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講話謀振興尋找‘糧頭食尾’的金鑰匙”座談會上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王兆力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調研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對農墾改革發展目標做了全新定位,為農墾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推進農墾全面振興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學指南,是農墾破解難題、創新發展的金鑰匙。貫徹落實講話精神,既要全面準確領會講話精神實質,落實講話要求,又要學習掌握講話蘊含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突出問題導向,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
經過三代北大荒人的艱苦奮斗,黑龍江墾區形成了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特征突出、產業體系比較健全的獨特優勢,是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毫無疑問,發展現代農業是黑龍江墾區的優勢,也是墾區的立身之本。我們要按照總書記“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的要求,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更加突出問題導向,找準自身的短板和優勢,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在農業生產體系上,墾區現代物質裝備、科技、信息和標準化水平優勢突出。但從經營體系來看,用現代農業標準衡量,短板也很明顯,主要表現在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緩慢,市場意識不足,經營機制不活,社會化服務水平不高,部分家庭農場雖有一定的規模,但經營機制還停留在放大版小農經濟水平。
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龍頭企業門類多,行業領域廣,但產業鏈不完整,加工層次低,市場競爭力弱,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還不完備。墾區必須堅定現代農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推進規模化生產、合作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按照總書記要求,推動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
二、以“糧頭食尾”為抓手,大力轉方式、調結構,完善產業鏈,解決“有頭無尾”“虎頭蛇尾”“頭尾脫節”問題,提高市場競爭力
落實總書記“要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重要指示。當前,農業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失衡,墾區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結構調整任務更重,壓力更大。我們要立足墾區實際,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靠拼資源拼消耗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加快推進農業“三減”,抓好農業節本增效,在轉方式調結構上繼續探索新模式。加快調整種植業結構、農業產業結構、農產品品質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
墾區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在于調優農產品品質,往綠色、有機上調,保障農產品品質安全,發揮“北大荒”的品牌優勢,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注重節本降耗,提升市場競爭力。龍頭企業要圍繞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揮墾區農業生產體系強,組織化程度高的優勢,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按照總書記“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資與合資合作力度,將產業項目建設與完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結合起來,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做強做優做大綠色、健康、高端食品加工業,提高墾區產業化經營水平。盡快解決現有部分產業“有頭無尾”、“虎頭蛇尾”、“頭尾脫節”等問題。
三、深化企業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不斷釋放實現振興發展的新活力
貫徹落實好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不斷解放思想,善于用新的視角觀察形勢,用新的理念研究問題,用新的思路破解困難,找出新方法、闖出新路子、干出新經驗。通過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內生動力,煥發發展活力。當前,作為墾區農業產業體系中重要環節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還不夠強、不夠優,也不夠大。我們要瞄準短板發力,繼續深入推進墾區國有企業合資合作,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管理層和員工持股;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和具備條件企業與資本市場合作融資上市;推進四項改革措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切實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當前,尤其要抓住產權制度改革這個關鍵,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國有經濟活力和控制力。強化市場意識,補足營銷短板,努力適應并駕馭新商業模式、新經營業態,提升營銷水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黑龍江日報 2016年7月1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