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一文
是日,一位朋友給我轉發了這篇文章,其談到的問題是,從快手這個APP的視頻里看中國的農村。其實,之前是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卻沒有細看。當很多人都在談論和分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忍不住了,加上這個朋友這么一推,我仔細地看了看。發現問題還不少。
首先,對農村的誤判。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轉發這則文章的主要原因,我估計是對農村的這種自虐、玩的比較大等感到震驚和同情。但是事實上,我們不能把這則文章當成是“真相”,而應該將其看成是亞文化。所謂亞文化并不等于事實,它只是在農村的一種邊緣文化,是那些調皮一點的孩子吸引眼球的文化。他們與農村主流文化是不同的,他們更加的大膽、無謂,并且還語不驚人死不休式的做一些事情,突破了很多人的想象。按理說,這是城市應具備的,卻在網絡化的今天,不排除他們通過網絡、社會等模仿,學習到這些東西。并且再上傳到網絡中來吸引眼球。當我們從網絡中看到這些調皮的孩子所做的東西之后,就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并不意味所有的農村孩子都是這樣的。比如我們調查的湖北省、甘肅省、安徽省、上海市等地,都未見到農村(或城中村)的孩子有如此自虐的。所以,其不具有代表性。
其次,網絡的傳播在污名化農村。這篇文章出來以后,很多人都提到了這一點,覺得是在污名化農村的社會,覺得現在的農村孩子都怎么成了那樣?我也同意污名化的說法。從傳播學的原理出發來看,就是不可思議的圖片的沖擊力加上網絡上的不加判斷的思考方式,導致人們認為和想象農村是那樣,看問題可以想象嗎?還有,我們是否注意到,上傳這些視頻的孩子,也是通過網絡,而對于那些沒有這技術,不常去網吧等年輕人,他們是否也被注意了?顯然不是。所以,我們從一個點來看到了一個面,進而把農村想成是“潰爛”的不可一世了。這是對農村孩子的污蔑。
第三,嚴謹性不足。對一個問題的判斷,我們是否有冷靜地思考一下,他們所發布出來的信息是否嚴謹的考察過?難道從幾個視頻就可以下結論?如果可以這樣,我們從秒拍,小咖秀里看到那么多年輕的女性露胸,是不是就可以說現在的女孩子已經要不成了呢?他們的機理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獲取眼球,好玩,唯利是圖等等。所以判斷需要真正地實地調查和經驗抽取,而不是靠幾個視頻就下結論。并且,學人應該注意這個問題,媒體更應該注意,要有底線和考證,而不是“見風就是雨”。
同時,我們還應思考的是,是什么造成了現在農村年輕人的這些讓人錯愕的舉動,這些不可思議的文化和行為?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留守、社會開放等原因,但是我們是否想到,是農村的發展得不到關切所致?具體而言:(1)資源的匱乏;(2)思維的固守;(3)制度安排的偏斜和政策引導的不足。這些問題,加上城市化的浪潮,導致農村現在問題越發嚴重。一方面,農村的發展如果取得進步,那么底層的孩子們的文明度是否更高?如果留守可以得到解決,背后的戶口問題和生活成本問題能夠解決,那么他們是不是就不會在農村感染社會上的那些惡習,畢竟有自己的父母監督。同時,農村的政策照顧是否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切?顯然不足,這就會導致農村在城市化中進一步潰敗,那么留在農村的孩子就會非文明化的更深,特別是在網絡這個時代,他們想噱頭的博取眼球,好玩,無知等。采取逆文明的態度,雖然可以獲得粉絲,關注,但是它反映的是如今農村孩子們的生活現狀,有種被拋棄的感覺。進一步說,這篇文章起到的唯一價值就是引起我們農村這部分孩子的生活狀況有了關注和擔憂。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關注農村沒有錯,但是污名化農村卻不能接受。一方面,我們對一個問題的判斷,要有實證精神,要在調查的基礎上去進行,而不是靠幾個視頻來判斷。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的只是文化上的問題,是屬于亞文化,卻不是真相。所以,污名化農村,還不如建設農村來的更加實在。
作者系澳門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澳門大學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福建高校人文社科基地“農村廉潔建設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澳門社會學會理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