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周志宏:鄉村振興的洞庭湖區多元模式

[ 作者:周志宏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1298 更新時間:2023-12-25 錄入:易永喆 ]

2020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現場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明年‘三農’工作重心將全面轉向鄉村振興,要對標國家現代化目標,認真謀劃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任務舉措,抓緊研究制定分類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眾所周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依然是“三農”問題比較典型和集中的地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洞庭湖區如何精準分類施策,科學推進鄉村振興?帶著這樣的問題,2020年7—9月,我們深入洞庭湖區廣袤的鄉村田野,開展實證研究,總結出了各地鄉村探究出的七種鄉村振興模式。

一、新型合作振興模式

桃江縣大栗港鎮興坪村開創的“興坪模式”, 采用農民以股金、土地參股合作的模式,實施“公司+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具體運作機制。2016年,該村的“城歸”于建初,與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科院合作,創辦了湖南村記實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2020年6月19日,成立了村記興坪農業合作社,采用每500元1股的資本合作模式,由村記實業有限公司、村民委員會、農戶自愿投資入股,年終按股分紅。目前,該村856戶中,入股率已達85%。建成綜合服務大樓、成立綜合服務合作社。合作社主要從事種養殖與加工業、商貿服務業、康養服務業、家政服務業、文化旅游業、銀行保險通信服務業六大板塊的營運與服務。每年年終時,村民獲得15%的股息,并按照每戶實際消費金額分得一定比例的利潤。這樣,就實現了誰投資誰管理、誰消費誰受益,將極其復雜的外部交易變成了簡易自覺的內部合作,調動了大多數農戶合作的積極性。同時,該合作社與農商銀行聯合,開展農戶信用等級評價,逐步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信用評級最高的農戶,可獲得銀行貸款30萬元。這樣,就引進了近千萬發展資金。接著,采用山地200元一畝、田地250元一畝的價格,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引進種養和加工大戶,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挖掘本村璩女終生不嫁、辛勤勞作,最終捐獻全部積蓄修橋等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逐步發展。目前,該村已呈現出蓬勃生機。

二、生態文明振興模式

桃江縣高橋鄉羅溪村最大的資源稟賦與特色,就是有百余米高的“湘中第一瀑布”——羅溪瀑布。周邊的將軍巖、一線天、仙人橋、獨眼峰,也是奇妙的景觀。羅溪村環境優美,生態宜居,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負氧離子濃度最高值達每立方厘米10萬個;村里分布著20多條山泉溪流,且全部達到地表水一類水質標準;該村還是集中成片的富硒村,部分農產品含硒量甚至達到國家標準的10倍。該村通過4條路徑,端穩“生態碗”、吃好“綠色飯”,走出了生態文明振興之路。

一是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該村爭取了600多萬元項目資金,新修了通往羅溪瀑布的1.5公里觀光健身步道,建成了供游人購物餐飲的“風雨竹廊”、頗具竹鄉特色的“氧吧木屋”和“文化廣場”等。二是成立魅力羅溪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對景區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并通過“網紅”直播和建立“生態羅溪”微信群,推介羅溪美景、擴大影響。2019年,羅溪村游客量達到20萬人次以上,旅游綜合收入逾300萬元,農戶靠旅游增收100多萬元。三是發展綠色農業,村支“兩委”盤活了當地1000余畝高山富硒茶園,新栽種了240畝富硒黃桃果園,既美化了環境,也增加了收入。四是成立羅溪生態農業合作社,采用村集體出資和管理、村民土地入股的運作模式,村民除了土地流轉收入外,還有分紅。合作社通過統一質量標準、統一銷售價格,開展線上線下帶貨,賣出農戶家中的土特產,增加了村民收入的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三、產業融合振興模式

