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樣,農業農村發展也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主要矛盾也發生了重大轉變。中共十九大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一 艱巨的使命,必須靠現代發展理念、生產要素、經營模式提供驅動力,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核心目標任務,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農業發展有哪些新理念?如何推進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中國經濟報告》邀請三位來自政府機構的官員和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中共十九大農業發展新理念
中國經濟報告:你認為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有關農業發展的闡述有哪些新亮點?
許正斌: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業生產年年豐收、農民收入持續提高、農村和諧穩定。但也應該看到,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動因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各種風險挑戰和結構性矛盾疊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所以,必須將農業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核心動力,依靠科技實現創新驅動和內生增長。
曾衍德:我認為,綠色發展將成為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最強音。我對中共十九大報告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以人為主線,二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任務。要實現這些目標,根本在于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第一,農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中國農業正在經歷從現代工業文明轉向現代生態文明的過程。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這體現了中共中央對經濟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對國情的深刻把握,也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擔當。我認為,推行綠色發展方式意義十分重大。
中國過去為了保障糧食供給,透支了過多的農業資源。一方面,耕地等資源約束越來越強。目前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耕地還將呈現繼續減少的趨勢。另一方面,農業用水空間不斷縮減。隨著更多的農業人口轉移到城市,全社會用水量將上升,對農業用水造成壓力。
第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到202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意味著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城鄉居民消費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對綠色食品的需求也會增加。
第三,建設美麗中國需要農業提供好的生態環境。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除城鄉綠化和城鄉整治外,要想實現生態宜居,還需要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當前農業污染對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除外源工業污染和城市垃圾污染外,農業內部污染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農作物秸稈焚燒,現在秸稈的利率用只有75%,很多地方還在焚燒,需要花一些功夫整治。二是化肥和農藥過量使用,導致地下水污染超標。
第四,提升全球競爭力需要實現農業綠色發展。中國一些優勢農產品的出口開始面臨競爭壓力,有的國家設置了農產品綠色標準,因此中國需要推行綠色發展方式。
金書秦:我認為,可以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角度來認識農業綠色發展,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如何理解綠色與發展的關系。我們過去是不要綠水青山,現在是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可見綠色就是一種發展,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資源、保護生產力。當發展和綠色有沖突時,要更多牢記綠色理念優化生產方式。
二是農業綠色發展到底是什么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綠色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單個產業問題、投入產出問題,更是關乎民生的政治問題,是一個全局性問題。
三是如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過去農業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主管部門,現在提出要推進全要素體系改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四是以什么心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因為環境治理的成效是非常緩慢的,農業本身也是一個慢產業,因此要有歷史耐心。
五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哪里。農業綠色發展還是要回歸到農業本身,農業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農產品,現在要從提供更多的農產品向提供更多優質的農產品轉變。
如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
中國經濟報告:中共十九大報告首次將“美麗”二字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推進綠色發展、解決土壤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中共十九大報告還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你認為應如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
曾衍德:農業綠色發展重在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探索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環境友好的發展之路。
第一,要培育綠色的價值傾向和發展理念。過去中國糧食生產沒有綠色的概念,能種的地方都種,不能開墾的地方也開墾。現在繼續這么做就不行了。
第二,要改變過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舊思維,形成綠色發展的新思維。我們提出要聚焦三個目標:一是農業增效,減少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拓展高端供給。二是農民增收,包括推進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三是農業增綠,重點是生產方式改變以后修復一些已經退化的土壤,涵養一些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
第三,要推行綠色布局,適應綠色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布局。要因地制宜,主要發展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
第四,要推廣綠色的要素投入模式。中國提出節肥、節水、節藥的目標,化肥使用量在2016年首次實現了負增長,農藥使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節水品種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廣泛推行。當然,綠色發展不是不要農藥,但是綠色防控技術普及以后,病蟲害減少,成本降低,品質也會提高。
第五,推行綠色管理的重點是規?;?。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仍然不足,必須推進機械化和機制創新,其中機制創新主要就是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
許正斌:我主要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談。第一,要依靠科技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特別是隨著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人民群眾對優質、安全、營養、健康農產品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依靠科技力量,加快農產品優質安全生產技術、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技術的推廣,利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來提高糧食和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確保有效供給、質量安全和品質優良。
第二,要依靠科技創新,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當前農業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總量不足的矛盾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農業生產結構不合理、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生產結構與市場需求脫節。要依靠農業科技創新,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加快實現農產品優質化、安全化、營養化。
在科技創新方面,除品種和裝備技術創新以及全產業鏈科技創新外,特別要關注農業管理模式創新,這與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密切相關的。比如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河南的一家家庭農場通過飼養雞,讓雞去吃大棚蔬菜采摘后剩下的秸稈,降低了勞動力投入,減少了農業廢棄物排放,較好地實現了盈利。他們給雞起了一個很好的名字,叫“工作雞”。這些農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對于建設現代農業非常重要。
第三,要依靠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加快農業綠色發展。過去中國農業發展長期依賴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過度開發利用農業資源,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投入品,過度開采地下水,為增加耕地圍湖造田、陡坡開荒、草原開墾,不僅造成耕地質量下降、農業面源污染嚴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很大。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技術和模式的研發攻關,真正加快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第四,要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中國農產品貿易量雖然很大,但國際競爭力不強,價格優勢幾乎全面喪失,主要農產品價格都出現倒掛。因此要加快推進現代農業,推動生物技術、智能農機裝備、農業信息化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從根本上提高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中國經濟報告:當前農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還存在哪些問題?對下一步政策出臺有何建議?
