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 2021年02月23日 第8版
專家簡介:陳文勝,湖南師范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共中央農辦鄉村振興專家委員,中共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組長,《中國鄉村發現》主編,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隨著絕對貧困問題首次得到歷史性解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湖南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如何以進入新發展階段、確立新發展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變革邏輯為取向,按照省委關于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要求,在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發展格局上闖出湖南的新路子,彰顯湖南的新擔當,展現湖南的新作為,譜寫湖南的新篇章?記者就此采訪了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組長、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陳文勝教授。
1.提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這樣一個發展主題,是今年一號文件的最大特點
湖南日報:又到中央一號文件頒布時。作為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組長,您認為今年一號文件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陳文勝:在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成為黨中央重視“三農”問題的政策風向標,不僅是政治保障的壓艙石,而且是社會共識的聚光燈。在我看來,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提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這樣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發展主題,是今年一號文件的最大特點。這個特點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明確“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一號文件要求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這明確我國進入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發展階段,核心是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發展格局。
二是強調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一號文件提出,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核心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業高質高效。
三是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一號文件要求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核心是實現農民高品質生活,推進鄉村宜居宜業。
四是強調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以深化農村改革。一號文件提出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也就是回應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時代要求,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必須要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上取得關鍵性突破,保護并不斷增進農民的利益,核心是實現農村高效能治理,推進農民富裕富足。
2.“三農”作為戰略后院,是實現國內大循環的最大難點和最大空間
湖南日報:從十九屆五中全會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一以貫之。直面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重視“三農”工作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陳文勝:一號文件提出,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動應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用大歷史觀來審視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和“三農”發展突出短板,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以進入新發展階段加快構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發展格局作出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的戰略部署。“三農”作為戰略后院,不僅只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更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雙循環戰略核心環節和戰略動力源泉。只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才能全面釋放和培育最廣大鄉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從而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有力地激活內需體系中農村這個最大的難點也是最大的空間,有效暢通國內大循環。
3.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戰略轉變
湖南日報:今年的“三農”工作,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已經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或者說,“三農”工作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那么,立足新起點,“三農”工作有怎樣的新任務?
陳文勝:一號文件要求對擺脫貧困的縣設立5年過渡期,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更是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戰略轉變,也就是由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為目標的“攻堅體制”向以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為目標的“長效機制”的轉變,是從量變向質變的轉變。這種轉變,是從五個方面來體現的:
扶貧工作由超常規治理向常規治理轉變。將相對貧困治理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統籌解決,將脫貧攻堅中可推廣的創新做法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之中,使之普及化、常規化、制度化,將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貫穿于相對貧困的治理之中,從而形成鄉村振興與貧困治理的良性互動。我認為這是未來一段時期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探索推進的戰略重點。
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供給由對貧困地區的特惠向城鄉融合的普惠轉變。精準扶貧使湖南貧困地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一些非貧困農村卻還存在著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的短板,這需要政府在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的投入上由對貧困地區的特惠支持,轉向對所有農村的普惠支持,實現城鄉普惠共享。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結構調整向全產業鏈融合轉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一個簡單的增加特色、提高品質的問題,還包括如何與市場消費需求精準對接甚至引領市場消費需求的問題。需要在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實現各項改革由點到面的全覆蓋,圍繞對接市場消費需求構建起凸顯精細農業特色、實現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的現代農業體系。
農民增收由依賴傳統路徑向激發新動能轉變。支撐農民增收的傳統動能正在走弱,如何擺脫傳統路徑依賴,激發農民增收的新動能,是農業大省要應對的重要問題。我認為湖南推進農民富裕富足,需要從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上找尋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從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中探索帶動農民增收的新模式,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找到激活農民資產的新方式,從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中拓展農民就業創業增收的新空間。
鄉村治理由注重管理服務向多元共治轉變。鄉村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鄉村利益主體多元、群眾利益訴求多樣。我認為,未來一段時期,湖南推進農村高效能治理而實現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適應新的鄉村社會變遷形勢,按照“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的要求,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新格局,從而切實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4.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湖南需要應對五大現實挑戰
湖南日報:立足省情,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湖南面臨哪些挑戰?
陳文勝:一號文件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湖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面臨著五個方面的困難和挑戰。
最大的挑戰是農民收入水平偏低,持續增長困難較大。近五年,湖南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總體上趨于穩定并有小幅提升,但收入整體水平仍然偏低。加之受宏觀經濟波動、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農民持續增收的不確定性增大。根據統計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湖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略低于全國農村平均水平。在湖南農民增收問題中,最突出短板是農民經營性收入總量偏低,最大的挑戰是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速下滑,最大的瓶頸是財產性收入近4年都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最現實的難題是財政減收下穩定農民轉移性收入。這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來最為現實的壓力。
區域農村發展差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薄弱環節,這是第二個挑戰。全面小康,應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湖南農村地區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較突出,尤其表現在居民收入與消費、公共服務供給和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等方面。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長沙市的三分之一,長株潭地區城鄉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了一體化,大湘西地區則在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第三個挑戰是摘帽貧困地區發展基礎薄弱,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壓力較大。湖南的脫貧攻堅已經取得了決定性成就,但一些不穩定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存在致貧返貧風險,一些貧困地區的基礎條件還比較薄弱、亟待解決,這些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壓力較大。
第四個挑戰是農村人居環境與群眾的期盼還有距離,鄉村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的風險還較大。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這些年,我省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離高水平全面小康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距離,一些突出污染問題還沒有完全消除,規劃還比較滯后,環境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污染防治運轉機制、投入機制等還不健全,影響到農民的生活品質。
最后一個挑戰是:農村市場化機制建設還比較滯后,內生發展動力不足。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既強調平衡性、協調性,也強調可持續性,需要形成依靠內生發展動力的良性循環。湖南農業農村發展依靠行政資源、依靠政策推動的因素還比較大,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還不足,資源錯配等情況還比較多,存在著農產品同質化競爭、低端產品去產能難等突出問題。
5.構建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發展格局,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湖南日報: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之地,湖南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發展格局?
