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武吉海:鄉村宗祠文化傳承究竟能走多遠

[ 作者:武吉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7-08 錄入:王惠敏 ]

湖湘宗祠文化源遠流長,近代以來的震蕩、波折,藴含著中國社會發展變革的豐富信息。透過后續的調查走訪,對其中的走勢和演化,再作一番探析。

紅火起來的宗祠

湖南是紅色資源大省。在革命戰爭年代,宗祠作為鄉村社會的公共建筑,不少用于駐兵和做紅色政權的辦公場地。湖南近代名人輩出,一些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祖祠,成為教育黨員和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的場所。政府近年陸續將這批宗祠列入國家、省級、市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撥款進行維修,掛牌為革命傳統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和建黨100周年活動之勢,來這批宗祠參觀學習的人員逐漸增多。革命英烈與先賢,在宗祠受到供奉、尊崇與緬懷,來訪者可從中獲取前行的力量。

開展精準扶貧,發展鄉村旅游,也是宗祠文化重放異彩的推手。利用宗祠、會館、風雨樓、保寨樓、鼓樓等公共建筑和民居老宅資源,策劃鄉村旅游,成為這些年民俗文化體驗游的一個熱點。品相好的宗祠,與傳統村落一道,被旅游文化公司包裝推銷,攬客來勢方興未艾。

駐村工作隊和文化人下鄉,發掘了宗祠文化在構建鄉村文明、保持鄉村傳統文化風貌、延續鄉村田園生活方式方面的獨特價值。這里面確有懂行的人,他們對城市建設高樓大廈、水泥叢林的弊端,對跟風新造古董的審美厭倦,已有切身體會。推動宗祠遺產保護利用,很大程度上來自他們的商業敏銳和文化自覺。保護、宣傳、推介宗祠文化遺產,幫助基層開辟旅游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吸引人脈、人氣,帶火了一批宗祠文化旅游。

誠心守護宗祠的,多為心存敬畏的中老年人士

用豐子愷先生的理念觀察,宗祠守護現狀可分為物質守護、精神守護、靈魂守護三個層次。守護宗祠建筑遺產,使之免受毀損,這是物質守護;利用宗祠遺產開展教化,凝聚人心,匡正風俗,發揮其輔助基層治理的正能量,屬精神守護;而醉心族務公益,身體力行地行善積德,踐行祠訓、祖訓,則歸于靈魂守護范疇,這需要守護者的誠心與堅韌。

在走訪中,發現進入宗祠管委會、理事會的,多為飽經世事風霜的中老年人士。他們主動擔負宗祠維護管理、組織活動的責任,樂此不疲地為宗祠、為族人打義工。一是帶頭捐款。會長、副會長多的給宗祠捐款40~50萬元,少的有幾萬元。家里經濟條件欠缺、捐款少的,爭取為宗祠多做事。二是利用人脈資源,多方籌資,主持宗祠修復、維護,落實消防責任,確保消防安全。三是牽頭組織祭祖、修譜、濟困、助學等宗祠活動。詢問他們守護宗祠的初衷,多數人回答,為先祖守靈、為族人服務,我們心甘情愿。

這些七老八十的宗祠守護者,往往心存敬畏,癡迷先祖留下的物質、精神財富,將此視為家族傳世珍寶。我采訪過洞口縣洞口鎮伏龍洲蕭氏宗祠管委會會長蕭水林,他年已76歲,做過縣化工廠廠長、木器廠廠長。從2002年起,他與另外兩位宗祠管委會成員,發動族人籌資260多萬元,他自己帶頭出資20多萬元,啟動蕭氏宗祠修復工程。之后5年時間,他一直在工地監工至修復完工。他說:“我為宗祠做義工20年,我這一生值得。”

弘揚忠孝文化的價值何在

宗祠文化的核心是忠孝文化。對它的價值判斷,很久以來都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爭議。忠孝文化能在當下社會有用嗎?它能與主流文化價值觀契合嗎?它的消極影響如何克服,積極因素又如何發揮?如此等等,需要時人作出恰當回應。

忠孝文化無疑是封建文化的一個遺存。它的本意為宣傳忠君、愛國、孝悌、睦族等儒家思想,倡導做忠臣孝子,精忠報國,其宗旨是維護封建社會秩序。近代中國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打破了忠孝文化,翻轉了社會底層,開啟了人民主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紀元。五四運動以來對忠孝文化不作這樣的批判和否定,就很難沖破舊思想、舊文化的束縛,建立起人類歷史上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經過反思“文革”和改革開放洗禮,黨中央提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我們重新認識、估價忠孝文化提供了新的視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在新時代繼承、吸收、運用忠孝文化有益價值指明了方向。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審視,傳統的忠孝文化,其主導價值與當下倡導的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孝敬父母、敬業誠信,有相近、契合的一面。利用其積極因素教育子孫后代,影響社會風俗,輔佐基層治理,維護社區秩序,無疑是有益的。大的方面,對于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乃至對于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有它的積極作用。

忠孝文化的核心價值,一是它維護國家獨立、統一、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它本質上是愛祖國、愛中華民族的。二是在一個族群內,它倡導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節儉廉潔、遵守法度、誠實守信,這些理念不僅維護了家族、村社的倫理秩序,而且維系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和中華文明的連綿不絕。三是它主張族人通過苦讀成才,實現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這里面有鼓勵上進、為國育才,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積極一面。而忠孝文化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等阻礙社會進步的陳腐觀念,應當摒棄。傳承宗祠文化,也宜取其精華,趨利避害。

