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房地產市場分化嚴重、庫存較高,去庫存壓力不容小視。我國農民數量龐大,收入也今非昔比,把他們拉進房地產去庫存的目標群體,無可厚非。而且農民曾經是很多行業去庫存的主力軍,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從理論上講,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的確是房地產去庫存的一種辦法。
當然,理論歸理論,如何使其變成現實才是最重要的。毫無疑問,現在農民的觀念變了,無論是對孩子教育的重視,還是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和城市居民區別已不是很大,有能力、有機會到條件更好的城市,他們也不會猶豫。所以,有錢的農民,大多已經在城市買了,現在沒買房的,要么是沒錢,要么是有顧慮不想進城居住的。鼓勵這部分人買房,就必須想辦法提高他們的實際購買力,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從鼓勵農民買房的城市采取的措施來看,大多是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利息補貼,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購房成本。對城市居民來說,這絕對是利好消息,可農民需要解決的不止這些問題。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決定了農民很難享受到住房金融政策,沒有住房公積金,出示不了收入證明,就難以獲得房貸支持,這無疑會降低農民的購買意愿。
有房住第一步,進城以后怎么生活是才是最重要的。就算農民有幸獲得了房貸支持,但銀行貸款必須要靠穩定的收入來支撐。而農民工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就業不穩定,流動性大,不僅增大了還貸風險,買的房子也可能長期空置,起不到真正去庫存的目的。筆者采訪過程中就遇到在縣城買房結婚的農村小兩口,婚后女的在家留守,男的到處打工,兩人一年見不了幾次。而且考慮到在農村還可享受醫療、養老和孩子教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在城市什么都沒有,最后他們把房子租出去又回到了農村。
所以,鼓勵農民買房為房地產去庫存,想法不錯,但要變成現實,還得金融服務、農民進城后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配套服務跟上,否則就成了空喊口號。而這也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甘肅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