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貧具有物質精神“雙脫貧”特殊功能,是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通過開發貧困地區的旅游資源,我省大力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工作,積極探索構建發展鄉村旅游增收脫貧的機制模式,取得了很大實效。
旅游扶貧要做到四個精準
一是扶貧對象精準。在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村中,篩選確定具備發展鄉村旅游條件的貧困村,作為國家和省上旅游扶貧重點村,建立起旅游扶貧建檔立卡村戶的臺賬和檔案,確保旅游扶貧精準到村、精準到戶。二是脫貧目標精準。將旅游脫貧的計劃、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到市縣鄉村,制定旅游扶貧的任務書、作戰圖和時間表,確保全面完成“十三五”旅游扶貧任務。三是帶動方式精準。推動旅游扶貧,應堅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形成景區依托、城鎮依托、通道依托、產業依托、康養依托、新業態依托6種類型的旅游精準扶貧的產業布局體系。四是扶貧措施精準。堅持各地、各行業部門發揮各自優勢,做到責任精準,在這個前提下旅游部門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充分發揮政府整合資金作用,引導各方面資金向旅游扶貧地區集聚,今年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7億元直接投入旅游扶貧試點村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引導精準扶貧小額貸款,協調政策性金融“雙聯貸”“雙業貸”“雙創貸”等扶貧專項金融產品用于旅游扶貧。結合雙聯行動,省、市、縣選派干部深入旅游扶貧重點村掛職幫扶。
旅游扶貧要構建四種模式
旅游扶貧貴在群眾參與,重在群眾從發展鄉村旅游中增收脫貧的利益機制的建立。我省探索建立起了4種旅游扶貧利益分配模式。一是“景區+村+農戶”模式。這是我省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發展鄉村旅游增收的主要模式。目前全省已有332個貧困村的4985戶貧困戶依托景區,從事鄉村旅游,年實現旅游收入2.49億元。二是“村+合作社(協會)+農戶”模式。全省已組建425個鄉村旅游合作社,帶動6375戶農戶,實現旅游收入3.18億元。三是“村+公司(能人大戶)+農戶”模式。全省從事鄉村旅游的公司企業有112家,能人大戶176人,帶動農戶14405戶,年營業收入8.64億元。四是“村+電商+農戶”模式。全省目前已建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86個,村級電商平臺1萬多個,從事鄉村旅游的電(微)商4萬多家,幫助8.5萬貧困人口就業。通過上述利益分配模式的建立,貧困村實現變資源為資產、變資金為資本、變農民為股東,使貧困群眾在旅游經營中能夠拿薪金、收租金、分股金、得利益,從多金獲得中增加收入,從而達到脫貧致富的目標。
旅游扶貧取得五大成效
旅游扶貧既輸血又造血,既扶智又扶財,既扶業又扶人,既扶弱又扶強,真正發揮了物質和精神“雙脫貧”的獨特作用。一是富裕了鄉民。2015年,全省鄉村旅游收入63億元,帶動225萬農民受益,貧困村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占貧困村從業總人數的30%。二是美麗了鄉貌。通過旅游扶貧,整合各方面項目資金,集中實施水、電、路、通訊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了民居、廁所、環衛等設施改造,促進了垃圾凈化、村容綠化、環境美化,改善了農村發展環境和村容村貌。三是開發了鄉寶。通過開發旅游景點、發展旅游交通、興辦旅游餐飲、加工小型食品、制作紀念品,發展觀光農業、農家樂接待、土特產品種植與加工,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大大提高了農業效益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四是留住了鄉愁。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使鄉村蘊含的生態美景、田園風光、民俗風情的價值得以體現和開發,使鄉村特有的傳統工藝、文物古跡、民俗民居、農耕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真正實現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五是文明了鄉風。隨著旅游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大量涌入,村民思想解放了,認識提高了,眼界寬廣了,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素質普遍提高,形成了城鄉互促互動、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甘肅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甘肅日報 2016-10-2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