陳文勝:我認為要立足于湖南的精細農業發展特色、“兩型社會”建設名片、“精準扶貧”高地三大優勢,構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格局。具體要推出三個戰略舉措。
首先要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生產高地,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過去,省委、省政府根據人多地少的省情,推進了以精細農業為取向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以品牌強農、特色強農、質量強農、產業融合強農、科技強農、開放強農為引領的“六大強農行動”,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上邁出了新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對此予以高度肯定,要求湖南發展精細農業要一以貫之地抓下去。
湖南作為魚米之鄉,主要農產品生產不是問題,但大宗農產品供大于求、優質農產品同質競爭的老大難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如何提高農產品效益、激發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積極性才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問題。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我省魚米之鄉的優勢,以長株潭都市農業、環洞庭湖生態農業、大湘南丘陵農業和大湘西山地農業的四大農產品主產區區域分工為前提,按照打造九大優勢特色千億產業的總目標,以質量效益為導向,精準定位、精細生產、精深加工、精明經營、精密組織,優化資源配置,淘汰落后的生產模式,推動農業供給結構轉型升級,使農業生產供給結構不斷滿足市場消費的需求結構,破解農業生產供大于求與供不應求的結構性矛盾,形成地域特色鮮明、區域分工合理、高質高效發展的精細農業生產布局。
其次要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兩型”發展高地,實現農村宜居宜業。推進高質量發展是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而國民有效財富與有效制度的累積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兩型社會”建設是湖南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擔負著與精準扶貧一樣的國家使命。要按照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以生態環境友好和資源永續利用為導向,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型”發展無疑是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鄉村振興所必須要貫徹的新發展理念,也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所必須要確立的新發展目標。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和鄉村發展模式,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兩型”發展高地,推動湖南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高品質生活、農村高效能治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村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需要在“兩型社會”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闖出湖南的新路子,進一步彰顯湖南的新擔當,進一步展現湖南的新作為,進一步譜寫湖南的新篇章。
第三,打造精準扶貧首倡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范高地,實現農民富裕富足。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不僅如期高質量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而且探索的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經驗成為了全國脫貧攻堅的樣板。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因為只有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才能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也只有實現鄉村振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確保實現農民富裕富足。
湖南是一個人口大省和傳統農業大省,城鄉二元分割突出存在,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內循環的暢通。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戰略決策,以廣闊的農村市場和投資空間作為擴大內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既是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最大的難點和重點所在,也是應對國內外復雜形勢最大的潛力和希望所在。因此,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僅是湖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處于爬坡過坎關鍵性特定歷史階段的戰略選擇,更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進湖南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進而乘勢而上,打造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有效銜接示范高地,不僅是時代賦予湖南的歷史使命,也是湖南發展的戰略機遇與責任擔當。
6.補齊農民經營性收入這個突出短板,成為湖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定海神針
湖南日報:如您所說,“三農”工作中一個最顯著的短板或者說困擾,是農民經營性收入不高。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有的放矢對癥施策?
陳文勝:確實,加快農民增收是連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首要工程。作為農業大省,湖南諸多大宗農產品的產量已經多年居全國前列,補齊農民經營性收入這個突出短板,或成為穩定農民增收的獨特優勢。
一是在生產環節提高農產品品種質量。嚴格以“一縣一特、一特一片”為農業長期政策的支持依據,規范政府對每個區域支持種植的品種和相應品質要求、以及限制和限期退出的品種,建立各區域農產品品種與質量的“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的約束機制,以優化區域農產品品種結構為基礎優化區域農業產業結構。
二是在加工環節提升農產品市場價值。獎勵縣級政府根據本地農產品加工需求引進特色和大宗農產品的加工企業;獎勵相關服務主體對農民的農產品初加工提供技術指導;獎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與農民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
三是在銷售環節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要著力完善小農戶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利益聯結機制,防止各種平臺包括信息平臺演變為對農民的利益收割平臺,推進鮮活農產品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冷鏈技術社會化服務,以此帶動冷鏈物流的發展,建立促進農產品生產與市場有效對接的市場體系,形成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實現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7.在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全面推進中,實現“共同行動”與“共同富裕”相統一
湖南日報:相對貧困問題將長期存在,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農村解決了絕對貧困后,我們在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全面推進中應該如何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致力解決相對貧困問題?
陳文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要實現“共同行動”與“共同富裕”相統一、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高品質生活、農村高效能治理。“共同行動”是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制度邏輯。如果從鄉村振興推進全面現代化的目標出發,就應更多地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如何“共同富裕”的客觀必然性。只要仍處于物質和精神財富沒有極大滿足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對貧困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現象就難以避免,那么,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共同行動”,就不只是如何解決基本生存問題以及如何解決收入上的相對貧困問題,更是如何縮小貧富差距的“共同富裕”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21年02月23日 第8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