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彭秋歸:中國式現代化特色的三農維度

[ 作者:彭秋歸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5-14 錄入:曹倩 ]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于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怎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作出了詳細論述和全面部署,特別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中國特色做出了系統闡述。這五大中國特色的提出是基于自己國情而產生的,而中國國情之一就是我們自古至今都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農業大國之一。因此,從這個國情出發,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維度,是構成五大中國特色的基本根據和重要來源。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其中農村人口的現代化是重點。我國是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按照當前的城鄉人口比例,城市人口九億左右,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農村人口還有五億左右,現代化程度還比較低。即使到了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按照70%城鎮化率也意味著也還有4億多的農村人口,超過現在最大的現代化國家美國的總人口。因此,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特色中的特色、重點中的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那么如何認識中國三農的現代化?現代化有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各國自己的特色,中國三農的現代化有著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著中國特色,比如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信息技術、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現代化,同時更有中國農村的自身特色,各地農村的現代化還有各地的特色,比如農業生產結構、農村生活方式、農民價值觀念等方面。三農的現代化要與本地的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社會等方面相結合。既要自覺地把中央決策部署和地方實際結合起來,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又要注意在具體實踐當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農村在全國一盤棋的基礎上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這是指導我們制定三農政策的總的原則。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其中農村的共同富裕是難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許多農村人口還剛剛脫貧,小康生活尚不穩定,隨時都有返貧的風險。當前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主要體現為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主要體現為農村發展不充分。我國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相比尤其是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居民相比,在收入水平、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縮小城鄉差距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最大難點,若沒有農民富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一句空話。

要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增加農民收入,而且為了縮小貧富差距,農民收入要長期保持比城市居民更快的增長速度,才能確保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分別從健全收益保障機制和利益補償機制、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方面,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對于促進農村共同富裕指明了基本方向。總的來說,農民收入來源主要包括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增加這四大收入來源是一個系統工程。重點是要保證農業生產與增加農民收入統一起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打造品牌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充分釋放農村土地等潛在財產性價值,進一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其中農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是要點。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現代化要求的“兩個文明”相協調是在高水平、高層次、高質量基礎上的相協調,而不是低水平、低層次、低質量基礎上的相協調。以此為要求和標準,農村的物質文明和農民的精神文明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精神文明的角度而言,鄉村文化建設是一個既虛又實的問題,虛在它關乎的是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倫理道德、藝術審美等精神世界,實在它又是人的物質生產、交往活動、經濟生活的切實產物。

當前農村地區是各種文化形態的聚集、碰撞、交融之地,傳統的農耕文化、擴張的城市文化、外來的西方文化、信教地區的宗教文化等都有所體現,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這看似繁榮熱鬧的表象背后,卻隱藏著鄉村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層次問題。一是相比城鎮,農村依然是文化“低地”;二是現有鄉村文化多為異質文化,建構于傳統農業經濟基礎上的農耕文化又落后于時代要求;三是農民自身游離在文化創造之外,或者說農民缺乏主體的文化自覺。建設農村的現代精神文明,解決好農村人口的文化需求,最根本的是要站在農村的而非城市的、農民的而非市民的、農業的而非工業的立場,以探索鄉村文化的在地化建構。

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其中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是焦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西方國家在高速發展中出現過很多環境問題,比如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日本熊本水俁病事件。中國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對于生態的破壞也有過一些慘痛的教訓,各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高發,成為國土之傷、民生之痛。中國農業發展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一些地方為了使農業快速增產,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過度消耗土壤肥力和地下淡水資源,引發了環境破壞、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問題,尤其是耕地重金屬含量超標與土壤酸化成為無法回避的現實難題。

農村是生態保護范圍最大的區域,也是最容易污染的地方,同時是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既要發展經濟,讓農民富;又要保護環境,讓農村美,兩者在現實中是存在某種沖突的。為了解決兩者的沖突,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農村為城市發展提供生態保障,城市為農村發展提供經濟補償。另一方面,要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實施化肥農藥減量行動,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第五,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其中農村的長期穩定是基點。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中國雖然沒有走掠奪他人財富的道路,但中國的現代化也離不開財富的積累過程。在這個財富積累過程中,我們是以工統農、以城統鄉,必須要認識到,是中國的農村農民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我們之所以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是因為這兩大奇跡背后的基礎和支撐都是農村和農民。有了農村人力和資源向城市廉價甚至無償輸出。才有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有了農村養活十幾億人口,才有了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我們能走出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農村是基礎,農民有重大貢獻。

當然,如果農村農民的犧牲和貢獻超過一定限度,也會導致社會沖突和矛盾的產生。曾經有一段時間頻發爆發的“三農”問題至今仍是重要教訓。如農民抗稅抗糧、集體上訪事件不斷發生,特大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加,成為影響農村穩定、中國穩定的重要因素。當然,后續一系列政策出臺,包括“兩減免三補貼”、取消農業稅等,逐漸扭轉了這種緊張局面,推動農村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但是長期以來,農村發展水平仍然遠遠滯后于城市的現代化進程,社會矛盾在農村更容易集聚,社會沖突在農村更容易爆發。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需要更好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積極發揮三農壓艙石和穩定器的戰略作用,以實現中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3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 | 午夜福利中午字幕在线播放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