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桂華:將鄉村建成中國現代化的大后方

[ 作者:桂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1-20 錄入:王惠敏 ]

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鄉村該何去何從,是必須要回答的理論命題。早在2003年,賀雪峰就提出了“鄉村是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與蓄水池”的判斷。一直以來,賀雪峰主張將鄉村建設成為中國現代化的穩固大后方。《大國之基》一書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與策略諸問題,從幾個層次展開作者關于我國現代化實踐路徑的思考。書中的討論,對于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厘清鄉村振興起點

現代化建設一頭連著鄉村,一頭連著城市,正確處理城鄉關系是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的奧秘之一是,我國建立起具有彈性且開放的城鄉關系。隨著“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政策推進實施,越來越多農民通過進城定居分享現代化成果。農民是城市建設者,也是城鎮化的受益者。

繼續推進城鎮化是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在打破城鄉體制分割,實現城市向鄉村開放的同時,我國逐步建立起保護型城鄉關系。一方面,國家每年向農村轉移萬億財政資金,實現“以城帶鄉,以工補農”。另一方面,政府對于資本下鄉采取了限制政策,要求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限定在產前產后環節,避免下鄉資本與農民爭地爭利。

中國以14多億人口的體量推進現代化,既產生巨大的規模優勢,也蘊含若干風險。保護型城鄉關系,既釋放城鎮化和工業化活力,又堅持農村作為農民退路的功能,城市與鄉村構成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動一靜”兩極,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基礎。正如《大國之基》所指出的,“正是有了農村這個所有中國農民都有的退路,中國才形成了一個與全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同的全國勞動力市場,也才創造了在快速發展中仍能保持政治穩定和社會秩序的奇跡。”未來的鄉村建設要繼續服務于現代化大局,通過鄉村振興來鞏固“三農”的壓艙石地位。

2.探討鄉村振興方向

中央確定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第一步,2020年基本形成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第二步,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第三步,鄉村振興全面實現。基于此,賀雪峰提出,要區分作為戰略的鄉村振興與作為策略的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作為戰略是指未來30年鄉村建設的總體定位,作為策略是指因地制宜地開展具體的鄉村建設工作。

實施鄉村振興,需要回答“為了誰”和“依靠誰”的問題。《大國之基》區分了四種形態的鄉村振興,分別是“三產融合”的鄉村建設、政府打造示范點的鄉村建設、滿足城市中產階級“鄉愁”的鄉村建設和為大多數農民進行保底的鄉村建設。賀雪峰認為,中國的現代化和城鎮化還需要一個較長的發展階段,在此期間,鄉村建設的核心目標是“保住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底線,維持住農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秩序”,因此,“只有保底這樣一種鄉村建設才是當前國家應當重點支持的……在現階段,只有為占農民絕大多數人口的普通農民進行的鄉村建設才是正義的。”

3.辨析鄉村振興的土地制度基礎

土地制度是最基礎性的國家制度。鄉村與城市的差別之一在于土地制度的不同。農村土地屬于集體所有,城市土地屬于國家所有。經濟發展推動土地升值,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分配,構成土地制度改革的焦點問題。

當前,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一個重大誤區是,按照城市建設用地價值來想象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城市建設存在邊界,城市建設占用土地存在上限,只有少部分近郊農村土地存在商業開發可能性,廣大一般農村土地不會產生超額地租。也因此,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能通過制度調整而憑空產生巨大財富。當前,包括宅基地在內的農村建設用地超過2億畝,這部分土地構成巨大的戰略儲備資源。一方面,隨著農民城鎮化推進,一部分村莊自然消失,經過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自然演化,一些地形地貌條件良好的村莊可通過土地整理,補充耕地資源。另一方面,在中短期時間內,我國糧食安全主要通過科技進步和農業生產力水平提升來保障,無需通過拆除農民房子來耕種糧食。當前,農民進城總體上還存在雙向流動狀態,一部分進城失敗的農民需要返回鄉村。在這個意義上,農村宅基地構成現代化的“資源冗余”,“這樣的冗余不僅有必要,而且對于保障農民的利益,避免中國城市貧民窟的出現、應對中國經濟周期,以及保障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穩定,都極為重要。”

4.探索鄉村振興實踐路徑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僅存在城鄉差距,而且存在明顯的東中西地域差距,并因此造成鄉村發展的內部差異。總體上看,我國鄉村分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和中西部一般農業型農村兩類。鄉村振興需結合地區差別分類推進。

沿海發達地區的城鄉關系緊密,部分地區形成“大城市帶動小農村”格局,這類地區的鄉村受城市輻射,具有一定的經濟開發機會。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沿海發達地區部分資源稟賦優越和交通便利的村莊,可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與之形成鮮明區別的是廣大中西部地區農村,以農業為主,鄉村人口流出,與城市距離較遠,這類地區的鄉村振興,應定位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

改革開放后,農民通過參與全國統一市場而大幅提高收入,目前鄉村存在的重要問題是,中西部地區鄉村空心化帶來農村文化潰敗。農民在物質生活快速改善之后,面臨著精神文化生活貧乏困境。對此,賀雪峰提出了以農村老年人為主體、以國家財政支持為基礎、以鄉村熟人社會為根基的農村互助養老體系建設和文化建設思路。

 

(作者系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日報》2021年1月1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开心五月激情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 亚洲最新网站在线 | 午夜影院福利免费在线看 |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