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農業現代化戰略目標。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準確把握農業現代化的重點任務,對于順利推進農業強國建設意義重大。
農業強國目標的核心要義是能夠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吃飯問題,實現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安全可靠。以農業強國為目標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立足“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既要尊重農業強國建設的一般規律又不簡單照搬國外現代化農業強國模式,既要充分發揮我國傳統農耕文明的智慧也不能簡單地墨守成規,必須走出適應新時代農業現代化之路。
中國14億多的人口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保障糧食安全是農業現代化的底線,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板,是“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強是農業強國的首要特征。要堅定踐行“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觀,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時,要兼顧農業資源稟賦約束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樹立大食物觀,全域挖掘資源潛力、提高要素利用效益,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形成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小農戶將貫穿農業現代化全程,始終是農業現代化的底色。2035年保守估計的我國農業從業人員仍在1億左右。這是我國推進農業現代化不可忽視的現實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在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上用力發力,探索土地規模經營與服務規模經營相互促進的適度規模經營之路,把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讓小農戶充分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這將為以小農戶為主的眾多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提供農業現代化的中國方案。
當前,在“大國小農”基礎上推進農業現代化,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穩產保供能力。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標擴面,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機制,減少耕地撂荒、遏制“非糧化”、嚴控“非農化”,確保優質耕地資源盡可能多地用于糧食安全保障。以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為思路,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努力提高大豆油料等重要農產品自給水平。
二是創新農業經營體系。農業經營增效是提高農民農業經營收入的有效途徑。圍繞促進小農戶現代化,兼顧農民增收和經營活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探索多元化適度規模經營實現機制,構建立體式、復合型經營體系。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為抓手,不斷提升規范發展水平,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
三是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正是當前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突出短板,需要在核心技術、種子種源、農機研發、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把生物技術、裝備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綠色技術作為現階段農業科技革命的主攻方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激發創新活力。
四是推進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現代化本質上是不斷更新的現代要素替代傳統要素的過程,也是不斷地將自然風光、優良生態、傳統文化、現代科技、民間藝術、鄉愁民俗等要素融入農業之中,實現有創意的組合、最優化的配置,從而實現農業的生產模式和產品以及服務功能轉換,并提升農業價值,實現創意發展的過程。實現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形成完整、高效、創新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2023年3月6日第2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