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海金等: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的 生成依據、核心要義與實踐啟示

[ 作者:李海金?馮雪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8-18 錄入:朱燁 ]

摘 要: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人才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對中國共產黨 歷代領導人“三農”工作實踐探索與理論總結的進一步升華,是對西方人力資本理論的批判性發展。根植于新時 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與偉大實踐,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鄉村人才振興、為什么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以及如何 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等重大問題。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的實踐指導價值主要體現在:突出人才在全面推 進鄉村振興中的關鍵地位、探尋優化鄉村人力資源的有效路徑、支持各類人才到農村工作發展。 

關鍵詞:習近平;鄉村振興;人才振興;“三農”工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將其納入治國理政 大局全局并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鄉村振興 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并強調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 對鄉村人才振興作出的新判斷、提出的新指南,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指導廣大鄉村地 區的人才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因此,學習、研究與闡釋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具 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的生成依據 

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進程中,習近平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人的理論研 究、中國共產黨“三農”工作論述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人力資本理論,并從中國城鄉人才的現實 狀況、追求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出發,深入思考當代中國鄉村人才振興問題,逐步形成鄉村人才 振興的重要論述。

(一)理論依據 

馬克思、恩格斯從唯物史觀出發,強調人類才能發展的歷史性。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到現 在為止,社會一直是在對立的范圍內發展的,在古代是自由民和奴隸之間的對立,在中世紀是貴 族和農奴之間的對立,近代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對立。”在這種對立發展中,人的 才能也相應出現了分化與對立。這種分化與對立具有歷史性,人類才能的發展最終能夠克服這 種分化,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列寧從較為落后的國情出發,提出:“我們 要用那些由資本主義培養出來被資本主義敗壞和腐蝕、但也為資本主義鍛煉得能進行斗爭的人 來建設社會主義。” 這種被資本主義培養出來的人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人才。不難看出,人才的發展雖然具有階級性和歷史性,但是社會主義的發展以及共產主義的最終實現卻離 不開人才。這些認識運用于鄉村更是如此,鄉村人才是制約鄉村建設與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也十分關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人才問題。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強調:“一切可以到農村中去工作的這樣的知識分子,應當高興 地到那里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改革開放以后,基于農 村現實情況,鄧小平指出:“農業增產還有潛力,特別是科學種田方面大有潛力。今后要進一步 提倡科學種田,還要大力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江澤民從農業從業者素質出發,進一步指出: “要改革和發展農村教育,除了辦好農業院校,培養農業現代化所需要的各種人才外,還要通過 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逐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胡錦濤則從 科學發展的角度指出:“要把發展青年黨員、培養后備干部、造就農村人才結合起來,努力做好培 養青年積極分子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繼承中國共產黨人有關鄉村人才論述的基礎上, 習近平深邃思考并深入把握什么是鄉村人才振興、為什么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以及如何推動鄉 村人才振興等問題,基于實踐探索與理論總結,逐步形成關于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的生成離不開習近平對西方人力資本理論的批判性思考與 發展。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人是影響現代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經濟發展的主要源泉 并非土地、資本等物質資本,而是人力資本”。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論述超越了西方人 力資本理論單純強調人力資本的局限性,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在重視農村土地、資本等物質資 本的基礎上,進一步重視人力資本的作用,關注了物質資本對人力資本提供的基礎性和保障性 作用。同時西方人力資本代表者西奧多·W.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源顯然既有量的方面又有質 的方面。人口數量、投身于有用工作的人口比例及實際勞動量,是基本的數量特征。為了使我 有可能解決這個任務,我將忽略這些問題而只考慮技術、知識及影響人的生產能力的屬性之類 的質量成分。”舒爾茨解釋了人力資源的構成,包含數量與質量,并且重點關注質量方面。 而習近平在重視鄉村人才數量與質量的基礎上,更是將鄉村人才振興放在中國城鄉關系、農村人口外流以及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未來取向等綜合性情境下,對鄉村人才振興作出充分思考, 強調通過鄉村人才的振興增強鄉村發展的內生性和可持續性。 

