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需要強有力的金融服務,新金融作為新時代伴隨數字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金融創新形態,在促進鄉村振興需要的土地、資本、勞動力、數據資產等要素優化配置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強大功能作用。如何充分彰顯鄉村振興新金融服務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筆者認為須注重以下“五大結合”。
一、鄉村特有功能與金融服務功能發揮相結合
鄉村振興涉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但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應重在鄉村所特有的功能發揮。鄉村不同于城鎮,二者的功能存在差異。城鎮的功能主要在于集聚、融合,鄉村的功能則主要在于守護、傳承。鄉村特有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功能;二是提供生態屏障和生態產品的功能;三是傳承國家、民族、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鄉村正因為存在上述特有功能,因此,一個國家的鄉村永遠都不可能滅失。鄉村存在的價值就在于發揮它所特有的功能。作為服務于鄉村振興的新金融,具有三個方面的功能特征:一是運用金融科技推進金融服務創新功能;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金融服務普惠共享功能;三是以低碳綠色轉型推進金融服務綠色化。
新金融不同于傳統金融,新金融著力發展現代“三農”金融,包括支持糧食生產基地建設和農產品供給。傳統金融在經濟發展和市場價值取向的推動下,客觀上存在金融資源向城市集聚而冷落“三農”的現象。新金融發力的重要領域就是現代“三農”金融領域,走進農村、親近農民、支持農業,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扎穩“三農”根基。新金融運用現代數字科技和支付技術,不僅從資金供給、平臺搭建、生態場景打造等方面,為鄉村振興出力;而且通過完善的研修中心人才培訓網絡以及教育聯盟功能作用,為鄉村治理賦能。一是支持發展糧食產業。加大糧食產業金融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糧食產業鏈。糧食產業鏈包括生產前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生產中種植、管理,生產后銷售、收購、流通、加工、消費等主要環節,目前這些環節的金融要素嵌入水平以及現代科技應用水平都不足。為此,需要新金融運用金融科技將信貸資金、金融產品創新、授信審批以及風險管理等金融服務嵌入糧食生產、加工、儲備、銷售等各個環節。二是支持發展綠色農業。發展綠色農業是保持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環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新金融支持綠色農業發展應大有作為,不僅主要通過綠色信貸助力綠色農業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充分運用金融科技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以及創新其他綠色金融產品,以更有效地滿足綠色農業融資主體的需求。三是支持鄉村文化保護。鄉村文化是廣大農民在鄉村長期生活形成的一種穩定的生活習俗、生活方式以及居住環境。鄉村文化既是鄉村振興的難點,也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新金融一方面通過信貸資金支持鄉村居住環境的改善,包括新農村住房建設、鄉村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古村落搶修保護等;另一方面通過完善的金融教育網絡平臺和打造的教育聯盟,培訓村干、青年農民、回鄉退伍軍人等鄉村建設主力軍,普及鄉村文明知識,以傳承鄉村鄉村振興。
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增強“三個能力”建設相結合
在建設銀行成立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范金融風險能力、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增強“三個能力”建設指示精神,是推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根本遵循。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口,鄉村振興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國社會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的關鍵,也是應對國際形勢變化以及促進形成“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新金融服務國家建設不僅在基礎設施方面,而且聚焦被傳統金融冷落的“三農”,將金融活水滴灌鄉村的田間地頭。
新金融著力于三大方面提升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能力:一是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提升。改變原來貸款僅支持農業這一單一的模式,而是向支持農工商綜合金融服務轉變。鄉村貸款由第一產業(以種養業為主的傳統農業)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新興產業轉變。貸款資金重點投向農工商、貿工農一體化綜合發展的現代農業、數字農業等,主要集中在規模化的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物流運輸業、批發零售業、鄉村文化旅游業、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健康養老業等。二是促進涉農領域信貸風險數字化精準防控。充分發揮新金融的先進金融科技優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有效整合涉農主體的信用信息,優化風險定價和管控模型,提高客戶識別和信貸投放能力,減少對抵押擔保的依賴,逐步提高發放信用貸款的比重。三是支持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蔬菜和水果是我國的主要出口產品,由于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滯后,出口比重不高。在全球農業一體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下,應對跨國公司的產業布局和資本滲透,突破國外質量、技術和綠色壁壘障礙,需要充分發揮新金融融資功能,加快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以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
三、縣域銀行分支機構發展規劃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
縣域是國民經濟的發展基礎,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縣域商業銀行尤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是服務“三農”的橋頭堡。長期以來,廣大的縣域主要由農村信用社(或者農村商業銀行)、郵儲、農行“三分天下”,而其它國有商業銀行大多在縣域市場競爭力不強,主要聚焦服務城市建設。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央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服務下沉,促進國有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加快經營管理轉型、提升支持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綜合競爭能力。新金融著力于破解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困局,建立全新的“三農”現代金融體系,完善“三農”金融市場,給鄉村振興提供創新動力。
