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扶貧是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是州委、州政府精準扶貧、脫貧的重大決策和戰略舉措,是一項持續科學、綠色發展的政治、民生、德政工程。龍山縣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狠抓落實,同時轉變思想觀念,搶抓發展機遇,充分利用政策,破解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項目資金投入缺口大、民族文化挖掘不深、環境保護艱難等方面的“短板”和“瓶頸”,聚智齊力,把鄉村旅游與扶貧相結合這篇文章做好做實,讓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今年4月至5月,龍山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縣里相關部門在撈車河、自生橋等村進行了鄉村旅游扶貧工作專題調研,采取座談、走訪等方法,對全縣鄉村旅游相關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了解。通過對全縣鄉村旅游扶貧現狀和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旨在探索全縣如何真正實現鄉村旅游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促進貧困地區繁榮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龍山助力。
一、基本情況
龍山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神奇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由于受交通等客觀因素的制約,與周邊發達地區相比,全縣鄉村旅游起步較晚。作為國家鄉村旅游扶貧重點縣和片區縣,目前該縣有撈車河村、長春村、烏龍山村、洗車村、茨巖社區、太平村、楠竹村、楊家村、新建村等9個村進入國家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名單。近年來,龍山縣持續打造太平山森林公園,大力推進里耶古城區、八面山、惹巴拉、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烏龍山大峽谷、茨巖塘紅色革命紀念地 “六大”景區建設,積極扶持民間投資建成了馬鞍山、響水洞、滿天星、酉水農家、桂花村、農夫果園等鄉村旅游點,目前已有星級鄉村旅游點4個,景區景點的吸引力和接待能力不斷增強。
龍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扶貧工作,《龍山縣鄉村旅游脫貧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從今年起,全縣啟動實施“鄉村旅游脫貧工程”建設,全面推進9個國家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建設,切實保護和建設好57個特色傳統村落,建成一批特色小鎮、美麗村莊、自駕營地和露營基地,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力爭到2020年,實現國家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旅游年收入達300萬元,全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量達3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達12億元,帶動1.5萬人實現脫貧。
二、典型經驗
在龍山眾多發展鄉村旅游的村寨中,苗兒灘鎮撈車河村和里耶鎮自生橋村獨具特色,鄉村旅游扶貧效果較好。撈車河村和自生橋村均是依托所在地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成為全縣鄉村旅游的圣地。
撈車河村,位于龍山縣洗車河流域苗兒灘鎮,地處洗車河和靛房河交匯處。因古樸厚重的土家原生態文化、俊美的山形水系及生態環境受到專家、學者的親睞,因而被譽為“原生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博物館”、“土家原生態民居博物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土家織錦之鄉”。目前該村有農家樂餐飲業16家,每年創收100萬元以上;農家客棧床位103張,每年創收200萬元以上。據統計,近年來,該村累計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近幾年來,龍山縣投入近5000萬元重點打造撈車河村惹巴拉景區,一是修建了全長288.8米世界上最長最具土家特色的美麗土家風雨橋。二是修建土家族特色古建筑群。村中民居坐北面南,依山而建,整齊有序,景象壯觀。全村200余棟民居中,有明代建筑5棟、清代建筑58棟、民國建筑34棟,還有沖天樓、古式油房、擺手堂、風雨橋等特色建筑。這些古民居建筑及裝飾特色鮮明,風格明快,工藝精湛,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人文科學價值及環境與建筑藝術價值。三是修建土家織錦傳習所。土家織錦在當地被稱為“土花鋪蓋”,也就是“西蘭卡普”。早在千余年前,這里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生活——男耕女織,可謂是“家家有織機,戶戶有織女”,葉玉翠、劉代娥就是這里聞名遐邇的“土家織女”,先后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11年,撈車河村劉代娥土家織錦技藝傳習所納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四是保護土家族民間民俗。撈車河村至今保持著獨特的民族風俗,有哭嫁、擺手舞、茅古斯、打溜子、咚咚奎、龍舟賽等古老的習俗。
目前龍山縣已經成立了惹巴拉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對景區進行全方位的開發建設,重點保護原生態的田園風光和民俗風情,著力打造“中國土家第一村”,全面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按照“政府主導、公司經營、集體協管、村民參與”的運作模式,根據“一年夯實基礎、兩年基本建成、三年大見成效”的要求,引進了北京消費寶集團公司與縣政府合作,確立了“共同出資、合伙經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開發建設模式。
為提高鄉村旅游服務水平,今年4月,龍山縣在撈車河村開展了農家樂、農家客棧等專題鄉村旅游業務知識及技能培訓。