(二)現實依據 

長期以來,鄉村人才流失成為鄉村人才振興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困境之一。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城鄉關系的基本格局都是失衡或非對等的,而且這種格局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等諸多 層面,以城鄉分離、對立為基本表征的城鄉差別具有總體統攝性和歷史延續性” 。盡管進入21 世紀以來,失衡的城鄉關系開始緩解,人才單向流動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在數量上依然保持正 向流動的態勢。2021年5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表明,全國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約為 9.02億人,占63.89%(2020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5.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約為5.1億人, 占 36.11%。與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約 2.36 億人,鄉村人口減少約1.64億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 14.21個百分點。總體而言,農民進城尋求就業和發展的機會依 舊是主流趨勢。在此背景下,習近平不斷深入思考如何推進人才的雙向流動,實現鄉村人才振 興等重大現實問題并作出了系列指示。

 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標是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論述的價值旨歸。在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背景 下,習近平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概念,是對全社會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塊、 農村一塊,或者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各一塊,各提各的指標,要從全局上來看。”毫無疑問,共 同富裕的突出短板仍然在農村,為此要重點解決城鄉差距問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推動社會進 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鄉村人才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鄉村全面振興又是建立新型城鄉關 系的關鍵,新型城鄉關系的構建能夠為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提供有效路徑。這就需要通過全面 的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 工農城鄉關系。近年來,“城鄉間的有機聯系愈來愈緊密,相互間的界限漸趨模糊,并融為一 體”。這為解決好“三農”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契機,為共同 富裕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持久動力。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特別是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開啟全面推進鄉村 振興新征程的過程中,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亟需大量相關的鄉村人才參與其中。習近平以上述思想為基礎,進一步結合中國城鄉人力資本發展不平衡的現實狀況以及共同富裕的價值旨歸, 深入思考“什么是鄉村人才振興、為什么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以及如何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論述。

二、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高度重視人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 的重要作用,對鄉村人才振興提出了一系列新論述、新觀點和新要求。 

(一)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突飛猛進,成為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 動力。其重要后果之一是,城鎮在資本、人力等方面的優勢逐步凸顯,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也日 益加大。習近平指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城鄉二元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趨勢沒有 根本扭轉。” 農村的大量中青年勞動人口流向城市,參與第二、三產業,推動了工業化、城鎮化的迅猛發展。不可否認的是,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長久以來農業“過密化”的困局,不過也 造成了農村優質人力資源的流失,農村的生產經營活動逐漸由老人、婦女、兒童等相對弱勢的勞 動力來承擔。即使生產技術、生產手段得到不斷發展更新,但是這類群體也很難高效參與農業 生產發展,嚴重阻礙了農業農村的現代化轉型。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鄉村振興是關鍵,而人才振興又是制約 鄉村振興的突出短板。早在2013年,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說到底,關鍵在人。沒有人,沒有勞動力,糧食安全談不上,現代農業談不上,新農村建設也談不 上,還會影響傳統農耕文化保護和傳承。”可見,人即勞動力對糧食安全、現代農業、新農村 建設以及農耕文化保護傳承等諸多事項都具有決定性作用。2018年,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進一步將人才從廣泛意義的勞動力中抽離出來,從而更加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他強調:“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在此基礎上,一方面,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另一方面,“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 。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吸引的方式,為鄉村留住人才,為鄉 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2020年,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通過分析現實形勢,作 出了“三農”工作重心轉移的重要論斷。他強調:“現在,我們的使命就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 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在這一新格局下,他也進一步強調了人才對全面推進鄉 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二)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我國農村人力資源十分豐富,但是這僅僅體現在數量上。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 這種數量上的優勢也逐漸向劣勢轉變。習近平在多次對鄉村考察的基礎上深刻指出:“總的看, 當前農業基礎還比較薄弱,農民年齡知識結構、農村社會建設和鄉村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則更 為突出。比如,一些村莊缺人氣、缺活力、缺生機,到村里一看,農宅殘垣斷壁,老弱婦孺留守,房 堵窗、戶封門,見到的年輕人不多,村莊空心化、農戶空巢化、農民老齡化不斷加劇。”目前,農村人力資源仍存在總體素質相對低下、結構配置不合理、高質量的勞動力減少等問題。 

