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延遲退休是社會熱議話題。國務院日前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方案”。但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卻有一些年齡并不算大的“局辦委”或鄉鎮“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員向上級打報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務員50歲(或50多歲)以上可退居二線、享受比在職時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請“早退”,成為“休而不退”的“散吏”。(人民網4月5日)
隨著新一輪機構改革,不少打散的機構開始合并、撤并,以及過往地方超配干部需要消化,加之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機制的不斷完善,讓一些地方不得不一代新人換舊人。但為了避免引發矛盾糾紛,于是鼓勵適齡領導干部主動退休的做法就紛紛出爐,其中湖南這種加錢“早退”的做法只是其中之一,對于部分升遷無望,工作壓力山大的領導干部無異于一條新的出路。不過人為制造“吃空餉”的問題也必須正視。
通過加錢“早退”的方法,的確可以刺激一部分領導干部主動退居二線,但為什么限于領導干部,而不是工作量大、任務重的普通工作員?試問普通工作員就該頂著科員的帽子干至60或65歲退休?再則,50歲就試圖“早退”的官員,真能指望他們享受著高一級別的待遇發揮余熱,做好傳幫帶,繼續為人民服務?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以,這種加錢“早退”的政策,即使打著為年輕干部讓路的旗號,也難掩背后以權謀私的本質,也凸顯了官本位和利益改革之難,根本就是干部能上能下機制的絆腳石。所以,加錢“早退”不是干部隊伍建設的創新,而是一種倒退。
現在地方借助干部能上能下機制,推進“干部年輕化”,除了響應中央號召之外,更是基于增強干部隊伍活力,提高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但不能“為了年輕化而年輕化”。曾經湖南地區屢屢出現的官員子女“蘿卜栽坑”及“火箭提拔”產生的前車之鑒,已經讓提拔年輕干部成為一些地方領導頭疼的問題。因此,為年輕干部騰出位置,不是從中老干部的年齡上著力,更不是講究拿錢為人事改革鋪路。只有干部上的清白,下的坦蕩,才能走出“吃空餉”的窠臼,為新時期干部隊伍建設找到正確的出路。
當前,我國扶貧工作正處于攻堅克難階段,需要大批才能之士投身其中,這也為人才搭建了展示才能的平臺。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提出要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依據,這也為干部跳出不合理的“早退”怪圈指出了解決之道。因此,人事組織部門對這些試圖“吃空餉”的“閑散人群”,不能任其逍遙,應把他們集中起來,充分利用他們的人脈關系和資源,讓他們在推進農民脫貧增收上發揮余熱,不僅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也樹立了正確的用人導向,更兼顧了社會公平。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該上的上,該下的下,不讓能者落寞,庸者得利。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政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