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大效”脫貧,著力在“脫愚扶智”
3月8日上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來到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教育界別聯組會上,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做出回應。會上,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中國科協常委饒子和、錫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杰庭等14名委員先后發言,聚焦教育精準扶貧、“兩個一流”、民辦教育等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人民網,3月9日電)
“十三五”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2020年,我國的貧困人口要如期脫貧。脫貧攻堅,離不開政府的引導、離不開企業的幫扶、離不開學校的培育人才、離不開貧困人的自我努力。其中,學校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治愚”和“扶智”,根本手段就是發展教育,只有用知識武裝好自己的頭腦,才不會被戴上貧窮的帽子。
我國目前教育事業的現狀是:貧困地區的教育條件艱苦,教師的待遇水平沒有跟上,很難留住優秀教師,這就存在引不進優秀人才、留不住已有優秀教師。一些專業院校、職業院校及地方院校沒有對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樣性給予足夠重視,再加上受到教育事業行政級別化的影響,紛紛盲目轉型升級進而趨同發展,導致高校培養的大量人才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教訓是深刻的。
作為學校,要懂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必須要用知識來清除大腦的貧困。學校的責任不只是教書育人,重在對教育的那一份責任心,所有的工作只要有了責任心,才能立足,才能不愧對一方父老鄉親。
作為基層政府,要加大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投入,需加大城鄉教師交流頻率,實現城鄉教育統籌,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不均衡的差距農村扶貧開發不應該急功近利,應該看到貧困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貧困,更是精神上的貧困、觀念上的落后。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國家教育經費要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從對教育上的扶貧也可看到對貧困農戶的扶貧,同樣的重要,同樣的艱難重重,但是只要把細化的工作措施抓落實了以后,才能在脫貧攻堅上下大力,出大招,見“大效”。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縣片口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