早在2006年,習近平在《講文明興村》中就提到了人口優勢轉變為人力資本優勢的路徑。他 指出:“我們要把‘講文明興村’放到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位置來抓,積極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 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建立健全培訓農民、增強素質的長效機制,從而促進農村人口優勢 向人力資本優勢轉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戰略部署。 如何開發人力資源,將人力資源優勢轉換為鄉村人力資本,增強鄉村發展新動能成為鄉村振興 戰略能否順利實施并快速推進的關鍵。2018年,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 表團的審議時,強調“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 支撐”,并進一步指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及實踐指向:“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 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 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 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升農民的整體 素質以及培養農民對科學技術的運用能力也相應成為重點工作之一。2021年,習近平在廣西考 察時指出:“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 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希望你們依靠勤勞智慧把日子過得更 有甜頭、更有奔頭。要注重學習科學技術,用知識托起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人力資本的開發 與運用,能夠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從而破解農村人力資源面臨枯竭的現實困境。 

(三)培養造就一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能夠改善農業從業者結構、農村人口結構,還能夠有效化解鄉村在 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首先,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人力支撐,解決 了農村土地“誰來種”“種什么”“如何種”的問題。其次,新型職業農民能夠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而農業產業化發展也會為農民的職業化提供實踐場所、增強農民的組織 化程度。最后,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將有利于緩解農村勞動力供給不足、人才空心壓力嚴重等問 題。同時也有益于促進農業就業的職業化發展,化解農業接班人流失的危機。習近平指出:“要 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特別是要讓一部分年輕人熱愛 農村農業,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改善農村人口結構。要解決土地增值收益長期‘取之于農、用 之于城’的問題,破解‘農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 

2013年,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 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 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當時,習近平已認識到了培育職業農民對于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 意義。2017年,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的審議時,提出新型職業農 民概念,并賦予其新內涵:“要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主攻農業供給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綠 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形成農 業農村改革綜合效應,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 民。”與職業農民相比,新型職業農民參與市場經濟體系的程度和深度更全面、更深入,而且對其 技術利用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上,一是通過合作組織發展,借助組織化力量,為新型職業農民孕育提供內在動力。“要積極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 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二是通過農村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創造良 好的成長環境,為新型職業農民成長提供外部條件。“要根據實踐發展要求,豐富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有效實現形式,促進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 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廣大小農戶走同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使農村基本 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不斷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

(四)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農村工作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 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 勝利之年,更是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邁進之年。因此,對鄉村而言,面臨著兩大任務, 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兩者之間緊密關 聯,脫貧攻堅時期形成的良好工作方法可以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得到有效吸收借鑒。 習近平指出:“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動態監測幫扶,落實‘四 個不摘’要求,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定期核查,動態清零。要發展壯大扶 貧產業,拓展銷售渠道,加強對易地搬遷群眾的后續扶持。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 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要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農村工作隊。”

2002年,習近平就指出,“選派機關干部到農村基層工作,是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的實際行 動”“是解決現階段農村工作難題的有效措施”“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的有益 探索”。這為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實踐探索提供了思路指南。 2017年,習近平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各級黨政機關要積極向貧困地區選派 干部,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讓干部在脫貧攻堅中鍛煉成長。” 同年,習近平 進一步指出:“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出第一書記,是實施鄉村振 興戰略和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舉措,要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切實發揮作用。”選派駐村第 一書記不僅能夠讓干部在農村工作環境中得到鍛煉,同時也能夠為農村帶來新的發展理念、資 源、技術等要素。2020年,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指出:“要把村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體系 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增強為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在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中,要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政 治素質和戰斗力。”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為了繼續發揮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作 用,2021年,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要堅持和完善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 隊、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制度,并根據形勢和任務變化進行完善。” 繼續選派 駐村第一書記和農村工作隊為鄉村社會發展注入了服務型和治理型人才。 