國有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曾經歷了一度大規模撤并的改革“陣痛”,特別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除農行外,其它國有商業銀行都幾乎進行了撤并,讓出了鄉鎮以下大部分農村市場。但隨著不斷深化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特別是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財政每年注入農村大量的扶貧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還有建立農民醫療保險等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等,同時越來越需要金融機構尤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充分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功能,為鄉村振興提供解決多元化投融資服務方案。因此,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亟需制定縣域分支機構發展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提升。一是鞏固和升級縣域金融服務機構和綜合服務功能。選配創新能力強、作風扎實的青年干部擔任縣域支行“一把手”,踐行新金融理念,運用現代金融科技,按照“精干、務實、高效”的原則,構建數字經營員工隊伍和管理模式。圍繞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支持鄉村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制定信貸投放、產品創新等目標任務,并分解到縣域機構網點和客戶經理服務團隊。加大財務資源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縣域市場費用投入傾斜;加大人力資源對縣域的支持,持續落實新招聘員工優先到縣域支行鍛煉政策。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對縣域機構網點考核的最主要內容,并作為長效機制。二是打好縣域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組合牌”。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長期合作,做好金融服務對接,促進鄉村振興項目實施落地。創新鄉村振興服務方式,如創新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圍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將其信用引用到上下游企業及農戶的金融服務中,對農業產業鏈中的應收、預付和存貨等提供精準的結構性綜合融資解決方案。加強金融服務點建設,如建設銀行在未設立金融網點的縣域鄉鎮農村地區,與當地村委會、村口超市、衛生診所、退役軍人服務站等眾多第三方主體合作,建設“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通過服務點將優質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創新輸出到縣域鄉村,快速延伸縣域鄉村地區服務觸角,提升建設銀行在縣域鄉村服務能力。三是發揮普惠金融支持鄉村產業發展作用。如通過創新“訂單農業”金融產品,大力發展訂單生產,解決農民找市場難題,不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再如支持旅游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發展融資需求。
四、新金融拓維升級與促進縣域城鄉一體化發展相結合
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從而促進城鄉相互協調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關鍵落實在縣域。2022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指出: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發揮縣城連接城市、服務鄉村作用,增強對鄉村的輻射帶動能力,促進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縣域城鄉一體化發展主要聚焦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推動縣城集聚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做優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更多吸納縣域內農業轉移人口,為有效服務“三農”、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支撐。二是推動縣城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引導縣域產業集中集聚發展。三是推動縣城輻射帶動鄉村能力提高,促進縣城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
新金融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拓維升級,以科技數據為支撐,以數字化轉型為手段,賦能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是以數字化金融打造縣域農業產業鏈。以數字金融緊密連接農業產業鏈各參與經營主體,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建設農業全產業鏈生態場景,形成涉農金融服務新模式。二是充分發揮新金融數字化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城鄉發展要素雙向流動。資本流通是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重要支撐,要通過新金融的綜合服務功能以及數字化先進風險管控手段和工具,加強與社會資本對接、引導其下鄉促進鄉村產業發展。三是金融促進城鄉市場的融合發展。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持縣域城鎮功能作用的發揮。大力支持縣城生產園區、鄉鎮等規劃項目建設,形成就近吸納鄉村勞動力就業;同時發展“零工經濟”,如網絡零售、在線娛樂等,進一步拓寬城鄉靈活就業發展渠道。另一方面,支持拓展鄉村市場渠道。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優勢,搭建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一條龍”鏈式數據平臺;推行“農產品基地+電商企業+城市終端配送”營銷模式,如加強與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合作,拓展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
五、新金融實踐與促進城鄉共同富裕相結合
促進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是要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促進農村農民增收。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必須切實發揮支持服務實體經濟職能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城鄉共同富裕。
新金融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金融科技,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綜合化、數字化和便利化,促進以城帶鄉,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一是實行服務下沉將金融服務由城市向在廣大的縣域鄉村延伸。設立“裕農通”服務點,把存貸匯繳投等金融產品和政務民生服務等集成到一個小小的科技終端,可以不設物理營業網點,讓村民享受到現代金融服務。二是新金融通過助力智慧政務建設,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新金融運用先進的金融科技拓展城鄉服務渠道共享,助力基層服務體系的構建。如,打造多終端立體化的便民服務體系,推進銀行物理網點中STM 等自助辦理渠道開放,并與政務平臺數據庫中客戶數據互認與準入,讓每一個銀行網點成為政府政務服務的全能窗口。三是打造縣鄉村服務體系,將銀行線下渠道打造直接觸達村民的服務窗口,增加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解決鄉村居民政務服務、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四是以新金融構建“裕農朋友圈”—農民社交綜合服務平臺,帶給鄉村豐富的文化生活消費。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利用平臺化思維,整合黨報的政治資源、銀行的金融資源、鄉村的治理資源以及各類社會資源,在政策宣傳、信息咨詢等方面,更好的服務“三農”,引導農民奔向共同富裕道路。
(作者系哲學博士、高級研究分析師,主要研究方向:縣域經濟、鄉村振興、金融黨建、金融安全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