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的起點新的奮斗。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至關重要。如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如何邁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如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穩”字當頭的貨幣政策將會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捍衛“房住不炒”底線,確保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健發展?如何實現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平穩過渡?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網財經采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前瞻2021年“兩會”熱點。
在2017年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首次被提出,并被寫入了次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近期,鄉村振興再次成為了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2月21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發布,提出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推動“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2月25日,在國務院扶貧辦基礎上整體轉制而來的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
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時期,鄉村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國兩會開幕在即,圍繞鄉村振興有哪些重要政策值得期待?如何實現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平穩過渡?鄉村振興的重點難點在哪里?就以上問題,中國網財經采訪了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
應分地區、分政策、分人群逐步實現向鄉村振興的平穩過渡
如何實現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平穩過渡?張照新認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為脫貧縣設立的五年過渡期,即所謂“扶上馬送一程”,對脫貧地區的平穩過渡意義重大。“過去五年通過大會戰的方式,實現了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但有的實際上是被動式的脫貧,如果突然撤掉幫扶政策,是沒辦法持續的,所以這次提出的五年過渡期至關重要。”
張照新建議,應分地區、分政策、分人群來逐步實現過渡。“首先,從地區上要分類,很多實現脫貧比較早的地區,是可以直接轉向鄉村振興的,但對于一些剛實現脫貧的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相關政策還是要注重平穩過渡。其次,從政策上要分類,比如有些政策是產業發展類的政策,應該逐漸實現普惠,有些區域性的政策,可以直接轉向鄉村振興,有些針對式幫扶的政策,過渡期要長一點,要十分謹慎,做到循序漸進。第三,從人群上要分類,有些人群的困難是暫時性的,可以很快實現過渡,有些一時間難以完全解決的,比如缺少勞動力的低保人群,相關政策就要維持一段時間,分門別類地逐步實現平穩過渡。”
實現鄉村振興的重點難點是提升農村軟實力
實現鄉村振興的重點難點在哪里?張照新認為,提升農村軟實力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點,也是難點。他坦言,“實際上用錢能解決的事都不是難事,比如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發展等。未來農村發展的難點在于軟實力的提升,農民素質的提升、農村的社會治理、鄉村文化和鄉風文明的改善,這些是最難的,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
破解農村人口困境應打通城鄉人口流動“雙向通道”
當前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已成普遍問題,應該如何克服現有困難,實現“破局”?張照新告訴中國網財經,實現鄉村振興是一定要有產業的,產業發展需要人,特別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這是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對鄉村振興提出的挑戰。他認為,克服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對留在農村的人進行實用化的培訓,提高素質和技能,二是要打通城鄉之間人口流動的通道。“過去說推動城鄉人口流動,實際上是讓農民能夠有機會進入城市,但未來需要打通‘雙向通道’,也就是城市人口流向農村的通道也要打通,讓喜歡農業、喜歡農村、愿意到農村生活的人有機會進入農村,和農民享受一樣的待遇。我們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變成一個開放的組織,讓想走的人能走,也歡迎想來的人進來,這樣才能不斷有新鮮血液流入農村。”
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農村經營建設用地入市等政策值得期待
今年兩會有哪些有關鄉村振興的政策值得期待?張照新告訴中國網財經,一是關于資金問題。國家對農村的資金投入如何增加,在資金渠道上會不會有新的突破?他預計,今年兩會可能會提出通過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或鄉村振興基金等非常規手段來增加對農村的投入。
二是關于稅收政策。張照新認為,今年兩會可能會提出對鄉村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這能減輕相關企業的負擔,有利于把農業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促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
三是關于制度改革。今年兩會可能會有新的政策涉及農村經營建設用地入市和農民宅基地的盤活。“讓城市的資金進入農村,能夠實現資金和土地要素的充分結合,盤活農村的資源,激活農村的發展活力,這是值得期待的。”張照新說。(記者 朱赫)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網財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