(五)發揮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的獨特作用 

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中國農業農村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制度,對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起到 了重要作用。科技特派員通過項目支持、資金入股、技術參股、技術承包、有償服務等形式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已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習近平指出:“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 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 創業的廣闊舞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希望你們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 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 食安全、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為打贏脫貧攻堅 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在強調科技、人才對農業農村現代化重要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指出了科技特派員對 “三農”工作作出的貢獻。2019年,習近平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 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二十年來,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隊伍不斷壯大,成為黨 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使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一方面,習近平要求進一步強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服 務鄉村人才振興的獨特作用,他指出:“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要堅持把科技特派員 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 另一方面,鼓勵科技特 派員參與鄉村振興,強調“廣大科技特派員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不斷 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此基礎上,習近平進一步闡釋了科技特派員科研工作方法和路 徑創新問題。2021年,習近平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 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因此,在追求全面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下, 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不斷更新農村科技人才的類型、層次和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三、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的實踐啟示 

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系統地詮釋了鄉村人才振興相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深入學習、研究和闡釋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對推進鄉村“人”的現代化進而助力鄉村 “物”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突出人才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關鍵地位 

相對而言,以前鄉村振興的工作重心往往側重于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等顯性、外在層面,而 當下和今后鄉村振興應當更加強調鄉村的全面振興。在此基礎上,鄉村振興也開始進入新的發 展階段。人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地位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在宏觀政策層面,2018年 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 人才瓶頸制約”,這就意味著強化人才支撐對于鄉村振興至關重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 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 動鄉村人才振興”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強調,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銜接,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進一步將 “人才配備”作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工作,強調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中的人才短板。

 在微觀運行層面,人才振興與全面鄉村振興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鄉村發展、鄉村富裕會 吸引人才參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人才振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鄉村要實現振興,實際上是鄉村生產力要實現振興,而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是人,所以在全 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強調鄉村人才振興、鄉村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此外,鄉村人才對鄉村 振興中其他方面的振興都有促進作用,鄉村人才振興能夠為農村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 從而有助于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懂技術、了解相關農業生產、市場經營等知識,能夠幫助村民建立農業生態環保機制,助力鄉村生態振興;鄉村人才能夠傳播鄉村優秀文化,可以為鄉村優 秀文化注入新鮮血液,這將助推鄉村文化振興;鄉村人才融入村莊基層組織,為農村基層提供治 理思路,進而有利于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可見,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人才振興能夠為鄉 村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持。如果沒有一支數 量充足、結構完善、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其他方面的振興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指明優化鄉村人力資源的有效途徑 

實現鄉村人才振興,重在開發鄉村人力資源。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論述在頂層設 計、內育人才、外引人才、循環開發人才等層面指明了鄉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有效路徑。 

其一,在頂層設計層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 意見》中強調:“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領導,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健 全適合鄉村特點的人才培養機制,強化人才服務鄉村激勵約束。”《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 進法》第三章從人才類型、人才培養、人才激勵等方面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法律支撐。《國務院關 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中,不僅強調實施國家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 養計劃、加強實用人才培養力度,而且提出系列推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的現實路徑。 

其二,在內育人才層面,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人才為之服務,需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性作 用。從用人的鏈條中將育人的環節前置,這是從根本上解決鄉村振興中人才匱乏最為基本的方 式。習近平強調:“發展特色產業、長期穩定致富,都需要人才。要培養本地人才,引導廣大村民 學文化、學技能,提高本領,還要移風易俗,通過辛勤勞動脫貧致富。”通過農業培訓班、專家現 場指導、“政府+企業”“政府+學校”等培養模式,積極培育農業農村從業者,打造一支高素質的 “三農”工作人才隊伍。

