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效仁:“返鄉日記”隨筆豈能隨意

[ 作者:劉效仁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21 錄入:7 ]

父親瀕死兒子卻用低保金行樂痛快、農婦組團約炮、媳婦罵婆婆老不死、低保夫婦不顧兒子常年酣戰牌桌……《財經》雜志微信公眾號214日發布記者高勝科的《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經新華社調查,該返鄉日記并非返鄉之作,文中描繪的禮崩樂壞的時間、人物、地點都是虛構的

面對老家支書程顯英的電話質問,高勝科承認我這個春節沒回去我想寫鄉村的現象,不是新聞報道,時間、人物、地點都是虛構的,每個人不要對號”,“本身就帶點真真假假的東西。(20160226日人民日報)

  日前,財經雜志已公開道歉。所附高的道歉短文稱,我的錯誤在于沒有返鄉但文章卻以現場紀實的方式表述--涉及到家族人事,在姓名、時間、地點、部分信息上模糊加工,影響了這篇隨筆的準確性與客觀性、嚴肅性。(20160228日大連晚報)

今年春節期間,敘述個人親歷見聞的返鄉體文章走紅,尉為大觀。既有農民博士兒媳的真實描述,也有大學生返鄉的現場見聞;既有專家視角,也有民間關注;既有新農村的亮麗點綴,亦有留守兒童、老無所依、農村剩男與無價彩禮以及禮崩樂壞的沉重思考。雖然見仁見智,倒也宅心仁厚,一片冰心在玉壺

所幸,這些返鄉日記從不同視角揭示了三農的真相,激發了公眾如何反哺農村深層次思考與建議,自然也為高層決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當此時也,身為記者,真實的狀寫家鄉的現場與面貌,對三農零距離觀察與思考,實是職責所系。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之類,堪稱新聞學的常識,也當是記者理當恪守的道德底線和職業追求。《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新聞采訪活動,應遵守法律規定和新聞職業道德,確保新聞報道真實、全面、客觀、公正,不得編發虛假報道。違反規定將給予警告、罰款、吊銷其新聞記者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雖說高勝科在文章開頭,信誓旦旦寫道:我要寫的故鄉雜記卻顯得些許殘酷和悲戚,可惜這并非杜撰虛構,而是真實的寫照。”“我的故鄉如此淪陷的方式,以及這首難唱曲的哀婉程度,都顯得荒誕不經。然而打骨子里卻視新聞真實為兒戲,視職業道德為兒戲,視鄉民的名譽權為兒戲。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寫的像春秋筆法一樣,像小說一樣。

既是春秋筆法,自然可以肆意臆淫;既是小說手段,自然可以向壁虛構,于是就有了村婦組團約炮之類的禮崩樂壞,有了被妖魔化的家鄉和被埋汰的父老鄉親覺得太憋屈把家鄉寫得一點人味都沒有了為啥要敗壞自己的家鄉呢?真得不知道,給鄉親潑臟水的高勝科,將來何以見江東父老?

誠如新華社所論,一個媒體人的假期作業,變成涉嫌虛構的新聞報道;一個原本隱藏文中的低俗細節,成為轟動網絡的文章標題;一個微信公眾號的填版之作,成為點擊量驚人的話題……一則虛假新聞對媒體公信力、網絡輿論環境、社會生態都會造成不小的損害,委實不可小覷。即使如此,高勝科卻自辯本文虛構事實僅僅關乎隨筆的準確性與客觀性、嚴肅性,如此避重就輕,顯然意在敷衍塞責。

將隨筆當隨意,杜撰新聞,虛構情節,丑化農民,徹底違背職業道德,高勝科已喪失了做記者的資格。《財經》雜志除了公然道歉,當立即開除失德記者。筆者同時建議小東溝村委會不妨將高訴上法庭,以維護村民的聲譽尊嚴。

作者地址:安徽省碭山縣道北東路4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夜夜 | 中文不打码网站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视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 | 亚洲专区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