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李佐軍:以生態扶貧探索精準扶貧新路

[ 作者:李佐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12 錄入:吳玲香 ]

2013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后,精準扶貧已成為新時期治理貧困的指導思想。精準扶貧的核心是有針對性地解決貧困地區居民的脫貧問題。

精準扶貧的方式很多,如產業扶貧、異地就業扶貧、異地搬遷扶貧、低保政策托底扶貧、醫療救助扶貧、教育扶貧、對口扶貧、捐贈扶貧、生態扶貧等。其中,生態扶貧是一種較新的、正在探索的、意義多元的扶貧方式,雖起步較晚,但意義重大,潛力巨大。

生態扶貧是生態與扶貧的有機結合,關鍵是將生態補償作為扶貧的重要途徑。僅僅在貧困地區進行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經濟,并非真正的生態扶貧,因為所有地區都有進行生態保護的責任,都可以通過發展生態經濟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只有承認并界定生態環境好的貧困地區的生態產品價值,由生態受益地區或中央政府進行生態價值補償,最好是進行超值補償,才是真正的生態扶貧。

必須強調的是,生態扶貧并非施舍,而是合理補償。不管對參與扶貧者來說,還是對接受扶貧者來說,都要明確一個基本理念:扶貧并非施舍,生態扶貧更非施舍,而是歸還和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權利。貧困地區居民并非他們想貧困,而是因為受區位交通條件、資源環境條件、人口素質和產業基礎等限制而不得已貧困。讓貧困地區居民擺脫貧困,就是要讓他們享受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就是要使他們獲得本應獲得的生態補償價值。

生態扶貧具有如下多方面的意義。首先,可以切實解決部分生態環境較好地區貧困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問題。通過對貧困地區生態產品價值進行補償,可以直接使這些地區的居民獲得收益,緩解生存壓力,并形成部分原始積累。更重要的是,2020年我國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重點和難點都在貧困地區,通過生態扶貧,可以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公里”作出貢獻。其次,可以促進部分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通過生態產品價值補償,可以形成對貧困地區居民建設生態文明的激勵,調動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再次,可以促進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設,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想實現對貧困地區的生態產品價值補償,就必須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并完善相應的配套制度。第四,可以維護部分生態環境好地區的民族和諧、邊境安全和社會穩定。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的貧困地區往往是少數民族集聚區、革命老區和邊境地區,在這些地區開展生態扶貧可同時達到促進民族和諧、保障邊境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效果。

對于貧困地區的居民來說,實施精準扶貧關鍵是要解決如下五個問題:一是落實低保,并適當提高貧困人口的低保標準;二是落實貧困人口的醫保和大病統籌,避免因病致貧;三是落實建房補貼,適當提高貧困戶的補貼水平;四是落實教育扶貧,確保貧困戶孩子享受義務教育和助學金;五是落實生態扶貧,對那些作出生態貢獻的貧困地區進行生態補償。

具體到生態扶貧來說,落實到位有很多工作要做。與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產業或生態經濟不同,生態扶貧不是各地政府單獨能做好的,需要具備很多條件,特別是制度條件,如生態補償制度等。

要推進生態扶貧,需要采取以下對策。一是要界定好生態扶貧的內涵和外延,不要混淆生態扶貧和加強生態建設、發展生態經濟;二是要按科學標準確定可享受生態扶貧的貧困地區范圍;三是要盡可能界定好貧困地區生態產品的價值;四是要制定對生態產品進行補償甚至超值補償的法規、標準和政策;五是要明確或建立相應的落實貧困地區生態補償的機構;六是要按可衡量、可統計、可比較的生態產品價值,對作出生態保護貢獻的貧困地區居民進行合理的補償。

在這些制度條件成熟之前,可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專項基金、特別債券、減免稅、低息貸款、產業轉移、項目安排、對口支援、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對作出生態貢獻的貧困地區發展生態經濟或生態產業、建設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培養相關人才、保護生態環境等,進行支持和幫助。

作者簡介:李佐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光明網理論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為資源與環境、人本發展理論、宏觀經濟和中國走勢等。著有專著《人本發展理論——解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中國的根本問題——九億農民何處去》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理論頻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在亚洲A在线观看 | 在线人成地址在线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色 | 日本在线a综合免费不卡 | 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