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中國 熊丙奇專欄
“不回北京了,離家太遠。”老家在江西九江的郭玉鳳之前一直在北京從事家政工作。她告訴記者,年后打算跟兒媳婦在老家開個小飯館,同時還可以照看孫子孫女。上億農民工春節前集中返鄉,春節后再度進城務工,是中國一道獨特的風景。但近兩年,像郭玉鳳這樣過完春節不再回城的農民工越來越多。農民工選擇在家鄉找工作或創業已漸成趨勢。(中新社2月8日)
由于城市生活壓力大,而鄉村建設創造了新的機會,選擇春節后不再回城的農民工確實有增多的趨勢,但毋庸置疑,城市和鄉村的差距擺在那里,進城務工在很長一段時期還會遠遠多于從城市返鄉。而針對準備返鄉就業或創業的農民工,如何讓他們愿意真正留下來,不再考慮去城市發展,這是當前鄉村建設的機遇與挑戰,在筆者看來,除了給返鄉就業或創業的農民工提供工作機會、創業優惠之外,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是,盡快改善鄉村教育,提高鄉村教育質量。
對進城務工人員的調查顯示,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為了給子女更好的求學環境———孩子讀書從鄉村,集中到城鎮,再向中心城市發展是近年來鄉村孩子讀書的基本軌跡,一些鄉村學校凋敝、空心化,與城鎮學校的人滿為患形成鮮明對比。可以說,鄉村教育的沒落,加速了農民工進城,而農民工進城,又讓鄉村教育更沒落———鄉村學校的生源越來越少,辦學僅僅是低水平維持。對于準備返鄉就業或創業的農民工來說,這種鄉村教育局面,無疑是很大的阻力,除非他們的子女已經完成學業。于是大家所見的是,準備返鄉就業或創業的,大多是年紀偏大的農民工,而那些青壯年農民工并不準備返鄉,相對而言,他們可以在城市找到更好的就業機會,另外,也想給孩子找一個更好的求學環境。但眾所周知,建設新農村,迫切需要的是青壯年———當下的鄉村,主要是老弱病殘幼,缺乏生機活力。
我國鄉村教育薄弱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關注,我國政府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鄉村教育建設。但是,在鄉村基層地區,還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建設鄉村教育對發展鄉村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抱怨建設鄉村缺乏人才,可是他們卻不愿意辦好教育,在他們看來,辦好教育需要大量投入,而且,教育辦好了,人才反而會離開鄉村,鄉村根本得不到人才。這種抱怨不無道理,尤其是目前的基礎教育體系,采取升學教育模式,是把考上大學“逃離鄉村”作為鄉村孩子改變命運的出路。在鄉村存在一個“悖論”:當地基礎教育越發達,地方反而越貧窮。這就要反思我國鄉村教育的內容、模式了。
發展我國鄉村教育,要把教育的發展與鄉村建設結合起來,需要切實解決兩方面問題。其一,要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強化省級財政統籌,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尤其是大幅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讓鄉村學校的辦學質量得以提高,這是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的必然選擇,因為地方政府很難靠得住,除了財政實力有限之外,地方政府官員不重視教育投入的現狀也難以很快改觀;其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我國必須改變原有圍繞精英教育的基礎教育升學教育模式,要針對鄉村發展、建設,來改造鄉村教育內容,鄉村基礎教育應該為鄉村地區的發展培養人才,而不是讓他們以考大學為單一目標,即便考不上大學,也不愿意在鄉村生活,另外,我國應大力推進把一些本科高校或者高職高專院校辦在縣上、鎮上,這既可以促進高等教育資源的均衡分布,也可把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否則,城鄉二元結構下的人才單向流動,以及鄉村和城市的割裂很難融合。
每年春節期間,大城市的“空城”、鄉村的“凋敝”、城市的用工荒和農民工返鄉,都被熱議,現在是需要切實的行動了。促進城鄉均衡發展,讓城市和鄉村生活能成為每個公民的自由選擇,這需要在鄉村端多發力,對于鄉村,要重視經濟建設,但更要打好教育的基礎,只有好的鄉村教育,才能喚醒沉睡的鄉村,煥發出鄉村的生命力。
(作者系教育問題專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都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