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宋亞平:需要正視農業農村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 作者:宋亞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2-28 錄入:曹倩 ]

11-23022G10P4208.png

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農業增效難、農民增收難、農村發展難,直接影響到了國家經濟社會的協調、健康與持續發展。上自中央領導人,下到普遍老百姓,一提到這個問題便無限郁悶,非常頭痛。

一,何為“千年未有之變局”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一直把農業農村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采取了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政策舉措,如不斷延長土地承包經營權期限、調整產業與產品結構、減免農民稅費負擔、實施種田綜合補貼、扶助“龍頭”企業、培育新型主體、鼓勵土地流轉、支持規模經營等諸多辦法。希望能夠擺脫“山窮水盡”之窘境,開拓“柳暗花明”之新局。

當然,這些努力確實產生了一些積極作用,至少延緩了“三農”問題走向惡化的腳步。但從整體上看成效并不大,沒有真正轉化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持久“動力”。實事求是地講,農業凋敝、農民潰散、農村衰敗的勢頭在很多地方仍然濤聲依舊,包括土地、資金、人才與勞動力等諸多生產要素仍然一江春水般向非農領域流淌,農業副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不斷顯性化和嚴峻化。這就是所謂的“千年未有之變局”。

二,到底是誰“惹的禍”

主流聲音認為,“三農”問題的久治不愈,病根還是“內因論”。如資源與環境約束問題、組織化程度低下問題、生產方式與增長模式陳舊問題、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失調問題、科學技術推廣乏力問題,還有金融政策供給不配套、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問題等等。因此,多數人對中國農業產業的弱質性、農民群體的弱勢性和農村社會的封閉性,持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抱怨。

其實,農業副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等現象的趨勢化與嚴重化,關鍵的緣由并非是農民群體不種田,也不是地方政府不作為,更不是高層決策有失誤,而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三農”之外的力量,即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這一時代浪潮沖擊下的必然產物,也是現階段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象,亦是世界先進國家現代化進程中都曾經遭遇過的歷史故事。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看,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的蓬勃興起,世界范圍內的農業農村便開始厄運當頭,每況愈下。無論東方國家還是西方國家,也不管傳統的個體農戶還是新型的經營主體,凡屬務農的勞動一般都呈現出不斷內卷化的頹勢。就算美國、日本等先進發達國家,農業經濟看似繁榮昌盛,實際上也都是依靠政府特別優惠的政策扶助,包括各種名目的大量財政補貼,才能艱難地維持其生存和發展。所以,盡管我國目前農業凋敝、農民潰散、農村衰敗的狀態來勢洶湧,猶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般,但尚不能稱之為“奇葩”,只能算是時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三,認清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

自工業革命以來,緊密圍繞工業經濟活動的全要素生產率一直在突飛猛進地增長,始終雄居于國民經濟各產業領域比較效益的“制高點”,這是新興工業社會之所以成為傳統農業社會“掘墓人”的核心原因。18世紀英國和歐洲的“圈地運動”,其血腥掠奪農業與殘酷剝削農民的性質不容抹殺。然而,它創造了兩個客觀后果:一是為國家提供了大量市場化了的廉價勞動力,有效地促進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二是造成了廣大農村耕地資源的高度集中,適應了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的內在要求。這兩條,恰好為后來英國和歐洲經濟社會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基礎性保障。

同時,由于城市有利于各種生產要素的聚集、流通與配置,從而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中心舞臺。放眼全球,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欠發達國家,都在爭先恐后朝著城市化的方向奔跑。對于廣大農民群眾來講,城市不僅是一個宜居宜業的生活家園,而且這里還蘊藏著許多適合自己發展甚至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重要機遇。所以,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和農村生活模式已經無法承載廣大農民群眾對于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了。人們不斷地向城市聚集既是天經地義的公民權利,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表現。

