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農場是俄羅斯現有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中的一種,與農場企業、居民經濟共同為俄羅斯農產品的需求提供支撐。俄羅斯農村土地私有制改革不斷深化后,農場企業、居民經濟、家庭農場都得到較快發展。近年來,在俄羅斯市場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況下,家庭農場的發展對俄羅斯農業生產的貢獻顯示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本文通過俄羅斯家庭農場數量、播種面積、產品貢獻以及產值貢獻4方面的變化對家庭農場發展歷程與現狀進行分析,并簡要分析家庭農場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特點及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議,以促進俄羅斯家庭農場又好又快地發展,對中國家庭農場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家庭農場;俄羅斯;發展歷程;現狀
1、引言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政府深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影響,施行全面的私有化改革,俄羅斯聯邦政府采取了激進式的改革方式,計劃在短期內完成非國有化進程。1990年11月,俄羅斯聯邦政府出臺了《農戶農場法》和《土地改革法》,對土地產權進行了界定和明晰,希望農民可以以自有土地建立家庭農場。家庭農場作為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運而生,它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化的基礎上組建的家庭經營,包括個體家庭的經營和多個家庭形成的聯合經營。但這種強制性、命令性的制度變革方式并沒有考慮到農戶的傳統耕作觀念,與農戶的集體意識相悖,因此,并沒有立即實施。
1991年俄羅斯聯邦政府受西方發達國家私有化思想影響,促使了俄羅斯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改組,即由蘇聯后期的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變為農場企業、居民經濟和家庭農場3種組織形式。俄羅斯家庭農場是農民以私有土地組建的,包含家庭單獨經營和多個家庭的聯合經營。1991年12月,葉利欽發布了《關于俄羅斯聯邦實現土地改革的緊急措施》和《關于改組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辦法》的命令,規定1993年1月1日之前,所有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必須進行改組,原農場成員可以退出農場農莊,以私有土地組建家庭農場。自此,家庭農場的發展對于促進俄羅斯農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家庭農場數量變化
家庭農場自組建以來,發展迅速。1992—2015年家庭農場數量的平均發展速度為109.35%。1992—1996年,家庭農場數量不斷增加,平均增長速度為54.62%;從1997年開始,家庭農場數量開始下降,且下降速度呈現加快趨勢;直到2001年,下降趨勢有所遏制,家庭農場數量有小幅回升,但在連續兩年回升后,這種趨勢并沒有一直保持下去;從2003—2007年,家庭農場數量連續5年下降,平均每年減少2160個;2008年家庭農場數量增長迅猛,比2007年增加3.2萬個,2009年略微回落,2010—2015年連續5年增長,年增加1.72萬個。俄羅斯家庭農場數量呈現不規則的波動態勢,總體而言分為3個階段:1992—1994年是快速增長階段,1995—2007年數量變化較為平穩,呈現小幅回落態勢,2008—2015年進入下一個快速增長階段。
家庭農場是俄羅斯土地私有化改革后,集體農莊員工利用所分得的土地以單獨或者合作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被俄羅斯法律賦予了法人權利。家庭農場作為改革后新增的組織形式,俄羅斯聯邦政府為了促進家庭農場的發展,實施了相關的支持政策。在家庭農場組建初期,加快了家庭農場的發展速度。1992年俄羅斯家庭農場僅有4.9萬個,而到1996年,家庭農場總數達到28萬多個,是1992年的近6倍。然而,俄羅斯依靠總統令所推行的強制性制度變遷并沒有收到一蹴而就的效果,反而顯現出漸進式特征。此后,金融危機導致市場環境惡化,農戶對家庭農場的未來失去信心,以致家庭農場數量下降,1999年降為27萬多個。但是,家庭農場數量的減少并不是萎縮的表現,而是家庭農場之間重組合并、強強聯合的結果,這種經營方式的改變對于土地資源豐富、人口相對較少的俄羅斯而言是適合國情需要的。
由于家庭農場在成立初期遇到一系列問題,從2003—2007年家庭農場數量連續5年下降,主要是缺乏相關的初始資本,因此,政府對部分家庭農場進行了大力扶持,政府扶持的家庭農場數量見圖1,可以看出整體呈波動式變化。政府支持的家庭農場數量占總家庭農場數量的比例一直在60%~90%,政府支持的家庭農場比例很大,可見政府對于家庭農場發展的重視。
3家庭農場播種面積變化
3.1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及其所占比重
1992—2007年俄羅斯農業生產總播種面積不斷減少,年均下降2546.81khm2;2008和2009年總播種面積有所回升,2010年總播種面積又開始下降,2011年小幅回升,2008—2014年俄羅斯總播種面積小幅波動,基本穩定。然而,在俄羅斯農業生產播種面積整體呈下降趨勢時,俄羅斯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卻在不斷上升,見圖2。自1991年家庭農場組建以來,1991—1993年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大幅增長;1994—2001年家庭農場播種面積不停波動,呈現隔年增長趨勢;2002—2014年,除2010、2012年有小幅回落外,其余11年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均呈上升狀態。1992—2014年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平均增長速度為9.65%,略高于家庭農場數量的平均增長速度,這說明家庭農場的播種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在政府的鼓勵和政策扶持下,1992—2014年,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占全國總播種面積的比例整體呈上升趨勢,除1994、1998年有所回落,其余各年均不斷上升,1993—2014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1.48%。2014年相比1992年,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增加了6.59倍;從2000—2014年,俄羅斯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及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例均持續增加,2014年家庭農場的播種面積是2000年的3.03倍;2014年家庭農場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例是2000年的3.3倍。