 其三,在外引人才層面,積極為參與鄉村全面振興的人才搭建平臺、創造機會。習近平指 出:“要著力抓好招才引智,促進各路人才‘上山下鄉’投身鄉村振興。”通過完善鄉村基礎設 施、為本地人才與外來或返鄉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平臺、為優秀返鄉創業人才予以經濟補貼等 方式,優化整合鄉村內部資源,讓優秀外來人才回得來、留得住。 

其四,在循環開發人才層面,積極探索人才在“農村—城市—農村”中的循環開發利用。 習近平指出:“現在的城里人,往上數三代,大都來自農村,只要有機會,很多人都有回報家鄉的 愿望。‘鄉情牌’、‘鄉愁牌’打好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渠道疏通了,對鄉村振興將會產生很大作 用。在這方面,要逐步探索,作出制度安排。”在實踐中,通過有效發揮親情倫理關系的作 用吸引農村中輸出的優秀人才回流參與鄉村的經濟、生態、治理等方面的建設。 

(三)提供支持各類人才到農村工作的發展指南 

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不僅明確人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關鍵地位,優化發展 鄉村人力資源的有效路徑,還提供支持各類人才到農村工作的發展指南。習近平強調:“要實行 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打好‘親情牌’,念好‘引才經’,激勵各類人才到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

一是在頂層設計層面,構建從人才培育到人才引領服務鄉村的政策體系。《鄉村振興戰 略規劃(2018—2022年)》中,圍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社會人 才投身鄉村建設三個方面來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對 各類人才的培育提出了系統化的政策框架和配套措施。《關于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 記和工作隊的意見》指出,“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 成果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干部人才支持”;《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 的通知》中進一步提出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振興體制機制,發揮人才的帶頭引領作用。 

二是在農業從業者身份層面,實現從“身份農民”到“新型職業農民”的轉變。習近平指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這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指出了一 條新思路、提供了新舉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農村農業發展依靠的是在農業戶籍下 的農民來從事農業生產。這些“身份農民”往往所追求的是跳出“種地”的圈子,無法安心農業, 更難以達到“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狀態,所以要將這種“身份農民”轉變為“新型職業農民” 更好地讓此類人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服務。 

三是在以駐村幫扶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層面,實現駐村幫扶從“超常規”到“常規化”的轉 變,健全村級組織體系并提升其治理能力。“駐村幫扶所帶來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提升、行政資 源下沉基層、頂層決策與群眾參與的有機融合以及村級治理能力提升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方 向。” 鄉村的全面振興需要總結并延續這類寶貴經驗,將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的良好經驗運 用到鄉村建設中,讓優秀人才尤其是鄉村政治社會精英積極參與鄉村治理。

 四是在科技特派員工作方式層面,實現理論與實踐從“分離”到“有機結合”的轉變。習近平 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 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尤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 興戰略的新背景下,最大化發揮社會化組織——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員隊伍的重要作用,積極引 導各類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單位整合科技、信息、資金、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深入農村基層一 線開展科技創業和服務,改變以往科研工作中理論與實踐分離的狀況。在科研工作中,與農民 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共同體,不斷推動農村創新創業的積極有效開展,為全面推 進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四、結語 

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誕生于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歷史進程中,根植于新時代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才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對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 人“三農”工作實踐探索與理論總結的升華,是對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性研判,是對全 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總體性思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符合億萬農民群 眾的殷切期望。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實現 的前提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一段時間以來,鄉村振興工作 重點關注產業、生態等顯性層面。而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則需要在關注顯性層面的同 時,更加關注人才等隱性和潛在層面。事實上,人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占據著關鍵位置,涉 及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習近平鄉村人才振興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在全面推 進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的極端重要性、歷史必然性,明確了目標任務、前進方向、行動指南。這 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征程中進一步認識和回答“什么是鄉村人才振興、為什么要推動鄉村人才 振興以及如何實現鄉村人才振興”這一重大且兼具歷史性與現實性的課題,凝聚全黨全社會力量形成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啟示。


(作者李海金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作者馮雪艷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区精品自拍 | 思思久久国产精品丝袜 | 亚洲欧美在线看h片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