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更加重視城鄉融合,城鄉協調發展。總書記二十大報告里面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表述,如果結合二十大報告的全文聯系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仔細揣摩一下,可以悟出非常深刻的道理。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從中可以看出來中國式現代化應該更加重視城鄉融合和城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隨著工農之間、城鄉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增強,城鄉之間許多問題越來越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三農”問題的解決需要在城市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說農民增收問題,實際上已經遠遠不是單純的農業農村發展問題,因為農民收入的第一大來源務工經商收入,工資性收入。農民工進城以后新市民怎么樣融入城市的問題,這很大程度上跟農民培訓有關,城鄉融合的重要性、緊迫性越來越凸顯,有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過程中發展階段的原因。
中國特色城鎮化的道路更加重視以亦工亦農、亦城亦鄉,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和以縣域為平臺的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加突出。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大家知道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的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應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
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應該包括農村居民、城市居民,結合鄉村產業的發展,當然也考慮城市居民的需求,但鄉村的發展,包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也是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內容。農業農村的發展,農民的發展也是整個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所以鄉村產業發展也好,固然要考慮城市發展的要求,也要考慮城市人的需求,但不是片面迎合城市發展的過程,因為農村的發展也是發展過程的一部分。像前幾年有的人到西部地區調研,西部地區的領導說我們把環境搞得優美一點,結合鄉鎮環境建設跟鄉鎮產業更加結合起來,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吸引城市居民來,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為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提供機會,也是鄉鎮自己發展的要求。未來我們把環境搞得優美,讓人不穿衣服往樹林爬,讓你看到原生態,那個也不太現實。農業農村的發展也是整個城市發展的一部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農民也是人民的一部分,鄉村產業發展一方面考慮城市人的需求,也不是片面根據城市人的需求來決定鄉村產業的發展過程。考慮農業農村自己的發展,鄉村產業發展也要考慮這一點,要更加重視城鄉融合協調發展。
鄉村產業發展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五方面:
一是政策機遇。比如說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農業強國的建設過程往往是推動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過程。所以鄉村產業的發展也得要多元化,在提升鄉村產業過程的同時更好地激發鄉村的多種功能,實現鄉村產業功能、文化功能、生態功能相得益彰。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也是拓展農民致富增收的渠道,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也是激發鄉村的價值,為鄉村全面振興創造條件。二十大報告提出來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綠色發展動力,這也為鄉村產業發展尤其是貧困地區的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包括這幾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把鄉村產業發展主體留在農村農業,實際上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機遇。這幾年數字農業鄉村建設,實際上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機遇。
二是未來的需求增長。以農村服務業為例,比如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結合現在老齡化的推進,怎么樣激發城市人口下鄉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怎么樣激發鄉村的人氣,怎么樣通過吸引知識人才下鄉,促進農村消費擴張,帶動農村發展的增強越來越重要。50后、60后種地種不多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為發展農業托管服務創造了條件,70后、80后不愿意種地,90后、00后不會種地越來越成為問題。這影響農村人氣和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這也為農民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因為農業生產型服務的發展包括農業生產托管,取決于小農戶干不了、干不了的問題。
除了農業生產型服務以外,還有農村服務業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要打造便民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務圈、繁榮的商業圈。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優質的就業圈、服務業的創業圈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這方面是需要農村服務業全面的繁榮發展,包括農村服務業的發展為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便利,農村服務業的發展為鄉村產業的提質增效節支降本提供便利。農村服務業的發展為就地就近解決農民就業問題提供便利。如果伴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可以看出來,更加重視就地就近就業,推進城鎮化。隨著農村老齡化的發展,農村老齡化進程遠遠快于城市,農村老齡化的發展一方面需要通過服務來解決,另一方面今后怎么樣利用市場機制參與為農村養老托幼,為解決農村高齡適齡老人的問題提供便利,當然更多需要公共服務來解決。但是一些托幼服務,適當地借鑒市場機制,包括通過政府采購公共服務的方式推進農村服務業的發展,也是一個趨勢。怎么樣利用好農村需求增長的趨勢吸引產業發展,這是第二個機遇。
三是鄉村需求分化,需求結構升級和小中型產業的發展。隨著鄉村需求的升級,科學化、多樣化社會越來越到來,對鄉村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優質化、綠色化、服務化甚至體驗化越來越重要。甚至像許多鄉村產業怎么樣跟鄉村地域文化結合起來,像臺灣的鄉村旅游把農業的發展跟旅游的發展,跟在地文化的開發結合起來,推進精致農業的發展。消費升級的分化和鄉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要求。消費需求分化以后越來越重視小中產業的發展,以前消費結構大眾化的時候,一些大眾化產品需求比較大,但是比較追求規模化和標準化。小眾化的產品往往追求產品質量,像一些奢侈品往往是小眾型產品,注重社會品質和高尚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山區,比如說像云南那個地方,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區域小氣候特征很明顯,為一些小眾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而且互聯網的發展為小眾產業供求對接提供了條件。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許多區域特色產業片面追求規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日益受到挑戰,需要打造特色產業發展的限量版、多劇種、連續劇,防止增產減收,節本降險。尤其是隨著人口總量增長見頂回落,面臨增長放緩,甚至馬上要見頂回落,所以許多傳統產業要爭取穩量提質增效,甚至減量提質增效。許多鄉村產業拼命追求規模擴張,后面也很可能出現產業發展的風險和效益滑坡。
第四個機遇是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的機遇。怎么樣通過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比如說前幾年電子商務的發展,連供求,匹配供給,實際上為我們許多鄉村產業的發展,許多鄉村振興的產品跟遙遠的需求對接起來,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一個便利。
第五個鄉村產業發展的載體,比如農業產業園區、產業強鎮建設這些產業集群的發展,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機遇。
今后鄉村產業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一個是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發展風險顯著增大。這些規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影響產業提質增效,節本降險。“重產業生產、輕服務”的模式,“輕流通”的模式,實際上影響產業發展質量效益的提高。包括鄉村產業人才的缺乏,實際上影響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升級。
未來鄉村產業發展的思路還要是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深走實:(1)要跳出片面追求規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推動農業和鄉村產業適地適度發展。(2)要走出片面追求模仿、復制先進經驗的誤區,注意在發展中培育創新發展能力。(3)要告別大而化之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注意推進產業發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4)推動產業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文化與產業融合。尤其是通過推動這些融合,促進產業發展更好地跟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跟小中型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5)注意企業家營商環境和產業生態建設。計劃經濟是官本位性經濟,市場經濟是企業家本位的經濟,所以企業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產業高質發展至關重要。當然要為企業家的發展和成長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產業生態,注意產業發展的風險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現在產業發展的風險防范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警示課。尤其是今年以來,許多地方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際上也提醒我們要進一步重視產業發展的風險防范。
(作者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農村發展學會副會長,該文系作者在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2022上的主題演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