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呂培亮等:找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著力點

[ 作者:呂培亮?楊美勤?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24 錄入:王惠敏 ]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實現總書記提出的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三農夢”,歸根到底還在于發揮“人”的作用,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而要落實和做好這項偉大工程,則需要集中抓好三點。

做足政策引領,把新型職業農民“引”出來

2016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就發布了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把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首先在于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加強中央與地方政策對接。其一,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盡快剝離農民的身份屬性,回歸農民的職業屬性,并通過教育和宣傳來漸進性地改變國民觀念,形成“干農民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身份,去農村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無奈”的社會共識和集體認知。其二,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法規體系、運行管理體系、技術支持體系和質量督導體系與國家對“三農”的扶持政策有機統一起來,逐步實現將農業生產經營、各種農業補貼發放、土地流轉等與接受農業教育的程度掛鉤,建立起嚴格而又有保障的農業準入制度,甚至可以將職業農民資格作為政策扶持的前置,從而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從事農業生產農村建設有信心有底氣。其三,逐步完善對新型職業農民專項扶持政策的體系建設,諸如在農業補貼、土地流轉、技術服務、金融支持、加工營銷等方面給予傾斜和優惠,通過政策引領和扶持幫助,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創業逐步實現規模化、專業化和現代化,確保回歸農業和進入農村有錢賺。

搞好服務保障,讓新型職業農民多起來

要解決中國式農田“后繼有人”、中國特色“億萬人吃飯”問題和發展現代農業“迫切性要求”,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壯大至關重要。但應看到,當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許多亟待破解的難題,諸如土地流轉不易造成農地規模小、碎片化、競爭力不強,農村貸款困難造成創業難、發展后勁不足,以及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不足造成增產不增收等,集中來講“缺高素質人才、缺資金來源、缺規模化經營”。可以說,搞好服務保障化解“三缺”難題迫在眉睫,只有讓新型職業農民進得來、能發展,才能實現隊伍最終壯大。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關鍵在于搞好基本服務保障,在處理現實困難與長遠發展基礎上,圍繞“三缺”做工作、下功夫。其一,落實國家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針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科技文化需求,以農業實用技術和現實發展需要為重點,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大眾化普惠性動態式培訓,通過集中辦班、入戶指導、田間咨詢等形式進行服務指導,逐步把農民工、大學生、熱愛“三農”的企業家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務農創業人員變成現代職業農民主力軍。其二,推動更多金融資源和財政支持向農村傾斜,包括通過稅收減免、財政擔保等,鼓勵國家的、地方的和股份制金融機構拓展“三農”業務,以及探索“1+3”服務模式(地方政府協調,保險公司擔保,金融機構放款,職業農民創業,贏利后三家分成)解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中普遍面臨的資金缺、融資難問題。其三,目前土地零散小片經營是規模化、機械化經營的最大障礙,而現實中農村又存在因撂荒、無力耕種等造成的大片沉睡土地,這就要求在引入市場機制、發揮市場調節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政府要做好產權評估、交易流轉、監督監管等服務保障工作,實現土地在互利共贏基礎上有序流轉。

推動組織發展,使新興職業農民強起來

如今新型職業農民組織發展,集中面臨著或缺失,或不健全,或作用有限等問題。要使新型職業農民真正強大起來,盡快解決當前發展中面臨的“三差”問題極為重要。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根本在于實現自身組織發展,在結合國家政策和政府服務基礎上,圍繞“三差”抓完善、搞落實。其一,根據市場發展和解決問題需要,通過政策宣傳和財政支持來加快各級各類形式專業合作社、供銷聯合社等組織機構的設立,或由農民自發聯辦,或依托政府合辦,但不管什么形式,都應該堅持自愿互利和合作共贏原則,以服務社員解決問題為導向,以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和提高合作經濟效益為根本目的。其二,面對當前組織不健全的普遍性問題,需要充分發揮國家、政府、市場和職業農民四方合力,通過國家出臺政策進行引導和扶持、政府多措并舉進行推動和保障、市場借助效益進行吸引和組織以及新型職業農民積極行動和參與,來充分發揮對內為其社員提供技術、信息、經營管理等基本服務,對外統一標準、輸出產品、提高議價權等組織功能。其三,在尊重市場價值規律和緊跟時代發展要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組織內部成員的聰明才智和積極主動性,或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和框架,或抱團“觸網”發展電子商務,或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或解放思想借鑒別人經驗等,從而通過提高經濟效益和服務質量來增強組織的吸引力、向心力和競爭力。

作者單位:呂培亮,華中師范大學;楊美勤,華中師范大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2016年10月2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 亚洲成在人线中文字 |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m | 中文字幕乱码亚州无线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