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天津市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對一批來自西班牙的不合格進口水果實施了監管銷毀。據了解,這批西班牙進口水果為鮮檸檬和鮮橙,共計2000多箱,20余噸,貨值約為1.4萬歐元,是天津口岸首次進境的西班牙水果。
我國自2011年以來就一直保持著全球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的地位,這個特殊的貿易角色不禁讓人發問:為何曾經的農業大國如今高度依賴國際農產品市場?我國緣何成為全球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今天已經有不合格的農產品出口到我國,將來呢?我們難道要讓農產品進口成為常態嗎?我們的國家和龍頭企業究竟該怎么做才能扭轉這種局勢呢?
農產品進口成常態的原因
從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來看,國內主要的農業經營模式仍為小規模的家庭經營方式,與國外大農場的規模化經營方式相比,無論是在生產成本還是產品質量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這種并存的生產模式造成的矛盾,導致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上很難聚集競爭優勢,這或許是我國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根本性原因。
國內產品缺乏價格競爭優勢
國內農產品與國外農產品相比缺乏價格競爭優勢。當前的中國農業仍以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難以實現由規模化和集約化帶來的成本下降,再加上由于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農產品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為了保護國內農業生產者的收益,防止“谷賤傷農”,我國政府實施了糧食最低收購價制度。這一制度雖然保護了種糧者的利益,但是市場機制也受到人為的干預,國內糧食價格被抬高,相比較國際市場上尤其來自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國內以糧食為代表的農產品高價格嚴重缺乏價格競爭力。
消費升級推漲進口需求
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水平提高增加了對進口農產品的需求。隨著國內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和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健康、高品質農產品需求日益上升。因存在對國內環境污染、食品加工安全的擔憂,與國內農產品相比,進口農產品在品牌、質量、口碑、功效等方面更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2015年,主要進口農產品中,蔬菜及水果、花生油、橄欖油、食糖的進口量同比增長了12.6%、36.2%、7.8%、39%,增勢顯著。未來,隨著國內內需型經濟的轉變和消費潛力的深度挖掘,進口農產品還將擁有更廣闊的拓展空間。
國內農產品結構性短缺
結構性短缺來源于國內農產品生產結構性矛盾的存在以及不同農產品需求量的差異。我國農產品供應品質失調,存在一般品種多,優質、專用品種少的問題,這也是結構性短缺的表現之一,目前只有通過國際市場進口才能彌補國內短缺品種供給問題。
面對這種種問題,國家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國家戰略,通過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提高農業、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對于企業來說,品牌農業成為了應對國際農產品進口沖擊的抓手,在農業品牌化建設的道路上,企業扮演什么角色,該怎么做呢?
首先:“不看工廠,只看董事長”,企業的觀念要升級
董事長決定著企業的戰略方向和路徑,董事長要時刻保持觀念的升級,要做品牌的競爭,而不是惡性的價格競爭,要把品牌農業作為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的開創性產業來做。
煙草大王褚時健75歲再創業,將生命最后定格農業,現年盈利3000萬,成為橙子大王;
宛西集團董事長孫耀志依托八百里伏牛山天然資源,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和藥食同源文化,雙跨中藥和食品兩大領域,繼六味地黃丸之后,將香菇醬做成全國老大,開辟出一個受人追捧的全新品類和全新市場
好想你董事長石聚彬立足家鄉,放眼中國大棗產業,通過觀念突破、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實現了中國大棗產業化、現代化、品牌化。
中國豆腐第一股天人和股份公司董事長俞加通不遠千里從浙江來到寧夏,二十個嚴寒酷暑專注豆腐,從小作坊做到現代化工業化經營,發誓“生為豆腐人,死做豆腐鬼!”。
農業走出去戰略的實現,拜托農產品進口的常態、廚房餐桌食品品牌的創建,呼喚有遠大理想和有偉大責任的企業家!品牌農業,必須從老板做起!
其次:系統的頂層設計幫企業少走彎路
大家知道本屆政府執政之后,對整個國家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系統的頂層設計。
企業一樣,尤其是處于這樣一個巨變的時代,一定要重新思考,我們到底要干什么事情,走到什么階段,我們遇到什么問題,怎么破解這個問題,從企業定位、戰略目標、實施路線、步驟、模式,乃至資源配置等各方面進行系統規劃。
農業擁有最復雜的產業鏈條和企業生態,必須站在全局高度系統化思考,跳出產業困局和思維僵局,一開始就要進行頂層設計,并快刀斬亂麻,畫出發展路線圖和關鍵點。
我常說:做農業沒有捷徑,選對路徑,不走彎路就是最大的捷徑。路徑決定命運,如果你的路徑出了問題,企業的很多方面都會出現問題。真心的跟我們企業家來講,一定要重視路徑的規劃和頂層設計的規劃。
第三:與政府,行業協會共同努力做好品牌維護
我們的很多企業在農業品牌建設過程中對于品牌保護的認識與重視度不夠,尤其是在區域品牌與企業產品品牌共建運行模式上存在誤區,許多的龍頭企業在響應政府號召打造區域品牌的時候丟失了企業產品品牌,使得許多的中小企業趁機通過價格競爭進入市場,借用區域品牌作亂了市場。
企業要與政府的監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共同制定行業的標準,抬高門檻,龍頭企業要配合行業協會制定標準的推廣,避免出現“有標準不執行”的情況發生,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出一份力,同時幫助中小型的企業積極的去整合重組,共同執行行業標準,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在保護好區域品牌的同時,要做好企業自身品牌的建設。韓國正官莊,一個品牌一致對外,政府在背后支持,企業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正官莊六年根高麗參成為韓國的三大國禮之一,暢銷全球。
在美國,幾乎每一種農產品都有行業協會,比如美國的新奇士橙協會,華盛頓蘋果協會、愛達荷土豆協會、加州杏仁協會等等,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本行業的經濟利益,促進本行業的健康發展,一方面幫助本行業找尋銷售的渠道,另一方面負責對外宣傳本行業產品的價值,更是直接參與企業品牌建設,強大的行業協會是美國農業得以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做好品牌維護,企業勢單力薄,需要政府與行業協會還有消費者們的共同努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長城不是一天筑成的,在我國農產品走向品牌化、國際化的道路上,農業企業任重道遠,企業的觀念要跟得上,品牌的頂層設計要跟得上,品牌保護措施也要跟得上,讓消費者相信中國的產品品牌,同時讓品牌走出去,盡快扭轉農產品進口常態的局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產品市場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