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鄉黨委書記3個多月簽30份責任書 折射的何止是鄉鎮干部的累
4月21日,《人民日報》以《責任書,落地才管用》為題,報道了當前鄉鎮干部被上級很多任務壓頭的無奈。這篇報道透露,西南某省的一名鄉鎮黨委書記林強,從今年初至今,至少已簽了30份責任書,他的搭檔、鎮長鄒嵐簽的責任書也不少。
看到這個報道,“杰人觀察”既感到驚詫又覺得在意料之中。多年前以前,我曾在基層做過10年鄉鎮干部,深知基層政府在上級逼迫下的無奈,所以,我覺得這是意料之中的事;驚詫的是,多年以后的今天,鄉鎮干部的形式主義負擔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加重了。
所謂“責任書”,其實就是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與下級機構簽署的崗位職責與任務約定書。比如計劃生育工作責任書,一般就由縣衛計委和鄉鎮黨委政府簽署,約定這個鄉鎮全年的超生率不得超過多少,結扎率、流產率必須達到多少,如果超出了約定范圍,將要實行一票否決,云云。
應該說,一定范圍內的必要的“責任書”,可以起到督促干部工作、倒逼干部勤勉的作用。但由于“責任書”泛濫,這些本來可以產生的好處都可能失效,轉而成為一種形式主義公害。
可能在有些朋友看來,鄉鎮干部要簽這么多“責任書”,表明基層干部任務繁重,很不容易。但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在“杰人觀察”看來,基層政府泛濫的“責任書”,至少還折射了四個嚴重的問題。
首先,表明很多地方的縣級黨政部門,已經徹底淪為形式主義惡劣作風下的“二傳手”。所謂“上頭千根線,基層一針牽”,縣級政府習慣于把上頭層層分解下來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再玩個數字游戲分配給各鄉鎮就算萬事大吉。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折射的是縣級政府的慵懶。
其次,表明部分縣級機構缺乏主動作為的積極性,凡事依賴鄉鎮基層。縣級機構總認為,大部分工作應當由基層去完成,長此以往,自己沒有想過要怎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種現象,折射的是縣級政府的頹廢。
再次,表明縣級政府一些官員并沒有真正重視中央和上級作出的工作部署,他們習慣于以文件傳達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以責任書分解責任,到頭來落得個打太極拳的結局。如此局面,折射的是縣級政府的庸俗。
第四,表明鄉鎮干部承受了無法承受之重。按照我國很多法律的規定,大部分基層行政管理事務,本應該是縣級政府主導,鄉鎮配合,因為縣級政府才是一級具有完整執法和公共管理權限的完整政府。而這種濫用的“責任書”,一方面把法定職權違規轉授,造成基層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也將鄉鎮干部推向了火坑,驅趕基層干部去做違法的事,這實際上嚴重損害了政府形象和法治權威。如此作派,折射的是縣級政府的不負責。
相信很多網友和“杰人觀察”一樣,看了一個鄉鎮書記三個月要簽30份“責任書”的新聞后,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同時,我們也能換一個思維視角,更清晰地看到鄉鎮基層干部的無奈和苦衷。
但愿,這種“責任書”泛濫的局面,能夠盡快得到改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杰人觀察視角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