費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多年逐步完成的。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城鄉統籌轉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農村地區供排水管網逐步到戶,在農村地區嘗試污水處理收費的條件也會逐漸成熟,在綜合考慮收費對水量等因素影響的前提下,可逐步論證探索建立鄉鎮污水處理費征收體系,從“無人付費”過渡至“有人付費”乃至“完全付費”。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資源區劃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農村經濟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在人线午夜播放 |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 亚洲女性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