完全可以斷定,在工業化城市化時代浪潮的強勁沖擊之下,傳統的農業產業的逐漸潰敗和農村社會的全面凋零,還有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包括絕大多數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領域轉移,導致農業人口嚴重老化與農村不斷空心化的悲慘格局,都將是無法躲避的時代宿命,帶有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性。這種現象屬于是全世界帶普遍性的問題,不會因為哪個國家有所特殊性而可以超凡脫俗。

四,過去的許多“經驗”實際上是教訓

為了挽救農業凋敝、農民潰散、農村衰敗的局面,這些年來我們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除了年復一年大規模的基本農田改造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之外,還有諸如“普九”運動;“稅費改革”;“村村通”、“組組通”、“戶戶通”公路工程;基本養老與新型合作醫療,戶戶修建沼氣池、家家改水改廁與舊房危屋改造,以及“鄉村書屋”、“當家塘”等等,幾乎年年都有新的支農政策出臺和工程建設下村。據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同志框算,2019年從中央政府到地方財政再到社會各界“合湊”,每年的各項支農款總額達到了5萬億元。

客觀地講,這些支農政策與工程建設(包括動員社會資本支農)都是政府為農村辦的好事實事,也受到了農民群眾的贊許。但是。這些寶貴的資源并沒有起到挽救農業、留住農民、繁榮農村的理想功效。因為時代不同了,外部力量成為了事物變化的主要依據,工業化和城市化仍然發揮著強大的磁場作用和虹吸效應,誘惑農村的各種生產要素包括人口潮水般向城市涌動。就連當初為緩解農村缺錢困難而創立的那些農村商業銀行,也很快變成了城市資本掠奪農民財富的“吸血鬼”。這種趨勢下,你縱使有能力往農業農村投入再多的錢,結局也只能“打水漂”,拐個彎兒又很快回到了非農領域。

打個不適當的比喻,現在的農業農村就好比是躺在ICU里一個病入膏肓的危重患者,渾身插滿了輸血、輸氧、輸液、導食、導尿和監測儀器的各種管子,每天消耗著大量的富貴資源。明知其必死無疑,卻仍然全力以赴地進行著搶救。這樣搞下去,最后必然會是無可奈何的人財兩空。

所以,一些地方不計成本地搶救農業產業與鄉土社會的許多作法,包括支持鼓勵農戶埋頭種植與盲目養殖,“一窩風”地開展并無真正特色的鄉村旅游;運用行政和規劃手段推動并組合村;選派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擔任“村官”;教基層干部精心描繪“富春山居圖”;傾力打造濃郁“鄉愁”等實踐活動,實質上都是懷念即將消亡的舊時代而譜寫的一首首挽歌。但是,傳統的農業農村社會已如那艘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號游輪,盡管你一直在深情地吟唱著“我心永遠”,這條船卻不可避免地會在茫茫冰海中沉沒。

五,恐怕還得要順應時代潮流

孫中山先生曾經強調過: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對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傳統的農業經濟與傳統的農村社會已經明顯地走到了終結點,與之相依存的整個制度系統和多數政策手段皆不能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的發展要求了。因此,我們必須按照工業化、城市化這個歷史大趨勢、時代大方向、社會大格局,正確分析、具體解剖、科學判斷我國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狀況、本質屬性、主要特征及其何去何從。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有必要冷靜地回顧和總結一下這些年來中國“三農”工作的所思所想與所作所為,進一步解放思想、轉換觀念,審時度勢、因地制宜,按照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新理念、新路徑來重新探索、謀劃、構建城鄉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融合發展、和諧發展的新框架和新格局,把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和方式方法的換代轉型挺在前面,整體上努力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錯誤,這樣才能讓鄉村振興戰略的很多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前推進,從而切實推進農村產業的全面創新和農村社會的全面轉型。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湖北省社科院原院長、研究員;本文系作者在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主辦的“農業強國建設研討會”上的演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国产按摩 | 亚洲AV日韩AV在线第一区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自拍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乱码伦视频免 | 骚包在线-最新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