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是黨中央對我國農業發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過去10年,我國農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2021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但我國目前還只是農業大國,需要加快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農業強國具體表現為“五個強”:一是供給能力強。農業強國要求農業優質化、安全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不僅農業產量高,農產品品質好,滿足人們的營養、口感、安全需求;同時還要滿足人們對觀光休閑等體驗性服務性需求、對綠水青山的生態化綠色化需求。二是產業效益強。農業的質量與效益是農業的生命。農業強國不僅要有較高的土地生產率,還要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不僅要有較高的產出,還要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三是科技實力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是最古老的產業,只有不斷擴大生物技術、機電技術、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不斷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才能使農業這個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四是經營者素質強。農業的科技含量在逐步增強、經營規模在不斷擴大,對農業經營者的文化、技術、經營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強國需要大量高素質的農業經營者和職業農民。五是國際競爭力強。農業現代化國家并不一定就是農業強國,世界上只有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排名前10左右的農業現代化國家才稱得上農業強國。農業強國意味著農業主要指標必須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跨越,關鍵在于加快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步伐。一是加快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開發應用。提高農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歸根結底要靠創新驅動。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必須加快種源創新投入,聚力開展重點種源協作技術攻關,把種子牢牢攥在手中。實施智慧農業科技引領工程,結合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需求,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品種,加快農產品生產、農產品銷售、農業休閑旅游、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打造一批“智慧農場”“智慧漁場”“智慧牧場”。二是加快農業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土地集體所有、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體制具有巨大優勢和生命力。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加快土地向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流轉,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健全投入保障制度,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長。加快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推廣涉農貸款保證保險、家庭農場綜合保險等新的保險品種,切實滿足農業經營主體差異化、多元化的風險保障需求。
(作者系江蘇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日報》2022年11月1日第12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