3.2家庭農場平均播種面積
家庭農場成立初期,家庭農場平均播種面積較大,見圖3。1994年家庭農場數量雖然繼續增長,但家庭農場平均播種面積卻大幅下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6年。1997年家庭農場平均播種面積開始回升,截至2000年家庭農場平均播種面積穩中有升;2001—2007年,由于家庭農場數量小幅波動,家庭農場播種面積不斷增加,使得家庭農場平均播種面積不斷提升,平均增長速度12.20%;2006—2011年,家庭農場平均播種面積波動較小,平均值為53.78hm2;2011—2014年家庭農場平均播種面積逐年增加。俄羅斯家庭農場的衰落與當時國家經濟財政陷入困難,政府無力提供資金援助密切相關,從2002年開始不斷增長,主要是農業改革政策合理調整的直接結果,這也體現了俄羅斯加強國內支持政策的成效。
4家庭農場的貢獻變化
4.1產品貢獻
4.1.1種植業
俄羅斯家庭農場的主要種植作物以大田作物為主,如谷物、甜菜、向日葵等,與農場企業有著明顯的競爭關系。圖4是1992—2014年俄羅斯家庭農場(包括個體企業家)生產的主要農產品占各自產品全國總量的比重。
種植業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部門,1992—2014年俄羅斯家庭農場谷物產量占全國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增長態勢較為穩定,從家庭農場成立初期的0.2%增長到2014年的25.3%,超過俄羅斯全國谷物生產的1/5,2003—2014年增幅較大,2013年增長速度最快;除1996、2014年外,1992—2014年,家庭農場蔬菜產量比重不斷增長,2008、2011年增速較快;自家庭農場成立以來,其甜菜產量、向日葵產量占全國比重起伏不定,甜菜比重呈現波動式增長,俄羅斯對國內糖業的保護政策是甜菜種植者積極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俄羅斯家庭農場生產的向日葵所占比重則呈現先增后降再增、逐步趨于穩定的趨勢,相對于其他種植業農產品,家庭農場向日葵產量占全國比重較大;1992—2002年家庭農場馬鈴薯產量占全國比重穩中有升,2003—2012年增幅較大,2008年增長速度最快,2013、2014年馬鈴薯產量占比小幅回落,近年來馬鈴薯種植面積持續下降,但產量仍有所提高,產出率提高明顯。
4.1.2畜牧業
1992—2014年俄羅斯家庭農場(包括個體企業家)生產的主要畜產品量占各自產品全國總量的比重見圖5。
畜牧業是僅次于種植業的第二重要農業產業,由于畜牧業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小,自家庭農場成立圖5家庭農場畜產品占全國總量比重變化數據來源:《俄羅斯國家統計年鑒2015》。以來,其畜牧業產量保持了相對平穩的增長,2002—2014年增速較快。1992—2014年,俄羅斯家庭農場牛奶產量占全國比重逐年增加;1995—2000年雞蛋產量所占比重連續6年保持在0.4%,2001—2004年基本穩定在0.5%,2005年開始逐步增加,2009年又出現回落趨勢,2005—2014年整體平穩,小幅波動,但1992—2014年家庭農場的雞蛋產量占全國比重始終在1%以內。從圖5可以分析出,家庭農場產出的畜產品量在全國份額較小,相對于其他俄羅斯生產經營主體,畜牧業優勢并不明顯。
4.2產值貢獻
家庭農場產值貢獻率整體呈上升趨勢,2014年家庭農場產值貢獻率較1992年增加了8倍。1992—2004年,除1994、1998年有所回落,其余各年均不斷上升;2005、2009和2010年有小幅下降,2010—2014年,5年里平均家庭農場產值貢獻率為8.94。2004年之前家庭農場產值貢獻率變化趨勢與家庭農場播種面積所占比重變化趨勢相一致,2008年家庭農場的產值貢獻率是2000年的3.07倍,2000—2008年,家庭農場產值貢獻率與家庭農場平均播種面積呈同方向變動,且產值貢獻率的增長速度大于平均播種面積的增長速度,這說明家庭農場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在不斷提高。從家庭農場的發展情況看,起初由于私有化改革的土地面積迅速擴大,但實際的生產效率與經營效益并不高,20世紀90年代農業衰退中,家庭農場無論數量上還是平均播種面積上,都沒有明顯擴張,直到1998年金融危機后,家庭農場經營效益開始顯現,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1991—2014年,由于其自身性質的不同,3種新的組織形式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歷程,也展現了不同的發展速度和生產效率。與農場企業和居民經濟相比,家庭農場所占比重較小,產值貢獻率最低,但隨著俄羅斯市場化的日益加深和市場環境的改善,除了數量及耕地面積的逐漸擴大外,家庭農場對農業產值的貢獻率也不斷提高,顯示出了其較強的發展潛力。在家庭農場、農場企業和居民經濟這3種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中,家庭農場的產值貢獻率增長速度最快,居民經濟穩中有升,農場企業則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從家庭農場的貢獻率來看,家庭農場貢獻率較小,說明家庭農場在俄羅斯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5結論
俄羅斯農業目前處于艱難發展時期,俄羅斯農民人數在不斷減少,與其他經營形式比較,家庭農場發展勢頭較好,對俄羅斯農業生產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從俄羅斯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情況、農產品貢獻以及產值貢獻方面分析,家庭農場與俄羅斯其他生產經營主體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市場份額較小,發展較慢且存在較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俄羅斯家庭農場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強制推動的激進改革不利于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自我完善與發展。政府應增加對家庭農場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如成立地區科研小組,研究適合于本地區的農產品種植品種,專門為當地農場主進行服務和幫助,并定期到各大農場進行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各地方政府可根據當地的具體自然資源條件成立專業農場主的培訓機構,聘請國外的資深農場主或技術人員為當地農場主進行指導和幫助,通過制定全方位農業政策以推進俄羅斯家庭農場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世界農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