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干部手記:中國鄉村治理中鮮為人知的實況》讀后感
這本書彌足珍貴,并非因為是作者半生的心血,而是因為真實資料的難覓。
一、難覓的真實——有內幕
我將難覓的真實放在第一位,是因為該書提供的資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作者李萬忠是鄉鎮干部,站在鄉村治理的第一線,直接參與其中,是當事人。如果不是鄉鎮干部,也難以知曉諸多事情“擺平”的內幕,這是一般的外來調研者或鄉村治理的“外部人”難以知曉的,即便能夠推斷,但也缺乏第一手的資料支撐。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生動“內幕”,為研究者的深入思考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鄉鎮干部工作繁忙,能堅持記錄下來者少見,十分難得。從作者的記錄來看,經常是調解或參與某事結束后,已是深更半夜后后半夜,但作者讓堅持寫完日記記錄下來再休息,生怕第二天因事務繁忙而忘記。
二、長期的積累——小半生的點滴記錄
這本書的珍貴之處還在于,它是作者二十多年的長期積累的成果,反映了鄉村治理的變遷。這是一般的調研難以做到,在國內長期的跟蹤調研稀缺的情況下更是彌足珍貴。在國內的學術界,扎實的調研(無論是實地的調研,還是文獻調研)已屬難得,而長期對某地的跟蹤調研就更稀缺了,不是說沒有,但是少見。這本書就是這樣的稀缺品。事后,又能客觀理性記錄下來。
三、來自于實踐的問題
作者無形中是在兩個身份之間轉換。第一個身份是參與者,是當事人。這保證了內幕的知悉,保證了材料的真實性,而不是來自道聽途說。第二個身份,當作者對鄉村問題提出思考與對策時,既有作者站在鄉鎮干部立場上的思考,也有作為一個研究者站在第三方立場上的思考。這就是說,作者的問題意識是直接來自于實踐。這種來自于實踐的問題可能在理論上已經解決,但是為什么在實踐中未能解決,值得進一步研究。比如,鄉鎮干部在面臨鄉村治理時的社會生態,包括政治生態、鄉鎮干部自身的生存境況以及鄉村的情理法等社會倫理。因此,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還任重道遠,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該書在真實記錄的同時,還對鄉村治理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問題及對策建議,這些都基于作者審慎的思考,更基于作者對鄉村治理資源的熟悉,值得研究者認真對待和進一步研究。
當前,中國正由農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但這并非意味著鄉村治理課題的終結,相反,鄉村治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新的問題。就像作者發現,在農業稅終結后,鄉鎮的任務輕了,農民的負擔減了,但鄉村與國家的紐帶卻相對松了,帶來一系列新問題。新時代的鄉村治理,這樣的困境更難解決。
我相信,真正有志于鄉村治理研究或者是想了解差異巨大、國情復雜的中國的讀書人閱讀該書之后都會大受啟發。
作者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