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估計占GDP的35%,對GDP的貢獻率達到40%左右,對財政收入貢獻率達到45%左右。除經濟效益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更深層的意義在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推動城鎮化發展進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得怎么樣,對湖南經濟社會發展、農民增收、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影響。要適應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樹立“大農業、大食物、大資源、大生態”的“大農業思路”,著力調結構補短板,提高農業產業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動農村業態升級、產品升級、模式升級、產業鏈整體升級。
一、健全農業發展體系,搭建產業融合發展的載體
一是建立農業生產體系,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圍繞市場謀劃生產,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長株潭地區重點打造三網(“豬網”、“種網”、“米網”),洞庭湖區主攻現代農業物聯網,湘中南丘陵區重點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促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模式,湘西山區重點做好特色產業扶貧。加大規范、扶持、引導和推動的力度,將休閑農業發展與現代農業、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文化創意產業建設融為一體,拓展農業發展的領域和空間。
二是加快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引導先進生產要素進入農業。通過土地流轉和農業科技推廣,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形成多元經營主體共同發展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的對接,從簡單的產品收購逐步向育種、種養、加工、營銷、物流配送等農業全產業鏈環節延伸,實現縱向一體化和橫向規模化的有機結合。
三是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推廣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融合基礎型、農民合作社融合發展型、龍頭企業融合引領示范型產業主體,促進農資供應、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有機整合。從產業體系整體謀劃,著眼推進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實現一產強、二產優、三產活。要樹立“大食物、大農業、大資源、大生態”的理念,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由規模擴張向轉型升級、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分散布局向產業集聚轉變,大力推進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升主食加工,推介食品“老字號”,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扶持龍頭企業,推進加工園區建設,支持引導主產區發展加工業。從政府職能化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科技服務體系、咨詢與聯絡制度等四個方面著手,建立完善的產業服務體系。
二、推進機制、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引擎
一是建立利益聯接和利益共享機制。創新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合理確定收購價格,形成穩定購銷關系。支持龍頭企業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幫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鼓勵發展股份合作,利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紅”、農戶以土地等要素入股形式投入,入股農戶、企業與農戶實行反租倒包等較好的利益共享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增大交易盈余,讓處于產業鏈底端的農戶最大限度公平分享到產業增值收益。強化工商企業社會責任。鼓勵從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工商企業優先聘用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引導工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輻射帶動農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技術創新。強化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激勵機制。加大龍頭企業科研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開展依托行業協會、產業聯盟支持標準化、品牌化和創新能力建設的試驗。探索支持試驗、示范區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服務能力建設的新方式。
三是商業模式創新。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借力各類涉農電商企業開拓現有產銷銜接渠道,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廣度和深度,提高產品附加值,并使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產地、留給農民。
三、強化支撐保障體系,夯實產業融合發展的根基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機制。在省級層面,成立由省財政廳和省農委牽頭組建省農村產業融合協調管理委員會,從政策管理等方面具體落實貫徹國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在縣級層面,明確要求至少一名縣領導班子成員牽頭組織負責建立協調委員會,強化部門協作,將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
二是加強政策支持。加快農村三產融合政策體系的構建,從科技、財政、金融、土管等方面為產業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增進其與農業政策的協調性,不斷提高農業政策的效率。突出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能力建設,優先推進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和農村金融保險、科技服務體系、部門合作機制、公共平臺運行機制等改革試驗。
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健全保障體系。在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方面:逐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加快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重點支持主要經濟作物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在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方面:繼續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冷鏈物流等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并研究制定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目錄,引導各級政府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社區菜店等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同時,統籌規劃建設農村物流設施,逐步健全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
四是創新項目競爭立項機制。實施專家論證制度,從省內外知名高等院校聘請專家教授,建立專家庫,對重點項目和事項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實行社會公示制度,建立以目標任務為導向的全過程績效管理和獎罰兌現制度,對參與并取得項目資金的單位進行公示和公開后,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匡遠配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
點評專家:吳金明 省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主任
點評內容:
湖南農業大學匡遠配教授領銜的課題組提出的《推進湖南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立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與要求,構筑了“大農業、大食物、大資源、大生態”的“大農業思路”,所提出的“分四大區域板塊搭建產業融合發展的載體”、“推進機制、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動融合發展的引擎”和“強化支持保障體系夯實融合發展的根基”三大方面10條建議,抓住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即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得到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的批示,建議不僅被省農辦采納,而且很多觀點進入到了“十三五”期間我省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農業作為湖南過萬億的兩大產業之一(另一個是裝備制造產業),要實現由大變強,就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信息化與產業化耦合、創新與綠色發展結合,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省“大農業”的供給質量和效益,重振湖南農業發展的“雄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