自東漢時期開始,安化縣馬路鎮云臺山就產貢茶。然而,真正讓云臺山名揚海內外的,卻是“城歸”劉波等企業家,他們運用互聯網基礎上的“茶旅文康”融合,實現了鄉村振興。十幾年前,云臺茶業有限公司就把光纜架到了高山頂上,實時監控茶葉的種植、養護、采摘、加工、包裝全過程。消費者在品“貢茶”的同時,可掃碼觀看這一過程,同時也欣賞了云臺山如夢如幻的美妙景色。如癡如醉后,便想身臨其境看一看。這樣,云臺山旅游業便應運而生、迅猛發展。游客來了后,流連忘返的同時,便想了解和感受當地的梅山文化“儺戲”等,這樣,便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流動客人多了,民宿等產業起來了,又吸引了部分客人前來長住一兩個月,修身養性。這樣,康養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以黨建為引領,以新型農民為主體,以互聯網為基礎,以產業做精、環境做美、文化做特、人氣做旺、電商做活為運作模式,穩步推進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逐步邁向城鄉融合,是云臺山的鄉村振興之路。

四、文化創意振興模式

桃花江鎮大華村位于益陽中心城區與桃江縣城之間。以數千年竹產業為基礎形成的竹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尤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小郁竹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郁竹藝,更令世人驚嘆。寶安益古道從該村穿過,述說著昔日的商路傳奇。古道“一字墻”段旁邊,即是我國首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當代著名作家莫應豐故居所在地。桃江縣商務局干部、作家朱明星到該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后,大力開展文化扶貧。工作隊引進了電商團隊,用最先進的網絡文化——村民生產生活短視頻資料來“吸粉吸睛”,幫助老百姓賣掉生產出來的所有農產品,并帶動當地筍竹產業發展。挖掘整理、發揚光大本地代代相傳的小郁、大郁非遺竹藝。講好莫應豐等人的故事,大力宣傳本地名人文化。用文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五、信托流轉振興模式

桃江縣牛田鎮杉樹侖村探索出土地信托流轉模式。該村村委引進了一位有實力的企業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村民把全村3900畝土地中的2000余畝交給村委,由村委按照每畝600元的價格與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企業家按每畝620元的價格先預交下一年的租金作為押金交給鄉鎮政府保管,然后再交同樣多的錢給村委獲得當年的土地經營權。其中,每畝20元作為服務費交給村委。企業家獲得稻田經營權后,調整產業結構,開展大棚蔬菜種植、花卉苗木種植、休閑觀光農業基地打造等生產經營活動。無論企業家虧錢還是賺錢,農民的收益都是穩定的,主要包括地租、國家補貼、勞務收入三大類。這種土地信托流轉模式,使得土地沒有撂荒、農民收入穩定、鎮村兩級也不需承擔過多風險,值得“空心村”“空殼村”借鑒。當然,關鍵是要引進一個有真情懷、真有錢、真懂“三農”問題的大企業家。

  六、礦產利用振興模式

有些村莊屬于礦產資源型村莊,只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大前提下,科學利用礦產資源并加工,就能迅速實現鄉村振興。如赫山區龍光橋鎮的早禾村及周邊地區,有計劃地開采石棉礦,使整個益陽市出現了80余家利用石棉生產玻璃鋼的廠家,以及利用玻璃鋼生產游艇的太陽鳥、桃花江游艇等企業。而灰山港鎮向陽花村,則利用地下豐富的石灰石、碳酸鈣等礦產資源,燒制石灰、水泥等,本世紀初就成了全省少有的小康村,實現了全體村民教育、醫療、養老部分或全部由村集體經濟買單的生活目標。

七、配套服務振興模式

有些村莊內有大型企業或院校等,則可通過配套服務,實現鄉村振興。如赫山區歐江岔鎮高平村,是益陽市的東大門,也曾是省定特困村。因境內高平中學有2萬名左右師生常年在此學習和生活,就近招工解決后勤、保衛等服務人員,就近采購生活物質,就近就餐、買手機辦卡等消費,都成為一種很現實的必然需求。因此,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帶活了整個小山村。湖南城市學院搬到羊舞嶺社區后,不但帶活了當地經濟,厚植了當地文化底蘊,就連當地的小伙子找對象,都成了“搶手貨”。

(作者系益陽市政協常委,市社科聯主席。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鄉村發現》2021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影音先锋国产资源 | 中文成人免费久久久 |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色在线影院 | 亚洲香蕉中文日韩v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