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在強調要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時,他用了一個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詞:“繡花”。他說,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對象雖然是四川,卻對全局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繡花”也稱“刺繡”又名“針繡”。下“繡花”功夫于精準扶貧,要求我們把工作抓準、做細。目前,貧困的特點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所以,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那么,精準扶貧之“花”如何“繡”呢?這是需要我們認真作的必答題。
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后,網上已有許多精準扶貧“繡花”的解讀與體會,但觸及根本的解讀與體會則較罕見。精準扶貧內涵豐富,從問題導向入手,如果必須分個輕重緩急、先后有序,抓住抽薪止沸的一條是什么?那非精確識別解決“扶持誰”莫屬。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可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精確識別有兩個層面,一是數據采集,一是數據錄入。采集是前提,錄入是結果。然而,不幸的是一些地方本末倒置,大把精力花在了錄入上。更由于指標多,系統多且成熟不多,扶貧對象從上到下分指標等,由此,“富者入圍,窮者掉榜”現象在所難免。
繡好扶貧之花,必須精確識別扶貧對象。這個對象既包括貧困人口也包括貧困區域——貧困村。“馬山事件”后,各地開展“回頭看”,但是“回頭看”人口“走過場”的還是不少,而對貧困村打心眼就既沒“回頭”也沒“看”。“富村入圍,窮村掉榜”并非“個案”。
無疑,精準扶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由于對象不夠精準所帶來的系列問題,也牽發了不少矛盾和不穩因素。特別是政策越來越向建檔村、立卡戶“扎堆”,對象不準既導致新的不公,更有悖于全面小康不落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困難人口之目標要求。
古語云,“是雖常是,有時而不用;非雖常非,有時而必行”,事已至此,采取果斷的行動使其對象精準,已經時不我待了。
首先,必得開展“回頭看”。從國家“十三五”規劃到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央都在強調扶貧對象的“動態調整”,必須不折不扣落實這一決策,開展“回頭看”,再識別,更精準。對那些不屬于精準扶貧對象只是通過扶貧獲得好處的村子和人口,一律清除出去;對那些確實貧困的村戶而又沒有“入圍”的,讓其進入。
其次,實行系統“整合化”。目前,只應該保留并完善國務院扶貧辦分配給各地的精準扶貧子系統,各地名目繁多的精準扶貧信息系統應一律予以取消停用。以此,讓精準扶貧真正“向基層聚焦聚力”,堅決糾正精準扶貧就是精準填表,就是精準應付的現象。
第三,轉變方法強保障。精準扶貧,數據不精準,一切都不精準。而數據精準又緣于采集精準、進而又緣于標準嚴格、力量集中。要轉變方式,堅決制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減負,明確標準,強化培訓,真正“聚焦聚力”于基層,時間服從質量,為其“回頭看”提供保障。
第四,轉向良心式扶貧。繡花需要的不僅是高超的技術,更要有耐心、細心、匠心和愛心,只有傾情付出,才能繡出精美艷麗的花朵。同理,扶貧也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式的功利扶貧過了頭,起了負作用。要由功利扶貧轉向良心扶貧。良心扶貧是扶貧人的底線,必須堅守。
(作者系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四川省扶貧移民局項目中心主任)
工作單位:四川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項目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