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余志君:堅持綠色發展 接續做好生態扶貧工作

[ 作者:余志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11-05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我省接續做好生態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

生態扶貧,是指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將精準扶貧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實現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及鄉村振興為導向的扶貧理念和方式。作為生態大省和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湖南生態扶貧取得了顯著成績。接續做好這一工作,對我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意義重大。

完善生態基礎設施,夯實鄉村綠色發展基礎。目前,我省一些鄉鎮生態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難以滿足群眾“生態宜居”需求,應加大建設力度。一是加快實施重點水源、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引導水利項目向相對落后區域、小型農業生產傾斜。在統籌推進莽山水庫、毛俊水庫、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灌區項目的同時,繼續抓好“四水”干支流堤防加固及椒花水庫等水利工程建設;二是加大電力物聯網建設力度,加快電力、天然氣以及其他能源項目建設。在今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投資6億元基礎上,推進深度貧困地區電網改造升級和配電網建設;三是在大湘西等相對貧困地區加快生態項目建設,優先完成退耕還林還草任務,持續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天然林保護修復等工程,積極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等。

新田縣金盆鎮河山巖村,村民在縣黨校駐村幫扶工作組的幫扶下,利用當地無污染天然富硒草場資源,創辦生態肉牛養殖場。劉貴雄 攝

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激活鄉村綠色發展內生動力。一是加快形成相對貧困地區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大力實施“一縣一特”“一村一品”工程,構建多元化、立體式農業品牌體系。加快農林產品的生產標準化、特征標識化、營銷數字化,大力推行“身份證”管理,提升“湘味”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完善相對貧困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村級組織成立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著力打造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走規模化和專業化道路。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和農業裝備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和精細農業,作為加快農業轉型發展的突破口、著力點;三是積極推廣綠色生產,充分發揮自然生態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特色餐飲等新產業新業態,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生態產業體系。

匯聚生態扶貧合力,打好鄉村綠色發展“組合拳”。當前,我省生態扶貧存在參與主體、資金投入以及扶貧方式“合力不足”問題。為此,一是參與主體應多元化。構建政府、社會、企業、個人積極參與生態扶貧的格局。政府在頂層設計、組織實施、促進信息溝通、扶貧監督等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個人等主體的參與積極性;二是資金投入應多元化。加大財政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相對貧困區域的轉移支付力度、對相對貧困區域重要生態產品供給的投入保障。同時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金的撬動作用,鼓勵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生態扶貧;三是扶貧方式應多樣化。探索運用生態移民搬遷、生態建設項目扶貧、生態資源市場化扶貧、生態服務消費扶貧、生態補償扶貧等多層次生態扶貧手段,鼓勵貧困人口參與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

強化生態扶貧銜接,繪好鄉村綠色發展藍圖。一是做好機制銜接。建立健全生態扶貧監督監管機制、生態扶貧責任制、生態扶貧干部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健全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技術推廣、農民教育培訓三大體系。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二是做好規劃銜接。在實現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銜接轉換進程中,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做到規劃先行、一張藍圖繪到底。將生態扶貧工程、項目等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強化支持,發揮長效作用;三是做好政策銜接。促進生態扶貧特惠性政策向常規性、普惠性政策轉變,將日常性幫扶措施轉變為常態化民生政策,將福利性政策轉變為提升鄉村能力的發展性政策。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20年11月3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不卡国产午夜电影 | 亚洲不打码视频在线看 |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国产 |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