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肖金成:中國式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

[ 作者:肖金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3-15 錄入:曹倩 ]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到2035年,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筆者認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基本標志和必由之路。 

提高城鎮化水平和質量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很長時間以來,很多人認為城鎮化就是城市建設,就是城市面積的擴大,就是把耕地變成建設用地。雖然把城市建設得更大更漂亮,路更寬,樓更高,但沒有根本解決大量進入城市的農業轉移人口的居住、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問題。城鎮化水平提升很快,城鎮化質量卻有待提升。

城鎮化的本質是從事農業的農民進城從事二、三產業從而成為城市居民的過程。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和城鎮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引進外資和發展鄉鎮企業,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出現了對勞動力的巨大需求。農業現代化的推進,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村出現大量的富余勞動力。因此,城鎮化是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并非僅靠城市建設就能夠實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提高很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21年的64.72%,提高了46.8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達到91425萬人。也就是說,每年有一千多萬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在城市找到了工作,能夠在城市居住和生活,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很了不起的成就。城鎮化水平65%并不是最終目標,未來很可能超過75%,甚至80%。很多學者的預測還是很樂觀的,認為我國的城鎮化水平于2030年超過70%,2050年超過80%。也就是說未來十年,還將有一億多人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和城鎮,我國城市和城鎮人口總量將超過10億。城鄉人口分布的變化將深刻影響我國的經濟和社會,不僅能為工業化提供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能持續擴大市場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因此,城鎮化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之源。

現在的問題是我國的城鎮化速度雖然很快,水平已經很高,但城鎮化質量仍有待提升。現在統計的口徑是城市常住人口,而非戶籍人口,有城市和城鎮戶籍的人口不到50%。2021年末,農業轉移人口數量達到29251萬人,跨省轉移的有1億多人。所謂農業轉移人口有三個特征:第一,都是農村戶籍,沒有所在城市的戶籍;第二,報酬較低,獲取的報酬很難把全家轉移到城市;第三,由于沒有所在城市的戶籍,很多人不能享受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這些人將來留在城市還是回到農村仍然是個未知數。如果沿海地區大量的農民工回到中西部,回到農村,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會不會下降?逆城鎮化不僅會給農村帶來很大的就業壓力,難以提高收入,沿海地區也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將削弱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顯然不利。

農民工回到農村最大的問題是收入下降。如果收入不升反降,消費需求無法提高,我國工業化也將受到影響。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逆全球化暗流涌動,出口貿易不容樂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為應對國際形勢變化所推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國要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擴大開放,繼續提高各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并把開拓國內市場尤其是消費市場作為主要著力點。其中,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農民工收入和消費能力就是促進消費市場不斷擴大的有效途徑。

提高中小城市的承載能力和吸納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城市是城鎮化的主要載體,二、三產業依托城市布局和發展。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具有特殊的優勢。根據空間經濟學理論,城市達到一定規模,便具有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謂之“虹吸效應”,因此大城市會越來越大。問題是城市并非規模越大越好,“大城市病”如影隨形,生活成本提高,交通擁堵加劇,環境質量惡化,管理難度增大。與此同時,周邊的中小城市對經濟要素的競爭處于明顯劣勢,城市規模很難隨之擴大。建立合理的城市體系是提高城鎮化質量和中小城市對產業和人口吸納能力的重要內容。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都市圈是都市輻射影響的范圍,沒有都市就沒有都市圈。所謂都市就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輻射功能強的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謂之超大城市,500萬至1000萬謂之特大城市,300萬至500萬謂之I型大城市,因此,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可界定為都市。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我國已有30多個都市,因此可形成30多個都市圈。都市圈規劃和建設的目標是同城化。通過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使都市和周邊地區建立更為密切的聯系,加強對周邊城市乃至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使城市周邊地區同步發展起來。都市圈和周邊的城市圈相互耦合形成城市群,城市群的范圍比都市圈要大一些。城市群發展的目標是網絡化。通過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使每個城市成為城市群網絡上的一個節點。城市之間加強分工與合作,變分力為合力,變單個城市的國際競爭力為城市群整體的國際競爭力。無論都市圈,還是城市群,對中小城市的發展都是有利的。交通的網絡化和便利化,使中小城市的區位劣勢在弱化,而成本優勢在強化。中小城市便有條件承接從大城市轉移來的產業。隨著就業崗位的增加,城市規模隨之擴大,與大城市的差距將會縮小,合理的城鎮體系可望形成。這對防治“大城市病”也是有效的,有利于都市的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減輕都市的人口壓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分別提出,推動沿黃特大城市瘦身健體、減量增效,推動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瘦身健體。所謂 “瘦身健體”就是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和空間布局優化,使城市規模不再迅速擴大,但功能不斷增強。應把不適合大城市發展的高排放、高耗水、高耗能產業轉移出去,把成本敏感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周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創造發展的機會。

應足夠重視城鎮的發展,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城鎮是城鎮化的重要載體。我國有33970.09萬人居住在縣城和小城鎮,占全部城市和城鎮人口的37.15%。我國共有1438個縣(不包括直轄市所屬的縣,不包括縣級市、縣級區,包括自治縣、旗),意味著有1438個縣城,假設縣城平均人口10萬,居住的人口共計14380萬,幾乎相當于84個大城市的人口。按照現在的行政體制,相當多的縣城仍是建制鎮,只有少量的縣設立了街道。東部地區有的縣城規模相當大,有的超過30萬人,是名副其實的中小城市。當然,縣城規模差異很大,中西部有的縣人口少,不少缺乏產業支撐,所以縣城人口規模也比較小。但無論如何,應把縣城作為城市看待,做好城市規劃,發展產業,集聚人口,使其在城鎮化進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小城鎮無論規模大小,其地位不可忽視。小城鎮是城市之尾、鄉村之首,是農村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在鄉村振興中擔當著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使命,為將近5億的農民提供服務。未來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進入城鎮生活和工作。鄉鎮政府是我國的基層政權機關,是最接近廣大農民的政府機構,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針”。然而,這根針還不夠硬,功能還不夠強。相當數量的小城鎮由于體制原因,仍具有相當程度的自然性和封閉性,產業比較薄弱,有些仍是地地道道的“大農村”。在城鎮化過程中,應通過完善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按照城市標準進行規劃和建設,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由封閉轉向開放,更好接納來自農村的農民和來自城市的居民,繁榮小城鎮經濟,使小城鎮成為宜居宜業和美的地方。


(作者系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二級研究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廣州日報》2023年3月1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自拍亚洲一区欧美另类 | 亚洲精品一级a级精精彩在线 |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 最新AV网址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