自生橋村,位于湘西四大名鎮---里耶鎮的八面山上,風景如畫,被稱贊為“中國南方空中草場”"空中跑馬場“。近年來,自生橋村憑借自身的地理資源,成為周邊地區自駕游的首選之地,全村喂馬50多匹,每年養羊2000多只,每年出欄羊1000多只,僅此兩項,村民每年可增收100多萬元,“跑馬溜溜八面山”和香氣撲鼻的烤全羊已經成為吸引全國各地游客的一張名片。為了更好的發展該村旅游業,根據里耶景區整體規劃,擬將對整個八面山景區進行打造。目前,上山的二級公路即將開工建設,后續投入也將在交通環境改善后適時落地。屆時,整個八面山景區將更加讓人流連忘返,對全縣發展鄉村旅游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桂塘鎮烏龍山村是烏龍山大峽谷景區的核心景區。全村現有330多戶、1286人。2014年,因該村旅游資源豐富,經濟相對薄弱,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將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游接待條件,發揮精品景區輻射作用,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縣旅文局扶貧工作隊、桂塘鎮政府、烏龍山村村支兩委組成聯合工作組就2015年—2017年該村經濟發展進行了扶貧調研和謀劃,確定了鄉村旅游富民的發展思路。
三、困難與問題
(一)鄉村旅游發展還很不平衡,大多數景點規模小、布局分散、吸引力不大,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
(二)鄉村旅游資金投入不足不均衡,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配套設施不完善。
(三)鄉村旅游產品結構、開發模式單一,缺乏龍頭品牌支撐產品和核心吸引力,市場競爭力較弱。
(四)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營銷意識不強。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專業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均,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旅游服務質量與游客的越來越高的要求不相適應。
(五)鄉村旅游文化內涵挖掘不足,旅游商品缺少地方特色。
四、對策與建議
(一)統一思想,提高對鄉村旅游扶貧的認識。 周邊縣市鄉村旅游扶貧實踐證明,旅游是促進扶貧最有效的措施和方式之一,能夠快速持久地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精準扶貧。建議每年召開一次全縣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將旅游產業發展工作列入各鄉鎮村重要工作議事日程,邀請旅游專家對縣直和鄉鎮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集中授課,從而進一步提高對鄉村旅游扶貧的認識。
(二)準確定位,科學規劃一批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點)。一是科學規劃。把鄉村旅游扶貧作為一項區域性經濟發展的系統工程來規劃策劃,要站在統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突出扶貧特色,堅持可持續發展,高起點制定全縣鄉村旅游扶貧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聘請高水平有經驗的團隊,對縣內有資源、有特色、能示范的鄉村旅游扶貧村(點)進行重點規劃和策劃。二是明確主題。全縣鄉村旅游扶貧應堅持“豐富文化內涵、突出區域特色”的基本方略,突出打造文化元素、生態休閑、健康體驗為主題的扶貧品牌。
(三)整合資源,夯實鄉村旅游扶貧基礎。一要加大政府扶貧的引導性投入力度。建議設立縣鄉村旅游扶貧專項資金,重點向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點)傾斜,每年整合相關項目資金,重點打造4—6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點),主要解決道路、水電、民居改造、游客中心、標識標牌、綠化、亮化、美化及旅游廁所等基礎及配套設施。每個示范村(點)由縣級領導牽頭,旅游部門策劃,縣直相關部門和所在鄉鎮按規劃負責項目實施,將此項工作納入縣年度考核內容,由兩辦督查室全程督查。二要拓寬鄉村旅游扶貧融資渠道。鼓勵縣內外企業、團體和民間資本,采用獨資、合資、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鄉村旅游扶貧開發。三要鼓勵和支持項目區農民以房屋、土地、技術、資金等資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富有活力的鄉村旅游服務經濟實體,創新“公司(協會)+農戶”的扶貧開發方式,提高鄉村旅游扶貧組織化程度,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四)科學管理,確保鄉村旅游扶貧持續發展。加強管理是確保鄉村旅游扶貧取得實效的關鍵。對已經建成好的鄉村旅游扶貧村(點),重在管理,才能促進與扶貧的融合。從周邊縣市發展成功經驗來看,各地因地制宜,各不相同,縣里層面可以成立國營的縣鄉村旅游開發管理公司,鄉村旅游扶貧(點)因地制宜可以采用村兩委+協會(企業)+農戶、企業經營、企業+農戶、股份制等管理模式,確保鄉村旅游扶貧持續發展。要設立扶貧崗位,安排扶貧戶勞力,從事相關能力的工作,從而帶動其脫貧。
(五)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要針對鄉村旅游人員素質不高,服務意識差等情況,整合旅游、人力資源、教育、文化等部門資源,開展經營管理 、食宿服務、接待禮儀、民俗表演、導游解說及市場營銷等方面技能培訓,加強現場指導,增強從業人員服務意識,提升其服務水平。要鼓勵村民興辦農家樂,搞好本土旅游商品生產和銷售。要重點挖掘土家族民俗文化,培養本土人才,組織開展好民俗文化的表演。
(六)創新機制,實現鄉村旅游扶貧效益最大化。一是創新鄉村旅游扶貧方式。對貧困戶開辦農家樂,在享受普惠政策的同時,建議納入村里無房戶(危房戶改造)計劃項目,享受農村危房戶改造資金支持。由企業開發的鄉村旅游扶貧點,履行優先吸納貧困戶勞力就業、收購貧困戶生產的農副產品等扶貧義務。二是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機制。堅持鄉村旅游扶貧資源集體所有,村民共享,公市鄉村旅游扶貧項目資金使用及利潤分配、項目受益戶等重大事項,使鄉村旅游扶貧項目真正惠及貧困戶。三是建立扶貧項目成果鞏固機制。制定村規民約,對扶貧項目,必須加強管護,建立“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充分發揮扶貧項目的持久效益。
作者單位:龍山縣人大常委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