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只有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自身素質,促使其早日轉變思想,擁有一技之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脫貧致富的能力和信心。在精準扶貧中,尤其要注重對貧困群眾的教育培訓,做到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要注重貧困人口的教育培養。從貧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可以發現,貧困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受過高等教育、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普遍缺乏是制約脫貧的重要因素。2015年1月19日,習近平在云南魯甸縣考察時說:“扶貧先扶智,不要讓貧困地區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鼓勵開展職業教育,學到一門技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相傳的根源。”因此,扶貧最關鍵的就是解決教育問題,通過出臺鼓勵性政策,對貧困戶子女進行助學幫扶,促使其樹立重視教育的觀念,并引導未能就讀高層次學校的學生參加技能培訓或就讀職業技校,爭取學到一技之長。
二是要加大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力度。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扶貧開發中,不僅要重視貧困戶子女的讀書問題,更要重視當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同時還要加強村干部的教育培訓,不斷增強基層干部帶頭致富奔小康的本領。在當前的基礎上,要用活用足上級政策,充分利用“雨露計劃”,結合當地實際,有針對性、切合實際地為扶持對象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注重本地產業的培育。
三是要重視貧困人口觀念的轉變。習近平強調:“如果扶貧不扶智,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因此,扶貧開發既要重視“輸血”,更要重視“造血”。必須將扶貧與扶智有機結合起來,既送溫暖,更送志氣和信心。這就要求,必須通過宣傳引導,不斷加強對貧困群眾思想觀念的教育,通過完善村規民約、樹立積極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典型,引導貧困群眾逐步形成積極進取、主動謀事創業的觀念,不斷消除在貧困群眾中存在的的“等、靠、要”思想,促使其思想觀念的轉變,實現從“等(政府來)扶貧”到“(自己主動)要脫貧”的轉變。
作者簡介:高小波(1985— ),男,河南洛陽人,中共郴州市委黨校教師,社會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鄉村社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