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桂陽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實施情況調查
編者按: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天然地具有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各種服務的功能,是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有生力量。但由于規模有限、資金力量較弱,合作社在擴大服務范圍、延伸服務功能上還存在諸多困難。
“今年下了兩場雪,瑞雪兆豐年啊,湊巧我們合作社接了兩種單,有活干了。”3月10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太和鎮榜山村,何銀保組織機手冒雪春耕。
何銀保是榜山村聯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他所說的“兩種單”,一種是承接縣政府財政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政府訂單”,一種是招攬到其他農戶請合作社代耕代種的“農戶訂單”。
這樣“左右逢源”的好事緣于2015年起桂陽縣政府推行“財政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桂陽是湖南首批“政府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的試點縣。試點推進情況怎樣?如何協調與“農民付費服務”的關系?發展數量居郴州第一、湖南前列的桂陽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最好的見證者。
“兩條腿”走路:政府購買服務少農民付費服務多
既是湖南農業大縣,又是勞務輸出大縣,桂陽縣對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需求迫切。據桂陽縣農機局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是勞動力嚴重短缺,另一方面是煙葉、水稻等特色農業生產要發展,因此,培育以合作社為主的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成為必然。
“我們要‘兩條腿’走路,一條是政府購買服務穩步走,另一條是農民付費服務要跟著走,政府穩不住,農民跟不上都不是好事。”桂陽縣農業局總農藝師曾春初認為。
在桂陽縣農業局局長唐和光看來,走政府購買服務這一條路,既是響應上面的號召,又是自身的選擇。“桂陽還有3.8萬多貧困人口,絕大部分都在農村,這些貧困家庭資金缺、勞力弱,從事農業生產更需社會化服務。”
去年3月,桂陽縣在郴州市率先啟動了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該縣農業局作為購買主體,通過整合財政預算資金和原基層農技補助項目資金55.5萬元,與6家專業合作社簽訂了1300余畝農田的購買服務合同。按照翻耕平整150元/畝、機插100元/畝、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50元/畝、機收100元/畝的標準,向合作社發放補貼。
“和別的試點縣不同,我們全部選擇合作社來承接社會化服務,是因為桂陽合作社不僅發展數量多,而且服務質量高,與政府、農戶的關系緊密,信任度較強。”曾春初說。去年試點面積1300畝,雖然實際超額完成任務19畝,但相對于桂陽全縣60多萬畝水稻來說猶如杯水車薪。
因此,桂陽“農民付費服務”這種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還占主體。
服務“雙主體”:服務自身強發展服務外包增效益
“通過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合作社能夠增強發展實力,更好地服務自身。”在曾春初看來,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抓住水稻生產中機耕、機插、統防統治、機收四大關鍵環節,有力引導專業合作組織更專業化、更細化地去開展服務。
承接了300畝政府購買服務任務,領到了每畝400元共12萬元的服務補貼,何銀保感覺合作社發展“強筋健骨”了。聯豐合作社本來以專業化、全程機械化集中育秧、插秧為主,在承擔試點任務后,他另行融資10余萬元組建專業化統防統治隊伍,購置施藥器械9臺,大大提升了病蟲害專業防治技術。隨著統防統治的推進、機械化生產的應用范圍擴大、設施設備的添置完善,有力地促進項目區域的土地流轉。何銀保決定今年再增加200余畝水稻生產面積。
相對于服務自身,服務外包更能帶動作業收入,增加社員收益。唐和光分析,隨著“政府購買服務”試點項目帶動,合作社深得農戶信賴,除財政補助資金外,承擔的服務面積成倍增長,效益也隨之提高,如普惠農機專業合作社2015年獲得和平鎮白杜村等地的水稻專業化統防統治合同,面積達到8700余畝,實現經濟效益10余萬元,較2014年增加10倍。
嘗到甜頭的不僅有合作社和農戶,政府也從中受益。桂陽縣副縣長龔茂禮認為,一方面,隨著試點工作的開展,這讓當地農戶真正感受到政府全力支持糧食生產;另一方面,大大地節省生產成本,有利于減輕農業面源污染。
推進遇“雙難關”:資金補貼缺口大后續服務跟不上
在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6個合作社中,聯豐合作社是承接面積最大的一個。何銀保認為,按合作社目前的人力、機械配備,至少能夠承接1000畝。“目前面積太少,靠政府吃飯,我們能吃得飽一點,但要想吃得好一點,還得靠自己去搶訂單,攬業務。去年,通過農民向合作社付費這種方式,我們幫別人代耕代種2000多畝水稻。”
“縣政府不是不想多給,而是這一項試點上級和下級財政暫沒有同時配套資金,縣本級財政壓力大。”曾春初估算了一下,就按現行400元/畝的補貼標準,僅39個重點貧困村實行“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資金缺口就達3000多萬元。
資金的壓力遠不止于此。政府補貼400元/畝,而實際生產4大環節內容需要投入約750元/畝。何銀保說,服務面積小的農戶無法補齊服務費用,合作社通常是免費服務,但長期看不可持續。
桂陽縣農業局今年安排試點任務面積3000余畝,需要資金150余萬元。如何解決資金短缺的難題?農業局建議進一步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大上級財政資金爭取力度,擴大縣級財政資金預算。
“我們優質服務別人,誰又來真心服務我們?”普惠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峻德直指,除了資金缺口,后續服務跟不上是另一大難關。去年下半年,由于遭遇了較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加上農機設備出故障得不到及時維修,合作社代收服務被迫延遲。
這也是政府相關部門的尷尬。桂陽縣農機局調查發現,農業社會化服務主要依靠機械化,但由于機具返修率高,而且不同的產品、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經銷商各自聘請不同的維修人員,按全縣各地農戶的需求上門服務,各自調度,效率低、誤時誤工;而且在縣、鄉兩級能對插秧機、收割機等新型機械進行維修的專業維修店幾乎是空白。
對此,桂陽縣農機局建議,應該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把全縣的農機經銷商、生產廠家的售后服務人員和縣、鄉兩級農機維修人員進行優化配置,在縣城和中心鄉鎮組建農機維修中心,讓企業采取售后服務外包的模式與農機維修中心簽訂服務協議,讓農機維修中心為農戶所購買的各式農業機械提供售后服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年03月15日05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