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國際循環不確定性增加,產業鏈風險加大。我國作為農產品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貿易大國,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指示精神,加速推進農業產業“雙循環”,特別是通過增強內循環促進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近年來,日本為解決農產品進口依賴度高、農業后繼乏人、農業生產經營成本高企等問題,探索推進“地產地消”戰略。在法律與政策的支持下,采用建設農產品直銷市場、促進農業六次產業化以及開展食育教育等手段,加深了“產消”聯系,增強了產品供給能力,拓展了農業功能,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
作為日本的近鄰,中國的農業也逐步經歷著日本曾經走過的道路,在農業經營規模整體偏小、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下、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下滑等問題的壓力下,日本“地產地消”戰略對中國農業產業有著重要的借鑒啟示意義。
一、構建區域小循環、國內大循環的農業格局
我國幅員遼闊,農業生產具有多樣性,形成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農業區域發展格局,同時,隨著交通運輸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我國農產品大流通新格局正在形成。
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傳統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特別是通過產地批發市場和直銷市場建設,促進產地農產品流通,既惠及更多小規模生產者,又保障產地居民消費新鮮農產品。
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并配套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一些特色農產品正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但其生產范圍區域性較強,需要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使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助力國內大循環。
二、打造產品質量硬、民族情感濃的消費環境
消費者購買決策是理性思維與直覺思維相互碰撞的過程,人們會理性地對農產品特性展開分析,也會出于民族情感購買國產農產品,既要強化農產品自身建設,又要積極搭建消費者與本地農產品的情感橋梁。
一方面,要打造過硬的農產品品質,為本地農產品發展筑牢根基。
另一方面,要賦予農產品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精神需求,通過加大本地農產品宣傳力度,弘揚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等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三、實現鞏固內循環、促進外循環的雙循環激勵
既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又要敞開開放的大門,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優質、高效農業發展格局。
一方面,要進一步釋放國內市場活力,持續加強城鄉循環、工農循環,用改革謀紅利,增加農民收入,通過激發城鄉市場活力做好內循環。
另一方面,要以內循環支撐外循環,要抓住高質量供求“回歸”的機遇,在優化國內農業產業鏈的同時,提升我國農業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倒逼外循環轉型升級。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1年第2期(此為原稿,與書刊有出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