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省發改委獲悉,省委、省政府日前下發《甘肅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 甘肅日報 1月4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一個地域未來發展的長遠大計。據《實施方案》稱,將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筆者以為,在當前一些地方經濟粗放式發展、破壞式發展的當下,能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更是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但要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尤需貴在“持之以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毋庸諱言,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對生態文明具有決定性影響。正如有專家所言“環境污染不僅是一個技術性問題,更是一個由社會結構、社會過程和社會成員的行為模式長期累積而成的社會問題”。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永續發展保證。而以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著力構建“一橫兩縱六區”為主體的城市化、“一帶三區”為主體的農業、“三屏四區”為主體的生態安全三大戰略格局等八項重點任務,是規避地方經濟發展中急功近利、顧此失彼的思維短板。但是要確保《實施方案》落地實施,達到預期目標,這需要地方決策者和管理者在認識上應當先行一步,真正在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上有所作為。
有道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態文明它是一種文化倫理觀,是用于指導全社會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形態。生態文明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它不但需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行動自覺性、措施有效性、工作持續性,更需要凝心聚力讓地方發展實現轉型跨越的蛻變,這也是地方管理者執政為民、實心實意改善民生的過程。為此,在準確把握新理念、新制度、新舉措同時,更要調整產業結構、關停污染企業、淘汰落后產能、自覺擯棄污染項目,堅決不要污染的gdp,走新型工業化路子。
誠然, 任何一個地方的生態文明建設都是一項長期任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正如方案所述:將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綜合施策,分類指導,毫不動搖、持之以恒地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確,這是一個既簡單,又難以操作的事情。而要讓制定好的《實施方案》不落空,筆者愚見,首先要嚴、要制度化;要嚴格按照八項重點任務進行規劃與建設,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要在實施過程中深入實際,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提高所有民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同時建立起區域協調聯動機制,實現地方經濟發展與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協調,成為“一盤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
俗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更是民生之基、民心所向。《實施方案》是對地方治理理念的實質性提升,愿能夠加緊落實、持之以恒,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守土有責。(魚予)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