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分析框架
兒童的教育獲得問題本質上是父母對兒童的人力資本投資問題。Becker(1962)認為,人力資本投資是影響個體未來收入和消費的一種投資,當人力資本投資的邊際成本現值與邊際收益現值相等時,個體實現效用最大化。因而,兒童的人力資本投資水平與對教育成本(直接成本、機會成本)和教育收益(未來勞動力市場工資率)的權衡密切相關, 即人力資本投資水平取決于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另外,個體的最優人力資本投資決策還受家庭資源的約束。因此, 農村居民對兒童的人力資本投資水平不僅受自身對兒童人力資本投資回報預期的影響, 還受其家庭資源的約束。父母外出對兒童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父母外出有助于緩解兒童人力資本投資中家庭資源的約束。父母外出尤其是外出務工,能獲得比在家務農更高的收入,大部分農村勞動力遷移都具有“ 利他” 動機(王美艷,2006),通常他們會將50%左右的務工所得寄回家鄉,用于支付孩子的學雜費、贍養父母和補貼日常家用( 胡楓、史宇鵬,2013),從而有利于改善家庭經濟條件, 緩解家庭資源的約束。隨著家庭資源約束的放松,父母外出的家庭可以通過購買更多的課外輔導讀物或聘請家教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 農村兒童學習條件的改善因此有了物質保障, 其教育獲得水平將進一步提高。胡楓、李善同(2009)基于2007年5城市農民工調查數據研究發現,雖然父母外出務工尤其是遠距離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具有不利影響, 但父母外出務工所寄回的收入可以改善農村兒童的學習條件, 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其不利影響。謝貝妮、李岳云(2012)分析發現,父母外出務工對子女升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因為相比于父母沒有外出務工的家庭,父母外出務工的農村家庭有更強的經濟能力為子女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 父母外出務工的收入效應大于其外出務工對子女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而提高了其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可能。所以,父母外出能夠緩解家庭資源的約束,改善農村兒童的學習條件,從而有利于農村兒童的教育獲得。
其次,父母外出有助于提高其對兒童教育回報率的預期。在中國,許多村莊所處地理位置偏僻,較為落后和封閉,農村居民與外界交流較少。加上當地非農就業機會較少,農村居民對教育回報率的預期較低,抑制了他們對兒童的人力資本投資。農村居民通過外出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和機會后,認識到知識和教育可以改變下一代的命運,具有較高受教育水平便可以獲得較好的就業機會,即形成較高的教育投資回報預期,從而有利于兒童的教育獲得。
最后,父母外出的兒童因無法得到父母的照顧和有效監護而在教育獲得方面處于不利地位。吳霓(2004)指出,因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得到的關愛更少,且需要承擔的家庭責任更多,需要更好地權衡安排學習時間和家務勞動時間。同時,由于尚未成年,兒童自制力有限,在長期缺乏父母有效監護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學習成績下降、逃學、厭學和輟學等問題,從而不利于留守兒童的教育獲得。葉敬忠、莫瑞(2005)調查了中國中西部地區10個農村社區中的留守兒童, 發現父母外出務工不同程度地使留守兒童的勞動負擔增加, 其交往范圍因此受限,得到的學習輔導與監督不足,從而其學習目的和學習成績會相應受到不利影響。曹春華(2007)也指出,父母外出在改善家庭經濟條件和兒童學習條件的同時,也使兒童的家務負擔增加了,學習時間減少了進一步地,由于家庭內部存在著性別分工,父親外出與母親外出對兒童教育獲得的影響存在差異。Becker(1981)的家庭理論指出,家庭成員按照各自的比較優勢在家庭和市場之間配置勞動時間, 這樣才是有效率的。
一般認為,女性在養兒育女和家務勞動方面更具有優勢,而男性在農業勞動和狩獵等方面更具有優勢。中國傳統的家庭分工模式符合按比較優勢分工的理論,女性在家庭內部配置較多的勞動時間,而男性將較多勞動時間配置在市場部門,即“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這一傳統分工模式目前在中國農村依然比較普遍并被廣泛接受,父親主要負責賺錢養家, 而母親則主要承擔兒童的監護和教養責任。因此,父親外出和母親外出對兒童的教育獲得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僅父親外出的家庭中,父親外出能緩解家庭經濟約束, 提高家庭對子女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能力,并且有母親在家照顧和監護兒童,家庭對兒童照顧養育的功能仍能得到正常發揮;反之,若母親外出,兒童缺少了母親的關心和監護,遵從傳統家庭分工模式的農村父親并不擅長照顧和監護孩子,那么,相比于其他家庭成員外出的農村家庭,母親外出家庭中的兒童,其教育獲得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大。李慶海等(2014)發現,母親外出對兒童學習成績的負面影響大于父親外出,這證實了父母外出的不同狀況對兒童教育影響程度的不同。因此,本文將分別討論父親外出和母親外出對農村兒童教育獲得的影響。
綜上所述,就父母外出對農村兒童教育獲得的影響而言,一方面,它緩解了家庭經濟約束,使父母開闊了視野、改善了教育觀念, 有利于增加對子女的人力資本投資,從而提高農村兒童的教育獲得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 農村留守兒童缺少了父母的照顧和監護而對其教育獲得產生了不利影響。盡管父母外出務工都可以增加家庭的經濟資源,從而有利于兒童的教育獲得,但因母親較多地承擔照顧和監護兒童的家庭責任,與父親外出務工相比,母親外出務工后,兒童難以得到較好的照料和監護。母親角色的缺失對教育獲得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能否由其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改善帶來的正面影響所抵消? 這尚需做進一步的實證檢驗,所以說,母親外出務工并不一定有利于兒童的教育獲得。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觀察》2016年第三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