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唐克儉:在“三個聚力”中持續書寫縣域經濟發展新篇章

[ 作者:唐克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0-07 錄入:曹倩 ]

10.7(1).jpg

近年來,武岡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扣打好“發展六仗”,以“三個聚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力“三個高地”,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找準融入“三個高地”建設的切入口和著力點,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一主一特”產業集群。以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為契機,緊扣電子機械智能制造和特色食品加工“一主一特”產業發展重點,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補鏈延鏈強鏈。目前武岡市規模工業企業117家,永銳電子、科盛制造等15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食品加工業產值達50億元。打造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在經開區掛牌成立產學研基地5個、專家工作站3個,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5%。武岡市連續十年獲評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市),2022年全市漁業總產值達2.08億元。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行優化環境公示承諾、投訴舉報、快查快處三項機制,各類行政許可審批、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時效提速30%以上;用活土流網平臺,開展農村產權抵(質)押融資金融服務創新試點,年投放支農再貸款2.75億元,全市流轉土地27.8萬畝;依托保稅倉,全市19家外貿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拓境內外市場,推動武岡市航空機場優勢變為經濟發展優勢。

聚力“三個融合”,注入高質量發展新活力。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堅定不移走城鄉融合、產城融合、文旅融合的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發展道路。推動城鄉融合。暢通人口、資源、環境等要素循環,縱深推進城鄉規劃、建設、教育、醫療、養老、供水、客運、治理、人才一體化發展,武岡村級首診率66%、安全飲水覆蓋率100%、客運票價下降30%,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典型做法獲省政府2022年綜合大督查通報表揚。推動產城融合。大力推動城東工業園區、城南云山景區、城西都梁文旅特色小鎮、城北獅子山文化體育新城、國防教育基地及臨空經濟區、城中百姓廣場商貿中心建設,武岡園區開發面積4.32平方公里、擁有各類實體293家、畝均稅收達16萬元,云山國家森林公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武岡市成為邵陽西部乃至湘桂黔邊境地區重要物資集散地。推動文旅融合。以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以“3+N”全域旅游發展為牽引,充分挖掘武岡市紅色、民俗、飲食、宗教文化和旅游資源,積極融入大湘西、桂林兩大國際旅游圈,不斷擦亮“千年古城、福地武岡”品牌。今年上半年,武岡市旅游人數達242.46萬人次、旅游收入25.95億元。

聚力“三個抓手”,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堅持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對標落實“穩經濟二十條”,不斷激活強大內需市場,驅動縣域經濟穩定增長。拓展消費業態。大力實施“互聯網+商貿流通”行動計劃,成功引進保利和盛堂、惠農網等多家知名商貿、新零售、物流、電商企業入駐武岡,武岡市獲評省“數商興農”示范縣。定期舉辦“云山·百威鹵菜啤酒節”“六月六嘗新節”商旅促銷活動,成功打造春園路首批湖南省夜間消費聚集示范區。擴大有效投資。把產業項目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推進“湘商回歸”和返鄉創業,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重點項目推進機制。2022年以來簽約引進項目52個、建設重點項目137個、竣工項目42個,完成投資90.65億元。壯大市場主體。持續開展“紓困增效”專項行動和市場主體倍增工程,著力推動減稅降費等惠企政策落地見效,2022年來新增市場主體9596戶;深入開展“六大強農”行動,探索推行“農民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新模式,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808家、家庭農場1508家;因地制宜確定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十條增收路徑,全市299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面消薄,今年上半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531.55萬元。


(作者系中共武岡市委書記。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湘評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字幕 | 一级少妇高清性色生活片 | 中文字幕日韩综合网 |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