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家鎮胡壩村根據“楓橋經驗”創新性提出了“胡壩模式”的做法,在推進鄉村治理創新方面成效顯著。本文通過總結“胡壩模式”的主要做法,總結歸納出新時期鄉村治理的有效途徑,并在此基礎上就推進鄉村治理創新提出相關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楓橋經驗;胡壩模式;鄉村治理創新
一、從“楓橋經驗”到“胡壩模式”的歷史傳承
早在20 世紀60 年代初,諸暨市楓橋鎮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就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毛澤東同志曾于1963 年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楓橋經驗”由此成為全國政法戰線上一個膾炙人口的典型。2013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
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2017年12月9日至11日在浙江調研時強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 開創政法綜治工作新局面。
中國法學會會長陳冀平強調,“楓橋經驗”的理論總結和課題研究,一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引領“楓橋經驗”理論總結和經驗提升工作;二是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領會、牢牢把握、始終堅持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和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楓橋經驗”的基本特征是“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通過“發動和依靠群眾”這個根本途徑,是“楓橋經驗”的靈魂所在、精髓所在;三是要牢固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要大興調研之風,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姜偉表示,人民法院將積極參加課題研究和調研,把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工作和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結合起來,特別是與十九大提出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結合起來,為在新時代創新發展“楓橋經驗”作出貢獻。
近年來,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鄉社會變革不斷加快,社會轉型、階層分化、流動加速、利益多元的態勢不斷凸顯,鄉村社會問題不斷顯化,新老矛盾疊加交織,鄉村治理也面臨著新情況和新問題。新時期黨群干群關系、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準城市化鄉村治理、貧富差距、社會公平等都考量著當前鄉村治理的創新。保障民安、改善民生、促進民富、推進民主、激活民力、提高民智正成為新時期創新鄉村治理的主要任務和主攻方向。55 年前,浙江楓橋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如何學習推廣“楓橋經驗”,并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已經成為當前推進鄉村治理創新的一項重大課題。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宋家鎮胡壩村幅員面積4.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76畝,林地2188畝,有8個村民小組,492戶1834人,黨員28名,截止目前建成甜橙基地2100畝、竹筍基地1000畝、肉牛基地2500平米。當前,全村上下正努力實施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把“胡壩”變“福壩”,在此過程中,胡壩村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有效措施,將“楓橋經驗”融會貫通。
宋家鎮胡壩村在學習推廣“楓橋經驗”的基礎上,融合現代城市管理方式與傳統鄉村治理經驗,發展出一套較為成熟的鄉村治理機制,不但實現了“矛盾不上交、糾紛不出村、選舉不拉票、村民零上訪”,還保障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壯大,胡壩村也因此成為農村基層構建和諧社會的典型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示范,并初步形成了新時期鄉村治理的“胡壩模式”。
二、“胡壩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從能人治村向依法治村的治理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能人治村的典型并不鮮見,能人也順理成章地成為鄉村治理的核心人物。胡壩村黨支部書記江洪彬無疑就是這樣一位能人,在推動村莊建設、謀劃產業布局、解決村民矛盾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胡壩村人口不斷增長,能人治村弊端凸顯,治理理念面臨轉型壓力。為此,胡壩村建立了一套村治規章制度,涵蓋村務管理、黨員管理、村民管理三大方面。村務管理包括“決策程序、議事規則、財務管理、村務公開、公共事務管理、聯系群眾、干部考核和日常管理”八項內容;黨員管理包括“黨員作用發揮、黨員活動、外出黨員管理、黨費收繳、黨員評議、黨員考核”六項內容;村民管理主要是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這套治理制度也體現了原始的鄉村治理向新時期城市化管理方式的轉變。
(二)打破常規設立村治專門事務機構
