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健全有利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的政策體系,才能實現各項支農政策的系統整合,增強各項政策之間的銜接性、靈活性、實效性,確保各項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提高政策執行效率。
通過土地流轉,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的前提。實踐證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能更好地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規模化效益。因此,科學制定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的政策尤為關鍵。一是要扎實推進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強化確權登記技術培訓和指導,堅持內業外業相結合,健全土地承包管理檔案。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嚴格按照有關政策、程序、步驟和要求確地到戶,全面消除農民尤其是外出務工農民的流轉顧慮,激發土地流轉動力。二是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健全各級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機構,建立各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探索建立土地流轉價格協調、糾紛調處機制和工商企業流轉農業用地風險保障金制度,促進土地規范、有序、安全流轉。鼓勵和支持土地在公開市場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穩定流轉關系,促進土地連片集中。通過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動實現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適度的財政扶持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的基本保障。政府應嚴格按照《農業法》的規定和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要求,確保財政對農業投入的穩步增加,加大財稅支持、經濟補貼、技術指導和風險控制,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發展。一是各級財政應重視通過財政投資項目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設施等建設力度。二是加大農業專項資金投入整合力度,集中用于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重點扶持糧食生產、畜禽養殖、農機服務等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完善基礎設施,引進優良品種,開展試驗示范,推進集約化經營。三是各級財政新增資金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重點支持糧食增產集成技術研究、防災減災關鍵技術應用、社會化服務組織補貼等,涉農財政貼息貸款要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家畜養殖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金融是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建設的血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前期生產資料購置到后期經營管理等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一是完善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制度。落實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和定向費用補貼、農戶貸款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促進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惠措施落到實處。加強各類金融經營機構的協作配合,共同開展金融支農試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抵押以及無抵押信貸試點,切實解決“貸款難”問題。二是完善涉農信貸審批機制,創新涉農抵(質)押信貸擔保方式,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納入信用等級評定范圍,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鼓勵發展資金互助社、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農村金融組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強化融資擔保服務。三是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加大財政對新型經營主體的保費補貼比例。創新糧食生產保險方式,加快研究探索種糧目標收益保險,逐步實現糧食生產新型經營主體愿保盡保。探索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農業巨災風險基金等,不斷創新農業風險補償機制,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高素質的農業勞動力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源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支柱。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可以提升農業專業化主體水平,提升其抵御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能力,是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發展能力的關鍵。一是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整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科技、教育、扶貧等部門教育培訓資源,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理事長、返鄉農民工等為重點,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育一批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培訓,開展農產品銷售、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品牌化培育等培訓。二是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技校、農廣校、農技推廣機構合作,根據農業生產季節性彈性安排培訓內容、形式和場地,提高培訓效率。鼓勵涉農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和創業,引導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鼓勵企業培養自己的科技隊伍,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科技水平。
農業科技政策的落實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持續發展的保障。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一要實行“專家領軍、專業融合、聯合攻關”的農業科研機制,組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及科研院所聯盟,開展轉型升級重大技術的研發。二要加快關鍵技術推廣應用。以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建立主導產業區域性集成技術示范區,集中展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效益誘導”的作用,篩選整合一批提升各類主導產業的集成技術,推行“專業指導,社會化服務實施,新型市場主體承載”的農業技術推廣新機制,加快實用技術推廣步伐。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打通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三要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院校、科研院所、農業科技園區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形成以“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利益聯動機制,形成科技創新的合力,滿足農業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等不同需求,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形式和場地,提高培訓效率。鼓勵涉農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和創業,引導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鼓勵企業培養自己的科技隊伍,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科技水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