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西等地調查發現,今年春耕開始以來,在“互聯網+”大潮影響下,各大電商企業借力春耕加快布局農村市場,部分農戶的農資購買習慣改變了,農資市場正發生變化。業內人士建議,農戶、企業善用網絡購買和銷售農資農具,政府部門應做好監管和服務工作。
●農業生產“觸網”農資購買方式變化
在江西一些地方發現,往年農民都是跑到鄉鎮、縣城購買農資農具。隨著越來越多的農資企業“觸網”,一些農民開始嘗試網購農資農具。
江西宜春豐城市的“80后”張俊杰是當地的種糧大戶,種了1800多畝田。作為“職業農民”當中較為年輕的一員,由于對網絡十分了解,經常在網上購買農資農具。“網上買農資農具非常方便,不會耽誤農活,而且種類很多,選擇空間大。不僅包郵,廠家還補貼運費和搬卸費,一年節省上萬塊錢不成問題。”張俊杰對網購農資很滿意。
通過對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工作人員了解發現,電商企業在前期鋪設的渠道和平臺基礎上,今年都在招商方面發力,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農資農具企業招到電商平臺。以農村淘寶為例,去年此時,農村淘寶只覆蓋了數十個縣,今年就發展到了遍布全國25個省份250余個縣市區,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點已經超過1.2萬個。
今年春耕前夕,阿里巴巴集團推出“農村淘寶春耕節”活動。淘寶線上集結了包括正大財團、荷蘭皇家帝斯曼、中農化等數百家國內外品牌廠商。根據農村淘寶內部訂下銷售目標,今年春耕期間預計達到全國10億元農資農具銷售額。在農村淘寶網站看到,網站專門開設了“農資農具”板塊,產品類型涵蓋化肥、種子種苗、農業機械等。
阿里巴巴農村淘寶事業部贛西區負責人周佳說,淘寶在宜春市設立了70多個村淘服務站,服務農業發展。今年農村淘寶春耕節啟動以后,僅萬載縣就有6家當地經銷農資農具經銷商與他們達成了合作意向,其中1家已經有40多種產品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上線。
●“互聯網+春耕”帶來農資市場多重變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表示,傳統的農資銷售面臨經銷商競爭激烈、利潤低、整合差,渠道層層加價,村民購買成本大,以及農民可選余地小、偽劣商品魚龍混雜、售后服務名存實亡等問題。
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認為,電商加速進入春耕市場,使得農民購買農資農具更加便利,品種選購更加多元化,農民傳統的農資買賣習慣逐漸發生變化。
在江西一些鄉鎮,傳統農資銷售渠道遇“冷”。江西進賢縣羅溪鎮上有5家農資銷售點,與往年相比,今年拉貨的車子少了一些。經營了十多年的店主說,歷來春耕時節都是生意最好的時候,但今年上門的農民少了很多,貨車普遍都裝不滿。店里也不敢進太多貨,擔心銷不出去。
在采訪一些本土農資企業時發現,已有一些企業開始“觸網”發展。多數企業傾向于與大型電商企業合作,也有些企業自建網絡平臺銷售。
江西省騰龍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養殖用的抗生素,在進賢縣政府部門牽線搭橋下與一家電商平臺簽約,計劃4月上線。總經理文濤說,原來完全依靠傳統渠道銷售,業績增長非常吃力。公司產品有五六十種,計劃拿五六種通過線上開辟新渠道。
神農大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勇浩表示,神農大豐總公司正在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和線下服務站。去年,總公司分別在北京和深圳建立了農資電子商務平臺。“我們在江西已經托管了近8萬畝農田。今后加盟公司的農戶只要辦理一張公司的惠農卡,就可以通過我們設立在鄉鎮的服務站,直接在網上選購農資,物流及與廠家對接則由公司負責。”周勇浩說。
網售農資在破解“農資賒賬”難題方面也成效初顯。一些地方農資賒賬問題嚴重,甚至演變成“不賒銷就不買貨”狀況,造成欠賬難收、壞賬頻現。一家化肥生產企業負責人說,往年總是想方設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讓農民現款購肥,但賒銷狀況改善并不明顯。相關村淘合伙人表示,貨到付款的電商交易規則已被農民廣泛接受,鮮少出現農資賒賬情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方城鄉報2016-04-1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