為保障規章制度的執行,胡壩村成立了社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和法律事務部,以此發揮派出所和法院的派生功能。社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下設治保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小組、外來人員管理領導小組、歸正人員幫教領導小組、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領導小組和消防隊,是解決糾紛、處理突發事件的核心機構。一旦有突發事件,治安小組介入處理,3 天內解決不了的,移交法律事務組,法律事務組解決不了的,移交國家公檢法部門處理。村里還設立了紀檢小組、政法小組、安全保衛小組等機構,保證村里每一項事務都有專人依法依規辦理。
(三)高度重視黨員干部服務理念教育
胡壩村把黨員的教育培訓放在突出位置,每半月進行一次黨員學習,每月開展一次黨員會議,堅持邀請專家和領導到村里授課。促使黨員干部形成“講奉獻”的思想,使其在工作中恪守“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保證了政策的實施效果。凡是涉及村莊規劃、房屋拆建、工程招標、選舉、發展新黨員等事務,一律通過“公示欄”公布。此外,村里還要求黨員干部帶頭履行規章制度,要求每一名黨員干部聯系農戶進行幫扶,規定黨員干部服務村里不計報酬、不發誤工補貼等。
(四)挖掘利用鄉村內生性治理資源
胡壩村制定了系列化的《村規民約》《生態公約》《村民道德公約》等,從生活起居、環境保護、道德養成等方面對村民進行全方位行為規范。村民都把村規民約看成“小憲法”,村民對“小憲法”與國家大法一樣心存敬畏并嚴格遵守,許多人都能說出其中的條款。內生性治理資源的有效利用使村民道德水準保持在較高水平,有利于一系列政策的貫徹實施,“竹筍基地”“甜橙基地”“肉牛基地”“紅菇基地”等產業的有序推進足以說明其價值所在。
(五)開展深入人心的法治宣傳教育
宋家司法所和法庭每月在胡壩村開展一次法治講堂,以接地氣生動形象的典型案例引導村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讓全村人民法律素質不斷增強,指導村干部遵紀守法,依法依章辦事,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六)自治、法治、德治相輔相成全力推進
建立“一約一隊四會”:村規民約、農民夜校智庫隊伍、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
建設“調解文化大院”,促進“法為上、和為貴、調為先、讓為賢”的調解文化進農戶。
健全群防群治組織,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促進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動。
建立“巡回法庭”,不定期開展巡回法庭案審工作,逐步建立依法依規辦事的良好環境。
建設村綜治中心站,提檔升級雪亮工程,在重要產業、重點卡口增設技防設施。
建立健全胡壩村司法體系,創新“四三”模式,下沉司法力量,實現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的有機結合。
開展唱村歌、立村訓、亮村規等活動,以評立德、以文養德、以規促德,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質、強化道德自律。
三、推進鄉村治理創新的幾點建議
(一)創新鄉村治理制度體系,全面強化依法治村要全面確立依法治村的總指引,完善鄉村治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根據需要,允許村一級設置派生職能部門,保證制度的有效實施;有效利用鄉村內生性治理資源,使村規民約等內生于鄉村的非正式制度成為正式治理制度的有益補充。面對鄉村社會管理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單純依靠傳統的行政手段很難有效完成社會管理的目標。傳統剛性的社會治理方式,導致農民主動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不高,缺乏社會管理活力。現代鄉村社會治理以村規為基準,奉行的是“人人平等”,不管是村干部,還是普通村民,均無超越“村規”的特權。實際上,它意味著人管人轉向了制度管人,這是人治走向法治在中國農村的生動縮影。“因此,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群眾最清楚自己最需要解決什么事、能解決什么事,把群眾的問題交給群眾自己解決。鄉村社會治理的最終所有權掌握在農民手中,農民應該是鄉村治理實質意義上的主體。”要堅持從村民中來,到村民中去,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體現民意,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約束。
(二)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思路,強化黨員干部服務意識切實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到支部建在村小組上、黨員教育活動點建在戶上、黨員主體作用發揮在戶上;探索打造黨建引領的品牌,利用黨建品牌的影響力與認可度,營造黨員干部恪守“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奉獻自我、服務群眾的良好氛圍。
(三)創新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村民道德素養要以高尚道德引導人,發揮典型、榜樣的引領作用,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組織先進典型的評選;要以優美環境改造人,做好舊村改造和整村規劃,著力打造硬化、凈化、亮化、綠化、美化的居住環境;要以科學理論教育人,實施全民素質教育工程,建立教育活動點,創辦特色課堂,實施高密度培訓。
(四)創新鄉賢宗族作用機制,增強村民的凝聚力探索建立鄉賢“聯絡員”機制,發揮其在村民與村委之間的紐帶與橋梁作用;探索建立鄉賢“調節員”機制,發揮其在家族和鄰里的威信力和親和力;探索建立家訓、族約機制,弘揚敬長輩、孝父母、尊師長、崇儉樸、戒奢侈、禁賭博等倫理規范;探索建立鄉賢“宣講員”機制,摒除陳規陋俗,倡導移風易俗。讓農民了解尋求法律服務的渠道,能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組建由駐村“五個一”幫扶力量、鄉賢和市、區相關部門法律專家組成的人才智庫。
(作者系宋家鎮鎮長助理、司法所負責人)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