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推進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政府執行職責。縣級政府在我國行政系統中處于承上啟下的特殊重要位置,提升縣級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同發展縣域經濟一樣具有特殊重要的社會政治功能。
認識要求:提升服務型政府的公信力
科學界定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從廣義上講,公共服務職能等同于政府職能,是政府在運行的過程中追求的自身價值和理念。從狹義上講,公共服務就是政府的基本職能。我們的研究使用它的狹義概念。我們認為,第一,公共服務是對廣大民眾的服務,服務范圍涉及全社會;第二,公共服務是涉及民眾日常生活的服務,覆蓋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三,公共服務既包括公共產品的提供,也包括公共服務的提供。公共服務既是政府的基本責任,更是政府的基本能力。
準確把握公共服務職能的地位。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加強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職責和能力,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公共服務成為地方政府的頭號職能與職責。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主導地位的確立,實際上是政府職能由管理主導向服務主導的轉變。
正確揭示公共服務能力的內涵。公共服務能力是一般政府能力的典型代表和集中體現。提升縣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應從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公共服務信息化這幾個方面著手。
實踐要求:提高服務型政府的執行力
提升政策執行的能力。地方政府執行中央和上級政府政策的過程其實也是表達其自身偏好的過程。在過去,個別地方政府還存在著一定的僥幸心理,對“上面”的決策和制定的政策還有“討價還價”的現象。十八大以后,民風政風均有所好轉。在目前這種壓力型的行政體制下,縣級政府必須要嚴格執行中央和省級政府的政策,不能陽奉陰違。
提升防腐拒變的能力。以前由于財政預算管理和監督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各地在探索政府公共服務的創新過程中出現了權力尋租,公共服務領域成了尋租和腐敗的重災區。借著中央的反腐東風,嚴厲打擊權力尋租和腐敗,嚴禁權力濫用、“雁過拔毛”,完善監督和監察機制就成為當務之急。
提升科學決斷的能力。無論是制定公共服務的規劃綱要,還是變革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還是提升縣級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是讓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鍵途徑,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保證,這對縮小區域和城鄉發展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提升政府科學決斷的能力,確保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環境要求:營造服務行政的生態環境
政治環境:服務型政府建設邁入新常態。2014年,政府治理更多地體現為施政理念以及治理方式的轉變,服務型政府建設邁入了新常態。服務型政府就是以“管理就是服務”為根本理念,以社會和大眾為主要導向,以公共服務為核心職能,以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根本任務的現代政府。2015年,政府下發一系列關于公共服務的政策性文件,支持全國范圍內公共服務的進一步發展。縣級政府是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市級政府與鄉鎮政府、村聯系的中間環節,在這樣新的歷史機遇下,必須發揮好自己作為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行政區域的重要作用,提升縣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理論環境:治理理論再次興起。20世紀80年代,治理理論在世界范圍內興起。21世紀初,這一學術概念引起我國學術界的關注。中國本土治理理論對西方治理理論從借鑒、采納,再到融合,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論重塑環境。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治理作為一個關鍵性詞語,總共被提到24次。國家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是《決定》中的核心概念。國家治理首次被提升到了戰略性的高度,改變了長期以來的治理模式。而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則是整個報告中改革的重頭戲。
社會環境:社會變遷成為根本動因。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化、信息化社會轉型,由封閉到開放,由傳統到現代,在這個過程當中社會結構、機制體制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都發生了轉折。世界各國都對政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此前提背景下,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構想。全面深化改革波及面之廣,涉及的利益層面之深,均對各層級的政府能力提出更高標準的要求,傳統的政府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變革要求。公共服務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成為地方政府的首要職能,這與社會發展的節奏和步伐相適應。政府行政管理流程規范化,投資成本低廉化,服務質量高,工作效率好,這些都是體現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最直接的客觀表現。
創新要求:開拓縣級政府的服務視野
公共服務創新要有互聯網思維。目前,政府公共服務正在邁入“互聯網+”時代。縣級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時,應積極轉變思維,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打破原來各部門間數據分割的狀態,消除“信息孤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憑借其“互聯、互通、共享”的特質,使得政府和企業、群眾用“平臺”鏈接,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現代行政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創新。目前縣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缺乏明確的、整體性的規劃和部署。縣級政府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近年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范圍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公共衛生服務、環境保潔服務、園林綠化服務,逐漸擴展到教育、醫療服務、養老服務、就業指導服務、特殊群體服務等多個領域,發展態勢呈現多樣性、精細化。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近年來,我國政府在推行行政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與社會資本的合作,逐步地讓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以市場激勵取代政府干預。然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這一命題應用于大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較多,縣級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常常由于各種原因而擱置。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能夠將政府部門的社會責任、遠景規劃、協調能力與民營企業的創業精神、民間資金和管理效率結合到一起,實現雙方的共贏。政府應從保護和促進公共利益的立場出發,采取有效措施理順各參與機構之間的權限和關系,推動政府投資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因此,縣級政府應積極尋求與社會資本合作,甚至可以建立縣級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中心。
作者單位:甘肅行政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陜西民政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