宗祠文化傳承究竟能走多遠

調查走訪宗祠文化,能接觸了解許多社情民意。個中有我的思考,也遇到一些來自基層的發問。一是部分宗祠長老反映,當年發動族人捐資修繕宗祠時,有基層干部認為這是搞封建迷信。二是也有基層同志擔心,宗祠活動開展會不會坐大宗族勢力,削弱或挑戰基層黨政組織的治理權威。三是宗祠文化畢竟是舊思想、舊制度的產物,能否批判繼承為新時代所用,社會精英層的認識不盡相同,往后走會不會出現反復和折騰。這些認識和疑慮,涉及到宗祠文化傳承下一步是否會自生自滅或再度沉寂,它究竟能走多遠。

如今,宗祠文化依托的社會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傳承宗祠文化應該與時俱進,不宜停留在改變“人心不古”的粗淺見識上,一些新的情況新的苗頭值得主動跟進。一是不少宗祠傳統活動已經停歇或基本熄火,而宗祠的休閑、娛樂、文化、旅游功能逐步顯現。這是市場經濟選擇與鄉村旅游興起共同作用的結果,能為產權經營者、族人、村民增加現實的經濟收益和活動空間。納入公產管理和平臺公司經營的城鄉宗祠這方面更甚。二是祭祖、續譜、和族等傳統禮儀、教化活動,在管理團隊籌資能力比較強,會長、理事長熱心擔當的宗祠活動開展地頻繁一些。由此看來鄉村經濟發展和村民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向往精神文化,熱衷公益事業,傾心打理族務,追求光耀門楣,意在奉獻桑梓的鄉賢多了起來。三是宗祠文物保護等級比較高,產權明晰歸屬族人所有的,管護、修繕的責任比較落實,族人參與宗祠維護、禮儀、教化活動比較自覺,管護人員以守護先祖留下的族產為榮。這些新的走勢和氣象,應引起研究者關注。

湖湘大地遺存下來的宗祠,多數是集一代建筑、雕刻、書法、繪畫等技藝之大成的瑰寶。它是一座藝術寶庫,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欣賞價值。這些散落在城鄉的文化遺產,越往后越是稀缺。后人的復制、仿造,很難達到明、清、民國時代的手工技藝水平。宗祠建筑中的精品,已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體系,走上依法保護的軌道。用心保護好這些為數不多的文化遺產,是我們這一代人和今后若干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務必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子孫后代能看到先祖在建造禮制建筑方面的智慧和用心,能從中領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宗祠文化的規勸、浸潤和熏陶,是比較管用的,它在民間往往具有春風化雨的力量。我問過從外地返鄉參加宗祠祭祖、助學、表彰活動的年輕人,他們告訴我,回村祭祖是自愿的。他們說,像賺錢、發財、升遷要走正道,做人要敬老愛幼、勤儉持家,糟蹋糧食、做壞事會遭天打雷劈,立身要講誠信、不能辱沒祖宗,要對得住天地良心等等,這些祖先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族訓、家訓,深刻在人們心中。它教給子孫的是淺顯的做人道理,做人底線,它對人的一生都起潛移默化作用。一般的時事學習和教育灌輸,還達不到這個收效。而發揮鄉村“五老”立德樹人作用,以祖輩口傳心授、諄諄善誘、以身作則,帶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入腦入心,也需要從宗祠文化中汲取滋養。

正在進行的社會轉型,解構了一些正常的民間倫理秩序,而新秩序的建立、完善,有一個探索和逐步規范的過程。上個世紀90年代,歌手孫悅在《祝你平安》中吟唱“你的所得還那樣少嗎,你的付出還那樣多嗎”,其中的勸慰“請你多一些開心,少一些煩惱”,至今歌猶在耳。后來患病早逝的女博士于娟,寫作《此生未完成》時感嘆:“在這個世界上,名利權位,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她們的勸慰和醒悟,折射了當下民眾在社會轉型、職場打拼遇到的愁苦、無奈與掙扎,這恐怕需要從源頭上解開人們的心結。現在國家發展了,老百姓生活好了,雖身處盛世,仍然少不了矛盾、問題和煩惱。“人生不滿意者十之八九”,人們對美好愿景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正如社會道德誠信缺失,教育醫療改革完善,發展癥結的破解等等,解決累積的矛盾不僅尚需時日,而且新的問題和風險還會不斷冒出來。古人說:“禮失求諸野。”歷經世事變遷留存的宗祠文化,恰好具有人生解難釋疑的疏導功能。順勢引導的好,它可以幫助緩釋因心理不平衡觸發的痛楚,可化解市場經濟急功近利帶來的某些弊端,給城鄉人口流動和職場競爭加劇的社會一個安放心靈的精神家園。它或許能夠為世人悟透利義,學會看開放下,追求向善上進,為讀書人堅定理想信念,克服言行不一,樹牢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一個與主流文化價值相互補充的人生指向。

建設民主政治與法治國家,致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變革,最終都會朝著遵循客觀規律,回歸科學理性的方向走。我們黨正在推進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開拓了康莊大道。彌補制度、機制的缺失,主導力量要依靠黨政組織不斷改進治理。發揮宗祠文化的輔助治理功能,應該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有序進行。宗祠管委會和理事會的成員,要主動接受黨組織的領導,圍繞黨政所急、族人所需,宗祠所能,多做一些有利凝聚人心、有利鄉風文明、有利鄉村發展的善事。傳承宗祠文化,應積極跟進黨和國家的治理方略,尋求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在形成合力、推動善治上找準自己的位置。總之,對近代中國歷史發展已經作出的基層治理選擇,我們應該維護和珍惜。只有這樣,國家、民族才能減少折騰,不斷興利除弊,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1年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老师机在线AⅤ | 在线资源AV每日更新不卡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