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小兵:數字中國不能缺少農業數字化

[ 作者:王小兵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2-14 錄入:王惠敏 ]

在產業數字化程度排行中,農業墊底,但這并不是說農業與數字化緣淺。相反,農業的數字化發展擁有廣泛的市場空間。

在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看來,數字中國不能缺少農業的數字化。數字化將進一步釋放農村改革紅利,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在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中,借助數字化這一重要引擎,農業農村將走出一條不同于歐美大規模機械化農業,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機遇,千載難逢

《經濟》:數字經濟將為第一產業帶來哪些新機遇?目前數字經濟在農業農村中占比較低的原由是什么?

王小兵

縱觀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信息革命不是農業革命、工業革命的簡單延續,數字化作為新的驅動力量,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最顯著的特征是改變了過去現代化發展的路徑,讓經濟社會由集中、分層走向分散和合作,在信息流的帶動下,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開始轉向農業農村,這意味著農村的每個個體、每個角落都能夠融入到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之中,為縮小城鄉差距,振興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事實上,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擁有眾多的數字資源。因為農業的生產對象包括動植物都是活體,數量和價格會實時地變化,不像工廠的某些數據是相對固定的。農業分散弱小的資源,恰恰可以通過數字化、云技術等手段連接起來,形成規模加以利用,發揮數據的價值。

目前,數字經濟在農業農村的應用大體有兩方面,一是農民購買手機、流量、話費等信息消費;二是電子商務,包括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兩個方面。截至2017年底,農產品電子商務經營額達到2500億元左右,與農村1.25萬億元、全國7.18萬億元的網上零售額相比,占比還不高。至于其他數字技術優化、要素結構升級,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培育品牌價值,與金融保險融合等,都還處于探索階段。

農業的數字化程度不高,這是由于在整個經濟體系中,農業發展本身處于弱勢,在線上同樣有這個表現;農業發展要遵循自然周期和規律,回收周期長,數據資源相對分散。因此,農業既需要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同時,特別需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發展,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

《經濟》:農業農村的數字化改造要遵循什么原則,能夠解決農業農村中存在的哪些問題?具體從哪些方面著手?

王小兵:

農業農村大數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究竟怎么搞,沒有現成的路徑可循。

總的來說,要順應信息化發展的客觀規律,首先是人的連接,其次是商業環節,三是產業的連接,互聯網將帶動整個農業產業鏈、供應鏈、質量鏈、價值鏈的提升,是一個梯次的推進過程。

從發展的原則來講,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解決農業面臨的幾大問題。

一是農業的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較低,資源沒有形成優化配置;

二是農業質量安全還沒有完全實現讓老百姓“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三是農業防災減災的能力不強。例如,今年清明節前后,西北平原遭遇了倒春寒,導致正值花期的蘋果凍害嚴重。實際上氣象部門已經準確預測到了,但沒有把信息推送給農民。如果大數據預測后變成服務產品,指導農民及時防范,這場天災就可以躲過或很大程度地減少損失;

四是產銷對接不精準。消費者在哪買最合適,最放心,農民把東西賣到哪里最合適,價格最高?供需雙方都不甚清楚。所以要堅持問題導向,找到大數據的應用場景,找到農業產業中的痛點,最終給農民帶來實惠。

具體來說,可以從四方面著手進行。

一要加快建立形成天、空、地一體的數字資源體系。進一步開辟、拓寬、疏通四條數據渠道:創新完善傳統的調查監測統計數據;挖掘互聯網數據;采集物聯網、遙感技術、衛星傳輸,包括5G和NB-IoT(窄帶物聯網)商業化應用產生的數據;搜集實驗室和相關檢測機構的數據。

二要加強農業數字技術的聯合攻關。組織科研教學單位、大數據企業等攻克農業專用芯片、物聯網設備,農業大數據管理、數據關聯分析、數據輔助決策等核心關鍵技術。同時加強標準體系建設。這其中,既要發揮有關科研教學單位的研究力量,更重要的是創造條件,讓企業成為研發的主體,因為企業可以突破很多障礙。農業一樣需要高科技!

農業農村對數字化的需求十分迫切。傳統農業需要現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地融合?,F在很大的問題就是懂農業的不懂IT,懂IT的不懂農業,要把這兩方面的專家結合起來,真正實現互動融合。

三是建立政府與社會資本的PPP模式。建立鍵全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機制,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一方面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發揮政府在農業方面的引領和監督作用。政府掌握的涉農數據要加快整合,逐步有條件地開放,真正為民所用,并且數據使用頻次越高,價值體現越高。政府數據的開放有利于數據服務業的形成,未來,農業、工業中的服務業占比將越來越高,而農業農村的數字經濟的占比會超過農業本身的價值。

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在以市場化的方式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在每個行政村建立一個益農信息社,目前已經在10個省整省推進。未來3年,要在全國31個省區市、近60萬個行政村基本實現每個信息社設一名信息員。實現信息服務進村入戶,為農民提供優質的綜合性服務,“把村子推向世界,將世界推進村子”。

四是要以試點抓好重點農產品的數據建設,形成單個農產品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平臺。目前開展的蘋果、生豬、茶葉3個品種試點,將構建一個由農業企業、科研教學單位、民間社團組成的產業聯盟,建立產業大數據的公共平臺,包括電子商務、國際市場等,探索從大數據采集開發、合作機制到商業模式全方位的流程,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

未來,風月無邊

《經濟》:您能概括一下未來數字經濟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嗎?

王小兵:

我用“四無”成語來總結數字經濟的特點和趨勢。

一是無所不在。

互聯網如同水、空氣一樣,每個人都離不開。

二是無中生有。

農業是新經濟、數字經濟發展的沃土,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在不斷地涌現。安徽碭山利用電子商務賣酥梨、黃桃罐頭達到40億元;廣東高州荔枝,三分之一以上的荔枝是電商銷售的;浙江省桐鄉的華騰牧業用物聯網技術養豬,5人能養1萬頭豬,并達到零排放。豬肉價格賣到140元/斤,還供不應求。這些都是無中生有。

三是無微不至。

信息化可以為農業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IBM公司的業務從硬件到軟件,又轉向醫療健康大數據的研發。通過病例數據庫對比能夠幫助醫生提供診斷服務,為患者配置最合適的醫院和醫生。深圳大疆發布的農用無人機無需事先繪測,可直接按規劃路線進行自動農藥噴灑作業。

四是風月無邊。

農業大數據的前景無限美好。信息化大數據為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提供了發展機遇,有了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中國的農業完全能夠從低端徘徊實現高質量的運作。目前,阿里巴巴、海爾、聯想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農業,期望在農業農村領域能夠培育出更多的獨角獸企業。

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在體制制度、市場規模、人力資本、互聯網基礎建設上都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企業要抓住機遇,在數字化定位中,要著眼于解決農業農村中存在的痛點,即你能解決什么問題,要有創新有突破,從而開發出滿足市場應用場景的產品。

信息革命發展到今天,數據成了新的生產要素、戰略性基礎要素。

通過互聯網的思維,大數據技術,實現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安全,預測減少病蟲有效防護,減少重大自然災害,精準對接產銷,為金融保險期貨提供數據支撐。

等這些都發展起來了,數據變成財富,農業的數字經濟就真正發展起來了。

正如農業農村部韓長賦部長所說,今天的農業已經不是簡單地拿著鋤頭種地。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農民拿著手機用手指頭就能種地,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時代肯定會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2018年1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在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22 | 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 亚洲一级aⅴ在线免费播放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