金書秦: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但這些控制線之間,特別是農業和生態空間之間是有交叉的。現在一些地方一刀切,比如劃為禁養區的地方就一定不能養殖、水源地和保護耕地就不能使用農藥,這跟實際生產就產生了矛盾。我們想強調的是,生態是活的,不是劃完界限以后就封閉不動了,需要解決好保護與發展之間沖突與融合的問題。一定要避免從過去只重發展不重保護的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否則最后就是保護起來什么也不能干了。
其次,現在很多規劃都提到了資源環境承載力,但更多是各地方以耕地面積計算承載力,存在很大局限性。資源環境承載力中一定是最薄弱的環節決定總體承載力。比如有的地方耕地很多、水很少,應該以水定養殖規模;有的地方溫度很低,應該以溫度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條件定養殖規模。
下一步農業綠色發展應該整體推進。一方面,種植和養殖區域的轉移會伴隨著污染的轉移,應統籌考慮生態補償的問題。另一方面,農業綠色發展不僅涉及農業、農民、農村,還涉及消費和投入品等各個環節,需要各個部門全面系統推進。當然,農業污染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形成的。雖然通過污染治理攻堅戰能在短期內解決一些突出問題,但還是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曾衍德:從下一步種植業的發展來看,第一是以結構優化引領綠色發展,以守住糧食安全為底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擴展特色有效供給。第二是以科技創新驅動種植業綠色發展,重點是育種創新和集成創新。第三是以提升耕地質量助力種植業綠色發展。耕地質量不提升,產量就沒法保住。比如我們計劃在2018年實行東北黑土地保護政策,以及推廣“美麗南方”農村水體綜合治理技術,就是為了提高耕地質量。第四是提高農藥化肥利用率,這也依賴于相關技術。
許正斌:我們主要還是要圍繞科技創新,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支撐新時代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國家發改委已經開始牽頭編制鄉村振興戰略的國家規劃,農業科技創新支撐是其中一塊很重要的內容。此外,我們還將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結合有關規劃繼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配合農業部等相關部門優化農業科技資源布局、加快農業科技研發和示范推廣,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效率,促進科技創新驅動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下一步圍繞農業科技創新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提高基礎研究能力。繼續加大對農業領域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的研發。加快國家種子資源庫建設,提高種子資源保存能力和優良新品種選育水平,特別是要加快推動南方科研育制種基地,包括甘肅玉米、四川水稻等國家級制種基地的建設。
二是大力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提高成果轉化能力。包括加強耕地保育、設施農業、現代養殖、海洋牧場、智慧農業、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等科技創新和成果的產業化,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產業技術的研發,推動種業企業一體化發展,加速農業新品種產業化。
三是加強農業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發,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大對農業綠色高產高效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旱作農業、節水農業、農藥化肥減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加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模式的研究,引領綠色農業、循環農業、智慧農業新業態的發展。
四是加快農業信息技術發展,提高融合發展水平。加快“互聯網+精準農業”的發展,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加速融合,培育多樣化農業互聯網管理服務模式,促進農業信息化和現代農業產業有效融合,推動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全面提升。
五是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提高為農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基層農機推廣體系、植物保護體系、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機推廣體系,支持建立農業技術推廣聯盟,推進教產學研合作開展技術研究和推廣。加強職業農民培訓,有效利用各類科技教育資源,利用現場教學、互聯網、手機等多種形式開展技術指導,提高農民科學生產水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報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