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鄉愁理論體系,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更具有現實意義。根據現有公開的文件資料,習總書記在兩個場合講話用過鄉愁概念。第一次是在2013年的12月13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他講到在提高城市建設水平的時候,他說“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边@是他在城鎮化工作會議上講的。第二次,是在2015年1月20日在大理灣橋鎮古生村,總書記在講到新農村建設的時候,提到,“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span>
這是總書記兩次談到鄉愁,用鄉愁的概念來談發展的問題。鄉愁最簡單、最原始、最本初的概念,是跟思鄉病有關。中國古代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國有落葉歸根的傳統。在17世紀、18世紀歐洲也有這種再也無法見到家鄉的恐懼,這就是鄉愁。我們現在用鄉愁概念,特別是習總書記用鄉愁的概念來講城市的建設、農村的建設,這是給鄉愁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這里包括尊重規律的含義,至少包括了要尊重自然規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尊重城市與鄉村形成和發展的規律,特別是尊重歷史文化傳承的規律。正如習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彼哉f,鄉愁可以成為銘記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精神坐標。我們現在講鄉愁,就是需要把鄉愁的內涵落實到我們實際的建設當中,它有一種新的時代內涵。
由此我就聯想到了鄉村振興。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實踐的探索、理論的研究,可以說方興未艾,都在向前發展。中央也多次有文件、規劃,也有立法,如《鄉村振興促進法》。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戰略,它最基本的目標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要重塑城鄉關系。在這個問題上,習總書記有一段講得非常精辟的話,2018年9月份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上的講話。他說,“在中國不管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哪一步,農業都要發展,鄉村都不會消亡。城鄉將長期共生共存,這是客觀規律。即便我國城鎮化率達到70%,農村仍將有7億多人口。如果在現代化過程中,把農村4億多人落下,到頭來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這不符合我們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樣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蔽覀円獙嵭朽l村振興戰略,這是一種國家戰略,是要解決在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當中,如何處理城市和鄉村發展的關系問題。它應該是重塑城鄉關系的一種努力。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當中,首先還是要加深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從什么角度來看待鄉村振興戰略,這可能也是鄉愁內涵的一種外延。
從鄉村功能的角度去看待鄉村,從鄉村特有的功能來理解鄉村振興,這是一個很關鍵的角度。黨的十八大報告、2018年中央對于鄉村振興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等一系列法規,包括促進法都提出,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體現在城鄉差距的問題上。鞏固城鄉關系,在推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當中,中央也反復提出來,要充分發揮農業農產品的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走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所以就需要從鄉村特有的功能來理解鄉村振興。中央農辦陳錫文主任曾經歸納提出,鄉村最主要的功能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功能,就是必須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供給,這是鄉村特有的功能,不可或缺。城市越發展,鄉村承擔的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職能會越來越多。第二個功能,就是鄉村承擔著為整個國家提供生態屏障和生態產品功能。因為國家大部分的國土是鄉村,保護生態平衡,維護生態安全的重點任務主體也是鄉村。第三個功能,傳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域的優秀傳統文化。城市的文化是融合性的,而鄉村的文化更多的體現在民族的,地域的、歷史的傳統,這在大理白族體現的極其充分。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很大的責任也在于鄉村。所以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當中,鄉村的功能到底發揮的怎樣,不僅僅決定于鄉村的發展,也決定著整個現代化的進程。
從功能的角度考慮,我們在城市、城鎮、村莊以及城鎮體系的建設當中,要解決這些功能不夠明確的問題。理解鄉村的功能,理念非常重要。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當中,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建設方針,就是要突出縣域內的城鄉融合發展。一號文件里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口,加強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破除城鄉風格的體制弊端?!蔽募岢隽撕芏嗑唧w措施,統籌縣域的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的開發、村落的分布和空間布局等等,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實現縣、鄉村功能的銜接和保護。這些思想理念,思路、政策要求等,對我們理解鄉愁豐富的內涵和外延,都能從中受到啟發。
(作者系北京潤生農村發展公益基金會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原部長;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1年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